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跃 《数学之友》2023,(5):23-24+27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新课改的理念应运而生,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逐渐演化成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教学模式.在制定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技能为首要目标,获得更为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的尝试活动为重点,可以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思考,通过课堂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课堂交流,并结合课堂猜想活动推动学生的尝试性思考,从课堂教学设计上推动课堂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课程结构具有开放性,学习协作性等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努力去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得到较大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要更加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教授.高中的数学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悟性,使学生们在做题时准确地抓住解题思路,更加高效及精准地完成解题.数形结合是一种能够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解题方法,在授课时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较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新课标特别强调问题化教学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置于问题之中,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亦即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教学就很难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呢?笔者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认为问题设计应从适度性、层次性、生活性、探究性、开放性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梁忠 《数学之友》2024,(1):32-34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课堂太过于枯燥乏味的话,学生就会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这样就会导致老师的教学成果不太理想,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低下.因此老师要主动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打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成绩将更加理想,使得教学质量与学生共同进步.该文章主要是剖析现存的一些问题,对于课堂上的教学原则以及底线我们都要遵守,然后能够得出一些有用的建议,使教育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导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学习的教学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即体现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背景,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目前我校正着力打造智慧课堂,重点以“导学策略”为突破口,有效促动教师加强对导学的研究,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7.
林禄云 《中学数学》2023,(21):45-46
高中数学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极为重要,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会使用题海战术,或者在课上开启一言堂模式,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不仅会降低教学效率,还会让学生厌恶数学.当前新课标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方式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力,保障高效的数学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获得数学思想和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串”教学设计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问题串”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9.
数学探究课,“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引导学生挖掘数学内涵和探寻数学本质,是达成开展高校的数学探究教学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建明 《中学数学》2023,(19):82-83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新课程已由单一维度的“知识与技能”向多维度发展.教学中逐渐打破了“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长远发展.为了上好课,教师要从学生出发,精心筹备课前预案,以便教学时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要根据课上活动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合学生发展,更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进而促进“教”与“学”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姚璐 《中学数学》2021,(3):27-28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数学问题,并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推动和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主动探究的有效载体.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引领教学,将数学学习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可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广泛又活跃,满足学生数学学习关联性、批判性和深度性的要求,将浅性思考转化为深度设疑,从而把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处推进,促进学生深度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一个好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内驱力,学习也就自然发生.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设计教学问题,驱动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呢?本文中结合当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暴露的问题,着重分析如何优化问题设计,以此撬动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朱婉雯 《数学之友》2022,(17):51-52
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进一步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帮助.因此,为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应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周佳 《中学数学》2021,(2):30-31
"学为中心"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开展,最终达到学生高效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情,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并在该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化数学探究,以此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以下,结合"圆周角"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5.
周婷 《中学数学》2024,(4):36-37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学中要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素养等在课内获得充足的发展.对农村初中的教学来说,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发现并纠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进行可降阶微分方程的教学,本文从微分方程的发展历史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悬链线与抛物线"问题,通过受力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引出悬链线方程与可降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并利用微分学中的泰勒公式,巧妙地释疑了"悬链线与抛物线的混淆"问题.整个过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引入OBE教学理念,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过程按课前准备、课堂内化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施行,并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和教学反馈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结果表明,开展线上下线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增进师生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有...  相似文献   

18.
王燕萍 《中学数学》2012,(20):54-56
新改革的不断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使得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中谋取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停滞不前.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疫情期间《高等代数》课程“线上教学”的教学过程,具体剖析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线上直播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环节和要素,总结了提高各环节的效率和实现各环节、各要素间完美对接的经验,并提出了适用于常态性教学的“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是成就一堂好课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主动建构、提升能力.同时,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创造,以提高学生学习品质,成就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