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熹《舜典象刑说》主要涉及刑法产生理论基础、恤刑及赎刑思想。心情阴阳学说是朱熹刑法思想产生的法理学理论基础,并将此学说与理气观相结合建构成更深广的理论;朱熹的恤刑观并非是轻刑宽恤,而是体现了圣人制刑止刑的严刑宽民思想,朱熹认为赎刑必须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不唯贫富,反映了朱熹适用法律的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2.
荀子承继孔子,他深入地探讨了礼的起源,在发生学上完善了孔子礼学思想;荀子“援法入礼”,以礼“合群制分”的思想使礼在社会功能上更加扩大化;荀子以礼“正名”的思想完善了孔子礼学中的正名理论;其以礼节欲的义利观发展了孔子礼学中的义利之辩。荀子以礼为道德之极,全面推进了孔子礼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代所谓“礼”,通常是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李觏的礼论是对荀子学说的延续和引申,但又比荀子的研究探讨深入广泛得多。本文略论两者礼论的某些渊源关系,对目前思想史的研究和伦理实践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学发展史上,对孔孟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多,对孔荀进行比较的专论少。事实上,荀子对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扬,尤其表现在对儒家经典的认识上,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丰富了孔子教育思想,推进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本文就此专题分别从教育的功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师的条件等五个方面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的主体,从而墨荀韩这一部分的意义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墨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更适合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当代应用伦理学诠释的重点应从儒释道转向墨荀韩。文章选择研究荀子的道德思想,希望发掘其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法之一,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因此,在界定刑法的时候,应当以犯罪和刑罚这两个基本范畴作为逻辑起点。有学者即从刑法逻辑上的不合理性包括犯罪、刑罚及刑事责任之间定义的逻辑矛盾,犯罪本质的不合理性及刑罚的不合理性采导出刑法的不合理性,进而得出绝对结论——刑法必将灭亡。笔者认为这一观点还需进一步商榷。以下作者就从犯罪的本质和刑罚的合理性来说明刑法存在的合理性,刑法应该是与人类共存亡的。  相似文献   

7.
孟子、荀子由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导致他们在父母有过时,子女应当如何做的认识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的亲爱是人群相互亲爱的根源,从而极力爱护、培育之;同时孟子认为人人只要诉诸自身的“良知良能”,就能够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故他主张在父与子有过时,父子均应“父子之间不责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元礼义”,人反求自性是不能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但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辨知能力来认识其合理与否,故荀子主张当父母有过时,子女在不失对父母爱敬的基础上,可以与父母争论,最终由父母通过自己的辩知能力来认识并改正过失。可以这样说,孟子主于反身自求,荀子主于外在辩知;孟子主于向内,而荀子偏于向外。  相似文献   

8.
孟子、荀子由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导致他们在父母有过时,子女应当如何做的认识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的亲爱是人群相互亲爱的根源,从而极力爱护、培育之;同时孟子认为人人只要诉诸自身的"良知良能",就能够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故他主张在父与子有过时,父子均应"父子之间不责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无礼义",人反求自性是不能认识行为的合理与否,但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辨知能力来认识其合理与否,故荀子主张当父母有过时,子女在不失对父母爱敬的基础上,可以与父母争论,最终由父母通过自己的辩知能力来认识并改正过失.可以这样说,孟子主于反身自求,荀子主于外在辩知;孟子主于向内,而荀子偏于向外.  相似文献   

9.
宋著立 《科技信息》2011,(23):I0177-I0177,I0184
辞是荀子在论辩过程中一个重要逻辑单位。荀子在言辞问题上强调辞当,反对邪说、辟言。其辞当的思想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借鉴荀子的辞当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言辞恰当,避免辞不达意、言过其辞。  相似文献   

10.
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是好人的大宪章;另一方面保障犯罪人不受法外用刑,保护其合法权利,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并有刑法基本原则为人权保障机能的实现奠定了法制基础。而无限防卫权制度的设立,在重视保护被害人利益时,却忽视了对犯罪人权利的存在,亵读了犯罪人人权的保护,有悖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世界防卫权规定的发展趋势,不应在刑法中规定。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在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公安民警的法治理念和执法水平都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为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应对社会稳定所面对的诸多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面对成绩的同时,更好的检讨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于更好的构建完善的警队建设,有效应对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刑法解释学还是一门幼嫩的学科,刑法解释的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还存在许多争议。检察机关是否应具有刑法的司法解释权?刑法解释的具体方法是否排除扩张解释?客观解释论是否与罪刑法定相冲突?笔者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市民刑法观要求刑法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既要维护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更要强调保障公民的人权与经济权利。在经济犯罪案件的刑事审判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和坚持市民刑法观,依靠刑事法官的智慧。做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相似文献   

14.
风险刑法是应对风险社会而形成的刑法观。它以防范风险为刑法的基本任务;重视行为本位和刑罚的一般预防目的;在因果关系领域则主张客观归属理论。风险刑法虽然在化解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存在违背传统刑法基本原则和刑法谦抑性、处罚界限不明确等问题。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我国刑法的对策不是基本立场的背离和机能的转变,而是对谦抑性的捍卫与犯罪多元治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的逻辑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罪刑设定原理;立法权威原理;司法践约原理;我国刑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断颁布刑法修正案来惩治犯罪,固然能弥补刑法典缺陷,保持刑法整体框架的稳定和完整,但过于频繁则有损公民的法律信仰,使法律丧失应有的权威。和谐社会应当警惕对犯罪化的过于热情,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抓大放小,建构和谐的刑事法网。  相似文献   

17.
为厘清船舶碰撞的法律责任,亦即是否满足刑法典第133条之规定构成交通肇事罪,航运界争议很大.运用海商法的经典理论和船舶航行技术规范,对海事行政管理部门的海事执法规范与司法机关刑事执法规范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解决船舶的航行自由和贸易自由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规制问题,完善海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刑法溯及力在我国古代法律文献中多有记载,随着历代刑事政策以及立法指导思想的变化,历史上各朝代对刑法溯及力规定各有不同。唐朝刑律立法成熟,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法律制度史角度来看,当是现代刑法溯及力制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公正、谦抑、人道是现代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对其实现离不开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等动态的法律运行环节。社区矫正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着刑法价值理念的转换。现代刑法价值对于社区矫正的催生作用,和社区矫正运行对于刑法价值实现的推动作用,是认识两者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刑法价值视角下,我国应着力处理好社区矫正的惩罚性功能与恢复性功能的关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和制度设计引导社区矫正走向。  相似文献   

20.
因果关系理论在侵权法和刑法上均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加强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从个案来看,有利于司法实践的进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法律秩序的整体来看,是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侵权法与刑法上因果关系诸多方面的比较研究,以期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加深对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