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的毒死蜱残留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建立了利用离线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SFE-GC)测定鱼肌肉中毒死蜱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鱼肌肉中毒死蜱的适宜条件为:温度100℃,压力41.370MPa,CO2流量为1mL/min,动态萃取30min,静态萃取时间15min,调节剂甲醇(添加量0.5mL),收集液丙酮。最小检出量为0.01ng;添加回收率为77.3%~10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15.4%,符合残留分析要求。全程分析时间小于2h。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水热条件下HZSM-5沸石骨架铝的迁出,气-固或液-固反应条件下外界铝进入骨架的影响因素及表面性质的变化。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随ZSM-5沸石硅铝比的增加,铝迁入骨架的比率增大;经水热处理后较相同数量级硅铝比的未经处理的沸石的铝迁入骨架速率快,结合骨架铝迁移的机理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在400℃气-固反应时,进入沸石骨架的铝量达400—600℃总量的75—80%,和在400℃水热处理时骨架铝的迁脱量相当(80%),这部分铝主要对应于强酸中心位,说明沸石骨架中对应于酸中心较强而稳定性较弱的铝易迁出也易迁入,表明酸性中心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大孔树脂吸附和分离密蒙花黄色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研究了用大孔树脂吸附和分离密蒙花黄色素,比较了四种树脂对密蒙花黄色素的吸附。选用经x—5作吸附剂,洗脱剂用60%乙醇,产品质量较传统法好,提取率达8%,x-5树脂非常稳定,使用15次后其吸附率仅降低4.95%。  相似文献   

4.
神府煤与胜利减压渣油共处理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共振搅拌反应器研究了神府煤与胜利减压渣油共处理液化的过程,在430 ℃、460 ℃、490 ℃;3 min~18 min,考察了煤的转化率。结果表明,煤油共处理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60 ℃,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最高转化率为48.56%,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快速裂解加氢阶段、慢速裂解加氢阶段和缩聚反应阶段。采取了胜利减压渣油加氢处理、添加蒽油、煤油共处理三种措施所得苯可溶物作溶剂,结果表明,胜利减压渣油∶蒽=1∶1作供氢溶剂时煤转化率有较大提高,达到54.11%;加氢处理后的胜利减压渣油供氢效果也不佳;用煤油共处理所得苯可溶物作供氢溶剂在460 ℃、 6 min时达最高转化率 65.33%。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用費-托合成石蠟為原料,以空氣氧化製取合成脂肪酸的中型和小型研究試驗結果。研究了各種操作變數——原料餾分、催化劑、氧化溫度、空氣流量等對氧化的影響,並提出了最佳條件如下:原料沸點320—450℃的軟蠟,以0.13%KMnO_4加<0.2%Na_2CO_3的10%水溶液為催化劑,氧化溫度110℃,空氣量24升/100克蠟/時.氧化至酸值70—80毫克KOH/克所須時間約15小時,一次氧化產物的粗脂肪酸含量為30—35%,其中60—70%為C_(10)-C_(20)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本文制备了哒嗪-碘电荷转移复合物,导电率达1—10~2S/cm。使之与碘混合在碘含量达98%时,仍具有1S/cm的导电率。用电压端短路法测量导电率的温度依赖性,发现在室温—-30℃导电率升高20%,在-30—100℃间导电率下降为室温时的-10%或更小。还报道了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激光拉曼光谱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类高分子药物合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无机强酸催化酯化反应,合成了聚乙烯醇(PVA)与甘氨酸、丙氨酸的聚合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获得了具有高转化率、高纯度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DMSO为溶剂,PVA浓度在3%以下,pH为3—5,温度控制在120℃一130℃,反应10h一16h后,甘氨酸转化率达44.1%,丙氨酸转化率达33.9%。  相似文献   

