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3.
4.
采用带有快门的增强型瞬态光谱探测系统ICCD, 实时拍摄了槲皮素与Cu2+ 和Al3+ 配位反应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 Cu2+ 和Al3+与槲皮素配合, 在中性条件下都有吸收峰为428 nm左右的中间产物产生, 最终产物都在300 nm左右有稳定的吸收峰; 而酸性条件下则直接生成吸收峰为300 nm左右的最终产物。虽然Cu2+ 和Al3+是不同的金属离子, 但在相同的酸性或中性条件下, 它们与槲皮素的配合过程却是相似的,只是完成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与金属离子配合的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时间分辨的反射率测量结合背散射和沟道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比较和研究了在77K温度下180keV,1×1014/cm2P2+和90KeV,2×1014/cm2P+注入硅于550℃退火时的固相外延过程。发现了P2+,P+注入硅样品的固相外延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差异是由于P2+和P+在硅中引入不同的损伤造成的。P+注入的硅样品测量得到的时间分辨的反射谱是反常的。这种反常谱可用样品退火时从表面层到非晶硅层与从衬底到非晶硅层的双向外延的过程给出满意的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通过燃烧法制备了Yb3+-Tm3+共掺的Y2O3纳米粉体,并对样品在980 nm激光照射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样品在可见光区域能够产生强烈的蓝色发光(476 nm和487 nm)和较弱的红色发光(约650 nm),而且同时观察到了两个紫外发光峰1I6→3H6 (~297 nm)和1
关键词:
2O3:Yb3+')" href="#">Y2O3:Yb3+
3+')" href="#">Tm3+
上转换光谱
敏化
紫外发光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能量(5—600keV)和不同剂量(1014-1016atom/cm2)下的P2+和P+注入〈100〉单晶硅后的损伤及退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2+注入所产生的损伤总是大于P+注入所产生的损伤。由移位效率之比ND*(mol)/2ND*(atom)所表征的分子效应随入射能量的改变而变化并在100keV(P2+),50keV(P+)处达到极大值。P2+与P+注入的样品,退火后的载流子分布也有某些区别。我们认为,产生这些分子效应的基本原因是位移尖峰效应,但当入射离子的能量较高时,还应该考虑离子、靶原子之间的多体碰撞效应的贡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对注入Ar+后不同晶面取向的蓝宝石晶体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光致发光谱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晶面取向的蓝宝石样品经Ar+注入后,其光致发光谱中均出现了新的位于506nm处的发光峰;真空和空气气氛下的退火均对样品在506nm处的发光有增强作用,不同晶面取向的样品发光增强程度不同,且发光增强至最大时的退火温度也不同,空气气氛下的退火使样品发光增强程度更为显著.由此可以看出,退火气氛、退火温度和晶面取向均对样品发光峰强度有影响.
关键词:
2O3')" href="#">Al2O3
离子注入
退火
光致发光谱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椭圆偏振光谱法,研究未经热处理的Pt/(n-Si)界面.在350O(?)~650O(?)的光谱范围内,对椭圆偏振光谱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以确定界面的光学响应.结果表明,Pt/(n-Si)界面存在着一界面层,其厚度d_2-30±1(?).本工作同时得到了该界面层的表观光学常数谱和介电函数谱.应用有效介质理论对界面层的介电函数谱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指出,界面层存在着富硅的氧化物(其平均效果是SiO_(1.54)),界面区是Pt、Si和富硅氧化物的物理混合和化学混合区. 相似文献
10.
制备出确定旋轨态的OCS+(X2∏)离子,在260~325 nm波长范围内研究了OCS+经由B2∑+←X2∏3/2(000)和B2∑+←X2∏1/2(000,001)跃迁的分质量光解离谱.由光解离谱得到OCS+(B2∑+)电子态的光谱常数υ1(CS stretch)=828.9(810.4) cm-1,υ2(bend)=491.3 cm-1和υ3(CO stretch)=1887.2 cm-1.在B2∑+←X2∏跃迁谱中只能观察到B2∑+(010)←X2∏1/2(000)跃迁的谱峰, 而观察不到B2∑+←X2∏3/2(000)跃迁的谱峰. 用X2∏电子态的(000)2∏1/2和(010)2∑+1/2电子振动能级之间的K耦合解释了这种B2∑+的υ2弯曲振动模的激发对X2∏电子态的旋轨分裂分量(Ω=1/2,3/2)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J.A. Piper 《Optics Communications》1979,31(3):374-376
Operation of a cw arsenic ion (As+) laser using the gaseous arsenic trihydride, AsH3, as a free arsenic donor in hollow-cathode He-AsH3 discharges is reported. Optimum conditions of the gas mixture are set by simple gas handling techniques at room temperature. Laser performance compares favourably with that obtained with the He-As las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