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导数光谱在二维联用数据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导数光谱能增大组分的光谱差异,从而提高二维联用数据解析的分辨率,通过将二维数据对波长求导,以解析光谱相近的同系物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间硝基苯酚与邻硝基苯酚二组分体系的解析.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光谱重合性好,证实该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二溴羟基卟啉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meso-4(3,5-二溴-4-羟基苯基)卟啉(T(DBHP)P)与小牛胸腺DNA (ct DNA)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探讨了以T(DBHP)P作为光谱探针测定核酸的最佳条件及作用机理。在 pH 4.92 HAc-NaAc缓冲液中,T(DBHP)P在最大吸收波长425 nm处的吸收峰强度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与ct DNA含量呈线性关系,ct DNA含量在0.20~1.80 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24 μg·mL-1。实验中发现Tween-80微乳液的加入能显著增加体系的灵敏度。同时,用摩尔比法测定了DNA与卟啉的结合数为21,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及色谱对ETIO、DPEP及Rhodo型石油卟啉标志物的特征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在可见光谱带四个特征峰的吸收强度ETIO型为Ⅳ>Ⅲ>Ⅱ>Ⅰ,DPEP型为Ⅳ>Ⅱ>Ⅲ>ⅠRhodo型为Ⅲ>Ⅱ>Ⅳ>Ⅰ,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体系中流出顺序为,先流出的是Rhodo型卟啉,其次是ETIO和DPEP型。不同类型卟啉的质谱特征是,各卟啉化合物基本以分子离子峰出现,极少碎片峰,同类卟啉化合物按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溴鼠灵与DNA作用机制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用化学物质残留可能会与DNA结合形成加和物,从而对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文章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溴鼠灵(BDF)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t-DNA可使BDF的吸收光谱发生减色,ct-DNA对BDF的稳态荧光有明显的的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方式,27 ℃时KSV=1.21×104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测BDF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范德瓦耳斯力作用;猝灭试验发现ct-DNA对BDF无明显保护作用;离子强度改变时,BDF/ct-DNA体系的荧光强度也随之改变;ct-DNA对β-CD/BDF包络物的荧光也有猝灭,但猝灭程度比游离的BDF有所降低,表明β-CD对BDF具有保护作用,也说明BDF与ct-DNA或β-CD的结合具有竞争性。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BDF与ct-DNA之间主要是以沟区结合方式发生作用。另外,试验结果也表明BDF与ct-DNA之间还存在静电作用。范德瓦耳斯力和静电作用的共同作用,为BDF在沟区与DNA的相互结合提供了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2-溴芴酮含量的方法.采用大连Elite 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4.6×250mm),流动相为V(甲醇):V(水)=85:1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0℃.2-溴芴酮在1.0-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小于1%.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为工业生产2-溴芴酮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改进了处理动态光谱的奇异值分解最小二乘法(SVDLS),通过对模拟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动态圆二色谱和小牛胸腺DNA在电化学过程中动态紫外光谱的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给出动态过程中所包含的组分数,而且可同时获得各组分的光谱和各组分分数的分布曲线,是多种动态光谱数据处理的有效的无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吸光光度法研究了meso-四(3,5-二溴-4-羟基苯基)卟啉[T(DBHP)P]作为新型光谱探针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发现在pH 4.17 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中,吐温-80(Tween-80)微乳液介质可以显著增强了体系的灵敏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T(DBHP)P-蛋白质体系的吸收光谱特性,于425 nm处蛋白质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吸光度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血清白蛋白(Ova),线性范围分别为0.50~6.00 μg·mL-1和0.05~0.60 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11和0.039 μg·mL-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成功地用于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回收率为99.56%~100.2%,相对标准偏差低于2.2%。从而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灵敏方法并用于食品分析领域中。另外考察了离子强度及温度对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聚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聚阳离子,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其血液相容性的相关报道较少,特别是通过光谱法研究其与血液中重要蛋白的相互作用。因此,通过多种光谱法研究聚赖氨酸与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评价其血液相容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实验通过荧光、紫外和圆二色谱研究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结构的影响。其中,聚赖氨酸的正电性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复合实验显示,0.01 mg·mL-1的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影响较小,随着浓度增大,相互作用增强;荧光光谱显示,纤维蛋白原在λem=341 nm处出现浓度依赖性的荧光猝灭;紫外光谱显示,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吸收强度(200~240和278 nm处)的影响在0.025 mg·mL-1时较小,并出现浓度依赖性的减少;圆二色光谱显示,随着聚赖氨酸浓度增大,纤维蛋白原的α-螺旋含量减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结果表明,聚赖氨酸会与纤维蛋白原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对其结构造成浓度依赖性的影响。当浓度为0.01和0.025 mg·mL-1时,聚赖氨酸对纤维蛋白原结构的影响较小;而浓度过大时,影响较大,势必破坏纤维蛋白原的生理功能。因此,研发和应用聚赖氨酸时必须充分考虑浓度因素。本实验提供了一种简便而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材料与蛋白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评价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此外,上述研究结果对聚赖氨酸的生物医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色谱的分离特性和物质的光谱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标准色谱光谱数据,通过比较光谱相关性对样品色谱峰进行归属,实现了10种头孢类抗生素的快速定性。对于未知的多组分样品、色谱未完全分离的样品能同时给出直观、准确的定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猪饲料中甲硝唑、二甲硝咪唑药物含量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样品经氯仿提取后 ,用 Meta Chem Polaris 5μ C18- A柱分离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猪饲料中甲硝唑、二甲硝咪唑含量。甲硝唑、二甲硝咪唑的检出限均为0 .4 0 mg/ kg,回收率分别大于 71%和 82 % ,RSD分别小于 5 .2 %和 6 .3%。  相似文献   

