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被迫转变为线上教学。文章主要针对普通物理课程线上教学的前期准备,线上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此外,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还对普通物理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大学物理教学效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基于雨课堂实施了大学物理课程线上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网络元素新功能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课堂延伸学习时空,优化教学方案使线上教学辅助功能贯通课前、课中与课后,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为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索.物理是一门实践活动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创造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多渠道的培养创新能力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辽宁省物理竞赛发展历程,通过讲座、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积极参赛,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在对实践教学和竞赛指导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物理实验课程、物理学科竞赛与大创项目三者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建立了融合物理赛事和大创项目的实践教学培养路线,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竞赛教学指导模式,拓展了赛后课题研究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推文创作的深度学习研究,转变了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将推文创作融入物理教法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创作物理实验推文.教学实践表明:在课程中融入物理实验推文创作,为物理教法实验教学、学习和评估提供了创新和灵活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物理教法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在教学设计上,以“线上学习+课堂讲解/讨论+课后练习”为主要教学环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利用学习通系统将翻转课堂、探究学习、协作教学等学习模式融入到混合式教学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优势互补,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完善了教学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提升了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山东大学针对大容量大学物理课堂开展的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本着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通过问题引领,多方位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线下采用雨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实施互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校内实践及在兄弟院校推广应用表明,对于大容量课堂,借助多种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的部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课程设计的依据.在物理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入中国元素,既提升了物理课的趣味,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论文在连通器的教学设计中引入"倒注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使物理真正源于生活,助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设问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剖析倒注壶的原理,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是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的传统实验,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光学傅里叶变换以及空间频率、空间频谱和空间滤波等相关概念,探究光学成像和光学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实验技术与方法.此实验涉及丰富的实验现象和物理与数学的综合知识,教学上颇具挑战性.本文利用显微成像的波动光学理论阐述阿贝成像原理,并配置相应的实验内容、技术方法和可以扩展的实际应用,希望从深度和广度上综合把握该实验的教学,以便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0.
陈琳  胡南  周密 《物理通报》2022,(4):12-16
在新高考背景下,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成为有效衔接大学与中学物理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调查本校学生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学情差异,指出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学习驱动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有效衔接.同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大学物理预修课程与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物理预修的大学物理课程新体系的构建思路,主要包括物理预修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评价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国内医药专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坚持物理基础、增加现代内容、结合医学应用"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使现在的物理实验课程基本做到了"医学应用与物理基础并重、现代技术与动手操作并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明显增加.最后,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要注重物理基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开展的探究式实验教学课程,课程在理论讲授中注重物理量和实验原理的讲解,在实践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适合于中学生。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使用Arduino系统以及各种传感器、电机、开关等物理设备完成简单的交互式系统设计,因此学生使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均得到了提高。该课程可以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拓展内容和有益补充,也可作为承接青少年科普活动和科学教育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3.
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从前期准备、教学实践、课程考核3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极大地扩展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完善了网络教学,使学生实践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理想的师生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的石油开发工程中,经常碰到压裂裂缝的渗流问题,而建立一个裂缝渗流物理模型会涉及很多的数学物理概念和方法,把裂缝渗流问题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的认识,又能对工科学生起到工程训练的目的。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了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以突出物理概念、强化工程意识和注重项目学习教育理念这3个方面为重点,在交叉问题设计、课程安排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上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物理与实际工程交叉课程的教学,可以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有效开展,但在选择学生时,以面向大二或大三学生为宜。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的“内能”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而激发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物理学科学生学习的“内能”来源于物理科学的知识体验和成功感受.基于新课改条件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关注学情“以人为本”,立足于物理科学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感受科学的真知,从而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能”,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李潮锐  吴深尚 《物理实验》2005,25(4):25-27,31
结合物理学科建设和学生受教育多元化需求,以物理实验课程内容改革为切入点,实践了物理实验创新教育. 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实验室建设,通过设备资源使用优化满足优生优培的教学需要. 实施“4周1专题”等一系列“快乐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在实验学习中创新,培养了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的“内能”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而激发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物理学科学生学习的“内能”来源于物理科学的知识体验和成功感受.基于新课改条件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关注学情“以人为本”,立足于物理科学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感受科学的真知,从而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能”,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汤有国 《物理通报》2017,36(9):36-38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如何通过课堂将物理核心素养落地, 这成为每一位物理教师的首要问题. 为 了不至于“ 穿新鞋走老路” , 就必须在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破冰, 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深度 教学, 才能使核心素养植根于课堂. 笔者以自己获得的一节部优“ 优课” “ 粒子和宇宙”为例, 谈通过深度教学提升核 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专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它与初中物理有很大的不同.中专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启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具体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围绕培养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由辅导员-德育导师-学业导师组成的全员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依据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地优化通识课程、凝练专业课程和增加实训课程.协助学生规划学习目标,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形式,提高学习动力、引导创新思维.结合导师团队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技能、学科竞赛与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全面提升物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