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冲先  吴诚 《化学学报》1990,48(2):132-137
本文报道铋(III)与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之间的一类特殊反应──β型反应, 研究了试剂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着重探讨铋(III)与偶氮氯膦-pN的β-型反应行为, 在高氯酸介质中, 铋(III)与上述试剂形成灵敏度很高的稳定β型配合物, λmax=713nm, εmax=9.84×10^4L·mol^-^1·cm^-^1, 并考察了反应酸度、显色剂浓度、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 测定了α和β型配合物的组成, 初步探索了α和β型配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铋(Ⅲ)与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之间的一类特殊反应——β型反应。研究了试剂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着重探讨铋(Ⅲ)与偶氮氯膦-p~N的β型反应行为。在高氯酸介质中,铋(Ⅲ)与上述试剂形成灵敏度很高的稳定β型配合物,λ_(max)=713nm,ε(max)=9.84×10~4L·mol~(-1)·cm~(-1)。并考察了反应酸度、显色剂浓度、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测定了α和β型配合物的组成,初步探索了α和β型配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我们合成了五种新的不对称偶氮羧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与钙离子之间的一种特殊反应—β型反应,考察了试剂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对羧基偶氮羧与钙离子的β型反应行为,在柠檬酸介质中,钙离子与该试剂形成组成比为1:2的灵敏的稳定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718nm(△λ=15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51×10~5L·mol~(-1)·cm~(-1),测定条件下,1—13μgCa/25mL 符合 Beer 定律,采用小体积显色,反应可在15分钟内进行完全,配合物可稳定4小时不变.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对羧基偶氮羧与钙离子只发生β型反应,反应级数为2.  相似文献   

4.
对5种新的偶氮氟膦型试剂与铋(Ⅲ)的显色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酸度、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配合物的稳定性、反应灵敏度及选择性等,结果表明:5种偶氮氟膦型试剂与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2~664nm之间,摩尔吸光系数在(0.72~0.98)×105L·mol-1·cm-1范围内。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胃必治中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三氯偶氮氯膦 ( TC- CPA)与 Bi( )在高氯酸水溶液中的显色反应。在0 .1 6mol/L HCl O4 水溶液中 ,TC- CPA与 Bi( )发生高灵敏的β型反应 ,生成组成为 1∶ 3( M∶ L)的 β型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 70 6nm(Δλ=1 5 7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2 .90× 1 0 5L· mol- 1· cm- 1。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湖水中的铋 ,回收率为98.71 % ,相对标准偏差 0 .44%。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对羧基偶氮羧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钙的方法,研究了试剂与钙的β型显色反应的条件、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在柠檬酸介质中,钙与该试剂只发生灵敏的β型显色反应,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718nm(△λ=15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51×10~5L·mol~(-1)·cm~(-1),反应完全后,吸光度可保持4h不变。方法用于直接测定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钙,回收率在99.20%~103.5%之间,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十种变色酸双偶氮胂类试剂与铋—钪的共显色反应,发现其中三溴偶氮胂等五种试剂与铋—钪有共显色反应。铋、钪与试剂生成的配合物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9.4×10~4L·mol~(-1)·cm~(-1)。大量的常见离子不干扰铋的测定,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合金中的微量铋。  相似文献   

8.
Bi(Ⅲ)-苯酚红-甲基紫-聚乙烯醇体系光度法测定痕量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多元配合物光度法测定铋文献已有报道[1~ 4] 。本法提出了 Bi( ) -苯酚红 -甲基紫三元配合物体系光度法测定铋的新方法。Bi( )在聚乙烯醇共存下可与苯酚红 ( PR)、甲基紫 ( MV)形成稳定的三元配合物。本法研究了 Bi( ) -苯酚红 -甲基紫在聚乙烯醇保护下的三元显色反应。该反应灵敏度高 (ε=7.2 4× 1 0 5L· mol- 1 · cm- 1 ) ,选择性好 ,线性范围 0~ 1 2 μg/ 50 ml,测定了天然水中痕量铋 ,结果满意。1 试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72 1型分光光度计 (四川分析仪器厂 )p HS- 2型酸度计 (北京分析仪器厂 )铋标准溶液 :称取…  相似文献   