11.
采用UV-Vis法对胞嘧啶(Cy)与3,3',5,5'-四溴间甲酚磺酞(XJFL)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温度、时间、离子强度等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测得反应的线性范围为0~32μg·mL-1,最大结合数n=16,摩尔吸光系数ε=1.32×103 L·cm-1·mol-1等;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无机物,生物物质,表面活性剂对反应体系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2.
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溶胶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SiO2和ZrO2溶胶,应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法研究了溶胶的结构.结果表明,溶胶粒子是多分散的,其生长、聚集受RLCA和Eden模型的共同控制,是一种非线性的动力学过程,所形成的聚集体呈随机、分岔、稠密不同的结构,具有质量分形的特征.同时还发现所研究溶胶的散射曲线均不遵守Porod定理,形成负偏离或正偏离,这说明在溶胶粒子与分散介质间有过渡相存在.对上述偏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了正偏离时的定量解析方法,从而得到了胶体系统中有关过渡层(界面层)结构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强度二氧化硅增透膜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汤中苗  朱从善 《光学学报》1998,18(2):42-246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碱性催化条件下制睾一氧化硅膜,经氨气氛和热处理工艺,提高了二氧化硅透膜的拭和抗氙灯辐照能力,可用于激光器泵浦光学元件的增透。在570-800nm范围内,双面涂的K9下班的平均透过率可提高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Li3N、Mg3N2和Ca3N2是高温高压下以hBN为原料合成cBN的催化剂。在实验中发现它们对常压高温下生成hBN的反应也表现出催化作用。对比了三种氮化物催化效果的差异,发现三种氮化物都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能表现出催化效果,以及三种氮化物对生成hBN反应的催化效果与它们在高温高压下合成cBN反应的催化效果次序相似。提出了对合成hBN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也将对合成cBN表现出催化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β-环糊精形成超分子包合物后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形成包合物后TMB的氧化还原特性更好,尤其是在有酶参与时更易被氧化.在包合物内的氧化产物组分更单纯,修饰在电极表面也表现出更好的氧化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盐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用于压敏漆基质薄膜材料的SiO2溶胶。不同的成膜助剂对SiO2溶胶的涂膜性能影响较大,其中以异丙醇作为添加剂的溶胶涂膜性能最好。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iO2溶胶不吸收激发光,同时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SiO2溶胶发光波长为415nm左右,不影响压敏漆探针分子的发光。  相似文献   

17.
金胶体系光吸收谱的研究方炎,王玉贤,陈金昌(首都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化学系,物理系北京100037)TheOpticalAbsorptionStudyofAusolandAdsorbate-AuSol¥FangYan;WangYuxianandChen...  相似文献   

18.
L-天冬氨酸在银胶体中吸附状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urface 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研究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体中的吸附状态及其浓度变化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作用特点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中有明显的SERS信号 ,经过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能够吸附在银表面 ,这种吸附是通过羧基和氨基中的氮原子与银结合来实现的 ,L 天冬氨酸分子中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和氨基中带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都能与银原子配位 ,其中羧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荷转移机制增强 ,具有化学吸附的特征 ;氨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磁场增强机制 ,为物理吸附。而且SERS强度随着L 天冬氨酸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其浓度为 10 - 3mol·L- 1 时增强效果较好 ,当浓度降低 ,增强作用也逐步变弱  相似文献   

19.
The electrospinning of poly(vinyl alcohol) (PVA) (99% hydrolysis degree) aqueous solution with added organic solvents N, N-dimethylacetamide (DMAc) or N, N-Dimethylformamide (DMF) was investigated. After the addition of the organic solvents to the PVA aqueous solutions,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conductivity decreased and the viscos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caused an improved electrospinnability of the PVA solutions.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three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dynamic viscoelastic measurements. The DLS data revealed that the swelling of the PVA coils was slightly increased but the overlaps of PVA coils decreased greatly after one of the organic solvents was added to the aqueous solution. The DSC data showed both the water-rich phase and PVA-rich phase were destroyed and the solution became more homogenous after the addition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rganic solvent and water. Viscoelastic data showed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storage modulus behavior between the aqueous solutions and the water/solvents solutions. These changes i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the reason for the improved electrospinnability of the PVA solution. According to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electrospun PVA nanofibers was about 308 nm for the DMF/water system, and 255 nm for the DMAC/water system, as compared with uneven diameter nanofibers for the water system.  相似文献   

20.
蒋生蕊  赵学应 《光学学报》1995,15(10):467-1470
研究了(Ti,Al)薄膜的光学特性,对其反射和透射光谱作了仔细分析。运用Hadley方程,算出一定成分(Ti,Al)N膜的折射率n,消光系数k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又根据透射曲线,计算出了(Ti,Al)N膜的光隙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