8.
吴亿勤  杨柳  刘芳  缪明明  朱洪友  冒德寿 《色谱》2007,25(3):408-412
用在线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研究了4-氧代-β-大马酮的热裂解行为。在氦气氛围中,将4-氧代-β-大马酮分别在350,450,550,650,700和750 ℃下进行热裂解,并以GC/MS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裂解温度直接影响生成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4-氧代-β-大马酮可裂解出β-大马酮、4-氧代-β-紫罗兰酮、3,4,4-三甲基-环己-2-烯-1-酮和2,5,5-三甲基-环己-3-烯-1-酮等54种裂解产物。在550 ℃以下时,只有少量4-氧代-β-大马酮发生裂解; 在750 ℃时,几乎完全裂解,转移率达99.74%, 裂解产物达45种之多。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越来越复杂,并出现有害物质如苯、甲苯、蒽和菲等。根据4-氧代-β-大马酮裂解产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对其裂解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4-氧代-β-大马酮可能按照4种途径发生裂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丁烯的醛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对2—丁烯醛化的影响,并进行了催化剂循环使用的寿命实验。YFeCo_3(CO)_(12)[Y=C_6H_5CH_2Me_3N.(C_2H_5)_4N)]催化剂,在较缓和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当压力为4.0×10~6Pa.130℃时,2—丁烯转化率达90%以上,醛选择性接近100%。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了一种对石蜡基原油中油馏分进行深度加工的方法——临氢催化异构化.本方法采用含有非铂系金属组分及酸性组分的双重性催化剂,在中压下使原料油加工改质.过程的氢气消耗量较低(0.3—0.5%),液体产品收率较高,达95—97%. 以石蜡基原油的中油馏分为原料,在反应压力为40大气压、温度420℃和体积空速0.7小时~(-1)的条件下,原料油一次通过可获得航空煤油67%;其主要物理化学指标为:比重0.783,冰点—64℃,发热量为10320千卡/公斤.  相似文献   

11.
关于胺基取代的均-三氮苯化合物合成,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般都是用胺类与三聚氯腈反应,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以及原料的摩尔比来达到合成一、二、三取代的化合物.一般是在0—5℃合成一取代产物;40—50℃得二取代产物;100—110℃得三取代产物. 为了寻找高效除草剂,我们利用工业上易得的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通式为1的三个化合物.反应温度以-10—--15℃为宜,产率较高,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提出以氨水中和强酸,以铵盐-钯(Ⅱ)为联合基体改进剂测定强酸介质中铅、砷、镉、铜的方法。灰化温度提高至1000℃(Pb),900℃(As),600℃(Cd),1100℃(Cu);增感幅度为10.2—110.8%;可消除1%~4%H_2SO_4及500—4000ppm Na,500—2000ppm K,750—1000ppm Ca或1000—1200ppm Mg的干扰。方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分别为0.016~0.38PPb和0.02~0.32PPb;回收率为81.5%~110%;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2.0%。标准食品样品的检验得到与标准值相当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用分析型HPLC仪器制备β-大马酮标准品的方法及用HPLC测定β-大马酮含量的方法。制备色谱柱为Zorbax SIL 9.4 mmφ×25cm,流动相为石油醚(30~60℃)/乙醚98.5/1.5。分析用色谱柱为Shim CLC SIL 6 mmφ×15cm(岛津全多孔硅胶柱),流动相为石油醚(60—90℃)/无水乙醇99.88/0.12,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波长253nm或302nm,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0~1.4mg/ml。峰高或峰面积均可用于测定,回收率100.7%。  相似文献   

14.
研究月见草油在尿素包合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对包合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月见草油被包合前后包合物中脂肪酸的组成。单因素试验表明,包合时间延长、包合温度降低、包合次数增加有利于尿素包合,最佳点依次为36 h,–15℃,4次。正交试验表明,60 h,–15℃,包合3次为最佳工艺。该条件下γ-亚麻酸纯度达78.996 4%。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及包合次数对尿素包合法分离月见草油中γ-亚麻酸的影响均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CuO/A12O3催化剂上合成甲基异丁基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丙醇和丙酮的混合物在CuO/Al_2O_3或SiO_2-Al_2O_3催化剂表面的脱氢和脱水活性中心上,按异步协同反应机理进行反应,成功地合成了甲基异丁基酮。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160—230℃,混合原料的液体空速为0.25—2小时~(-1),异丙醇转化率达60—80%,甲基异丁基酮选择率达60—30%,催化剂单程攸用寿命超过五个月。  相似文献   

