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家春 《力学进展》2004,34(4):581-581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流体力学学术会议(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ICFM-IV)于2004年7月20日-23日,在大连隆重召开.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庄逢甘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李家春院士担任组委会主席,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樊菁研究员担任秘书长.美国科学院、工程院、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ICFM-IV)将于2003年7月28~31日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Gesellschaft fur Ange-wandte Mathematik and Mechanik(GAMM)、Japan Society for Fluid Mechanics(JSFM)、  相似文献   

3.
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如果从1977年第1届国际会议算起,只有短短五年的历史,可是,1982年6月14—17日在纽约举行的国际会议已是第4届了.与前几届会议相比,论文数量和选题范围都有显著扩大,反映了这门学科正在非常活跃地发展。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探讨包括毛细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家春  符松  詹杰民 《力学进展》2011,41(5):637-638
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简称ICFM6)于2011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挪威、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等19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嘉宾有我国流体力学专家周恒院士、李家春院士、符松教授、佘振苏教授、林建忠教授、沈清教授、刘桦教授、曹志先教授、香港的W.Shyy教授以及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诸委员,还有来自日本的 M.Yamamoto教授、挪威的John Grue教授、俄罗斯的V.V.Kozlov教授、 A.A.Maslov教授、美国的E.S.Oran教授、英国的N.D.Sandham教授、等等。   相似文献   

5.
1会议概况第七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于1997年9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印度、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典和中国的126名代表出席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40多篇.国内代表52人,国内论文52篇.美国国...   相似文献   

6.
????????  ??? 《力学与实践》1991,13(4):75-75
<正>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三流”专业组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三流”学术会议于1990年11月17日—20日在浙江大学召开.共有125名代表出席会议。周力行教授、陈海韬教授、范西俊教授分别作了“气-粒多相流中颗粒与流体的湍流相互作用”,“物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三流”专业组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三流”学术会议于1990年11月17日—20日在浙江大学召开.共有125名代表出席会议。周力行教授、陈海韬教授、范西俊教授分别作了“气-粒多相流中颗粒与流体的湍流相互作用”,“物理  相似文献   

8.
浦群 《力学进展》2005,35(4):616-616
国际激波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ock Waves,ISSW)是国际上激波研究领域的重要系列学术会议.从1957年第一届会议在美国波士顿召开起,每隔两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召开24次.  相似文献   

9.
亢一澜 《力学进展》2000,30(4):630-630
1会议概况 国际实验力学学术会议(SEM)是国际实验力学领域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广、人数最多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该会议由国际实验力学学会主办,每4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九届,于2000年6月5日~8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的奥兰多 Florida Orlando举行.参会人数300多人,来自15个国家,与会论文250多篇.我国留美学者和学生参会人数较多,我国学者参会人数为2人. 为了达到促进力学学科与工程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结合,促进力学学科的工程应用以及力学领域内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本次实验力学会议同时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10.
黄海  张涤明 《力学进展》1991,21(3):332-332
<正> 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业与环境流体力学专业组主办,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负责筹办。参加会议的学者112人,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也有学者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 20世纪的流体力学是紧密地联系着当代重大工程技术而发展的。前半叶主要围绕着航空与航天技术的需要而发展,到60和70年代,海洋工程和海洋开发的需要是促进流体力学发   相似文献   

11.
温景嵩 《力学与实践》1984,6(2):0-封底
第16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1983年9月在波兰举行.有来自美、英、西德、苏联等2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英国剑桥大学Batchelor、苏联科学院Bar-anblatt、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吴耀祖、西德的Zierep、日本京都大学的Sone、荷兰的Van Kampen 等著名学 ...  相似文献   

12.
第16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1983年9月在波兰举行.有来自美、英、西德、苏联等20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英国剑桥大学Batchelor、苏联科学院Bar-anblatt、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吴耀祖、西德的Zierep、日本京都大学的Sone、荷兰的Van Kampen 等著名学 ...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2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会议(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FD)是由第8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研讨会和第17届国际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会议于2000年合并而成。这是计算流体力学方面最重要的国际系列会议,每2年召开一次。本届会议于2002年7月15~1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由悉尼大学K.Srinivas教授主持,我国庄逢甘院士,傅德薰,邬华谟教授等为该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在这次会后的学术委员会上,增补了清华大学符松教授为委员。本次大会有260多人参加。他们来自日本(30多名),澳大利亚(30多名),美国(约22名),中国大陆(14名),德国(8名),英国(10名),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国家。中国台湾有7人参加。  相似文献   

14.
亚洲流体力学大会是一个系列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这次第九届大会,于2002年5月27N31日在伊朗的伊斯法罕(Isfahan)召开.会议组织委员会的主席是伊斯法罕技术大学的希拉尼(E.Shirani)教授.  相似文献   

15.
1概况亚洲流体力学会议是由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AsianFluidMechanicsCommittee)主办的国际例会,轮流在亚洲各国每二年召开一次.第八届亚流会(TheEighthAsianCongressofFluidMechanics.8ACFM)于1999年12月6日~10日在我国深圳召开.这是第二次在我国召开,第一次是198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亚流会.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和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中国力学学会具体承办.会议主席为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副主席、北京空气动力学研究所崔尔杰院士.…  相似文献   

16.
17.
周力行 《力学进展》2001,31(4):625-626
1会议概况第四届国际多相流会议于2001年5月27日到6月1日在美国New Orleans召开.本次会议约有800多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包括中,日,韩, 印等国)的代表参加,宣读论文共565篇,其中邀请报告20篇,分组口头报告和张贴论文545篇.中国有清华大学周力行,杨瑞昌,西安交大陈学俊,林宗虎,陈听宽等,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蔡瑞贤,浙江大学林建忠,华中科技大学柳朝晖和大庆石油学院的2位代表共11人参加,宣读论文10余篇,其中周力行应邀做邀请报告1篇,宣读分组口头报告2篇,张贴论文1…  相似文献   

18.
吴应湘  高福平 《力学进展》2004,34(3):431-432
国际近海与极地工程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是每年一度由国际近海与极地工程学会主办的旨在促进近海工程、极地工程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以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自1991年起,此会议相继在爱丁堡、旧金山、新加坡、大阪、海牙、洛杉矶、檀香山、蒙特利尔、法国的布雷斯特  相似文献   

19.
第四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自1986年2月3日——2月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衫矶市举行,会期四天。会议由美国纽约Schenectady联合学院主办,参加这届会议代表近七百人。他们来自美、中、英、日、西德、比利时、法、加拿大、意大利等28个国家和地区,共宣读论文248篇,按24个专题,分成48个分组,在6个会场同时进行,这届会议无论在论文的数量,内容的深、广度,以及会议的规模,较之前三届都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的二十年历程,重点介绍了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的会议举办情况,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所做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