9.
我们合成了五种新的不对称偶氮羧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与钙离子之间的一种特殊反应-β型反应,考察了试剂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对羧基偶氮羧与钙离子的β型反应行为,在柠檬酸介质中,钙离子与该试剂形成组成比为1:2的灵敏的稳定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718nm(Δλ=15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51×10^5L.mol^-^1.cm^-^1,测定条件下,1-13μgCa/25mL符合Beer定律,采用小体积显色,反应可在15分钟内进行完全,配合物可稳定4小时不变。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对羧基偶氮羧与钙离子只发生β型反应,反应级数为2。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试剂 5 磺酸基 [杯 (4)芳烃偶氮 ]氨基喹啉 (SCAQ) ,研究了该试剂与钯 (Ⅱ )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 ,在pH 8.0的缓冲介质中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 10 0存在下 ,试剂与钯(Ⅱ )生成 1∶1稳定配合物 ,建立了测定钯 (Ⅱ )的光度法新体系 ,体系至少可稳定 6h ,λmax=6 6 0nm ,ε =7.88× 10 4 L·mol- 1·cm- 1,钯 (Ⅱ )浓度在 0~ 30 μg/ 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已用于钯催化剂中钯 (Ⅱ )的测定 ,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 ,RSD为 1.5 %~ 2 .6 %。  相似文献   

11.
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与铕(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 5 -溴 -吡啶偶氮 - 5 -二乙氨基酚 ( 5 - Br- PADAP)与 Eu( )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 ,并探讨了其最佳光度分析条件。在 p H5 .0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 ,Eu( )与试剂形成了配位比为 1∶ 1的深红色二元配合物 ,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 5 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7.8× 1 0 4 L· mol- 1· cm- 1。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meso-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与痕量铋(Ⅲ)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催化剂Hg(Ⅱ)存在下,meso-四(对-磺酸基苯基)卟啉与铋(Ⅲ)的显色反应。在室温下,在弱酸性介质中,反应在7min内完成。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8×10~5L·mol~(-1)·cm~(-1)。Bi(Ⅲ)含量在0~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的组成为Bi(Ⅲ):TPPS_4=2:3。是目前测定Bi(Ⅲ)灵敏度最高的显色反应之一。用于矿样中痕量铋(Ⅲ)的测定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显色剂邻羟基苯基重氮氦基偶氛苯(HDAA)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显色反应。在0.1mol·L-1的氢氧化钠介质中,试剂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别形成玫瑰红色离子缔合物,缔合比均为13,CTMAB体系λmax=558nm,CPB和CPC体系λmax=56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4×104,1.03×104和1.47×104L·mol-1·cm-1。探讨了微量CTMAB、CPB和CPC的测定方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钪与偶氮氯膦Ⅲ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钪与偶氮氯膦Ⅲ显色反应表明显色体系的吸收光谱有三个吸收峰,分别位于623、697和770nm处,并有相应的γ、α和β型配合物生成。初步探讨了该反应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新的杂环偶氮类显色试剂 8 [杯 ( 4 )芳烃偶氮 ]氨基喹啉(CAQ) 1。研究了该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 ,在碱性介质中 ,在CTMAB存在下 ,试剂与金生成 1∶1稳定络合物 ,建立了测定金的光度法新体系 ,体系至少可稳定 8h ,λmax =640nm ,ε =2 .0 6× 1 0 5L·mol-1·cm-1,金含量在 0~ 2 2μg 2 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金矿石中微量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试剂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MBTAE)与铂的显色反应。在1-羟基-2-萘甲酸(R)存在下,于pH 5.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配位比为PtMBTAER=111的三元配合物,λmax=59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84×104L·mol-1·cm-1。通过配合物的紫外和红外光谱性质,研完了三元配合物的结构,方法应用于催化剂中铂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新显色剂对乙酯基偶氮氯膦的合成及其与稀土元素显色反应的研究。试剂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能与钇生成β型络合物。吸收峰位于726nm波长处。摩尔吸光系数ε=4.48×10~4L·mol~(-1)·cm~(-1)。6~14μg/25ml钇量符合比耳定律。用光度法直接测定了纯锌中的微量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显色剂DBM-偶氮羧胂与铋的显色反应。试剂及其与铋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30nm及630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在0.8mol·L~(-1)HClO_4+0.5mol·L~(-1)H_3PO_4混合酸介质中,使用加入过量氯离子的掩蔽溶液作参比,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各种铜合金中微量铋,方法快速、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对甲基偶氮羧新显色剂 ,经研究发现 ,在柠檬酸介质中 ,对甲基偶氮羧与钡发生高灵敏的显色反应 ,生成蓝色配合物 ,它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72 0nm。Ba(Ⅱ )在 0 μg/2 5mL~ 1 0 μg/2 5mL符合比耳定律 ,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 2 1 8× 1 0 5L·mol- 1 ·cm- 1 ,检测限为 1 5ng·mL- 1 。该试剂已用于钛酸钡烧结物中游离钡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中钛的光度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过渡金属钛与新显色剂对溴偶氮羧 M的高灵敏显色反应。考查了介质的酸度、温度、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 β型配合物形成的影响。在pH 2 .6~ 3.6时 ,显色剂与钛在室温下形成稳定的β型配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15=1.2× 10 5L·mol- 1·cm- 1,钛含量在 0~ 16μg/2 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配合物的组成比为Ti∶R =1∶2。用于铝合金中钛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