16.
北黄海冷水团理论模式解揭示:冷水团的形成主要是北黄海洼地之上的过冬水体,由于入春以后海面不断增温,热量自表层向深层不断传递的结果.在冷水团成长期(6—7月),非线性垂直对流和平流效应不断增强,逐渐和由表及底增温的热扩散效应取得平衡,从而导致强温跃层和侧向锋面的形成.与此同时,三维热生密度环流相应而生;在冷水团整个成长期,水平密度环流始终呈气旋型的,而垂直环流则经历了由冷中心为下降流、边缘为上升流过渡到冷中心为上升流、边缘为下降流的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空气-水蒸汽再生的HZSM-5催化剂的酸性质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550℃长时间深度水蒸汽处理再生对HZSM-5催化剂的酸性和正十六烷裂解性能的影响,并将不同再生次数的催化剂与无铝源合成的沸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次再生的催化剂仍能保持正十六烷裂解所需的酸中心数,不影响转化率,但选择性有变化,产物中烯烃含量高,几乎没有芳烃生成;三次再生后,正十六烷转化率略有下降,产物中虽有较多的C_(10)~C_(15)组分,但气相产物仍在60%左右,C_3~C_4也仍占气相产物的95%左右,C_3~C_4中含有大量烯烃;无铝源合成的催化剂只有弱酸中心存在,其正十六烷的转化率小于60%,芳烃含量小于1%,烯烃含量明显高于含铝沸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异龙脑气相催化脱氢生成樟脑过程,筛选出催化剂金属氧化物CDH。反应温度在240℃时,催化剂CDH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反应活性、稳定性。本实验结果:樟脑产率达96%,樟脑纯度为98%(熔点176℃)。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nO—ZrO2载体,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镍基催化剂,以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为探针考察了Co、Mo的掺杂对Ni/ZnO—ZrO2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H,吸附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nO-ZrO2复合载体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有一定的活性,反应温度为400℃时噻吩转化率为6.4%;Co的加入提高了Ni/ZnO-ZrO2的催化活性,噻吩转化率可达97.3%;相反,Mo的掺杂则降低了Ni/ZnO—ZrO2的催化活性,噻吩转化率为65.0%.这是由于Co的掺杂使活性组分Ni分散度提高,氧化态的Ni变得容易还原,在同样的还原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有更多的活性中心;而Mo掺杂则使Ni/ZnO—ZrO2催化剂中氧化态的Ni变得难以还原,部分以NiO形式存在,活性中心数量减少.三种催化剂表面均存在L酸中心,Co掺杂使Ni/ZnO-ZrO2催化剂表面弱酸中心和中等强度酸中心的强度及数量均增大.No掺杂则减弱了催化剂表面弱酸中心和中强酸中心的强度.对其酸量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HZSM-5分子筛上CO2和NH3吸附及乙醇脱水反应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PD和脉冲微型反应器分别测定了HZSM-5上CO_2和NH_3的吸附量及乙醇脱水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HZSM-5吸附NH_3后的TPD谱图上出现两个峰,T_M值分别为 296和500℃。随着Na交换度的增大,NH_3吸附量增加;交换度40—50%时,开始出现第Ⅱ峰,以后渐增。CO吸附在HZSM-5上也有两个脱附峰即L-峰和H-峰,T_M值分别为126—156°和 380一460℃。随着交换度的增大,H-峰减小,而L-峰在交换度为20%时最大,交换度为40—50%时,乙醇脱水反应活性和生成乙烯的选择性最高。脱水反应主要在第Ⅰ峰对应的酸中心上进行。交换度约20%时,生成乙醚的量最大,所以脱水生成乙醚比生成乙烯需要较弱的酸性,脱水反应虽然主要在酸中心上进行,但碱中心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