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考虑了角动量守恒的BUU模型计算了20MeV≤E/u≤180MeV能区16O+197Au系统的反应线性动量转移(LMT)及余核角动量,着重讨论了反应线性动量转移及余核角动量对反应碰撞参量、入射能E/u的依赖关系,比较了计算LMT与Viola系统性给出的结果间的偏差.计算结果揭示了当E/u≥90MeV时,余核角动量对E/u增长出现的饱和现象,主要来源于靶核对弹核捕获能力的持续丢失.  相似文献   

2.
在QMD模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40Ca+40Ca中心碰撞系统的中间质量碎片随能量和时间的演化以及它们的动力学起源.集中讨论了反应机制的跃迁,动力学过程中密度涨落和平均中间质量碎片的关系以及碎裂的时间尺度.发现中间质量碎片随能量的上升和下降伴随着涨落的上升和下降.并预言对所研究的反应,当入射能量为65MeV/u时,彻底解体可能发生.碎裂的时间尺度大约为140fm/c,且随能量的增大,此时间尺度不再减小,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直接作用模型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11B的2.14MeV激发态在入射中子能量为7.54-20.0MeV的非弹性散射的积分截面和角分布,计算结果与评价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对实验上所缺乏的数据作出了理论预期值。  相似文献   

4.
用46.7MeV/A12C轰击159Tb、197Au和209Bi,测量关联裂片的速度和角度.研究了线动量转移、质量和出平面角分布,提取了核温度.应用级联两体统计衰变理论进行了拟合与解释,结果表明:在入射能约为50MeV/A的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以非完全熔合方式形成了核温度高达4-5MeV的类复合核,其后通过裂变、蒸发级联统计两体衰变而退激.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用位置灵敏的△E-E望远镜系统,入射能量长为1.0MeV,测量了55-90MeV16O+24Mg反应全熔全激发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这个反应的全熔合激发函数不是平滑的,存在着宽结构。峰位在ECM=34.2,37.8,40.6,43.8和46.6MeV。当ECM>48MeV时。激发函数的结构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贾祥富  杨威 《物理学报》1999,48(4):629-632
利用Berakdar理论,考虑了入射道的库仑相互作用,在共面双对称碰撞几何中,计算了能量为251eV入射电子碰撞Li+(1s2)(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讨论了不同散射振幅对截面的贡献,分析了干涉效应及入射道库仑场对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决定TDCS的角度分布和大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此文采用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构成的自洽场分子轨道,用一级玻恩近似计算了能量为100-5000eV的电子与N2(^1Σ^+g、CO(^1Σ^+)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全截面。由于采用Gauss函数的线性组合拟合Slater函数的方法,得到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解析表达式,使计算大大简化,计算得到的电子和N2,CO散射的总截面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当入射电子的能量大于1keV时,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报道30MeV/u40Ar+159Tb反应中碎片碎片关联函数的实验结果.利用三体弹道模型从关联函数提取了中等质量碎片发射时间.中等质量碎片的平均发射时间随碎片能量而变化,从低能时的约500fm/c下降至高能时的约100fm/c.中等质量碎片发射时间随束流能量的升高而下降,表明随着束流能量的升高中等质量碎片发射机制逐渐从相继两体衰变向多重碎裂发射过渡.对于40Ar+159Tb反应,此过渡能区在35—45MeV/u之间  相似文献   

9.
齐飞  杨新 《化学物理学报》1999,12(5):525-529
首次报道了CrC^+,MoC^+和分子离子键离解能。通过测量M^++XY→MX^++Y的反应阈值,其中XY是已知键离解能的双原子分子。可以推出MX^+的键离解能,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原理,电离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M(CO)6,从而产生金属离子M^+和金属离子碳化物MC^+,测量M^+和MC^+的出现势,结合已知的CO分子键离解能D0(C-O)=11.09eV和图中的关系,可以求得MC^+的键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高能核核碰撞中相对论性α粒子的角分布,并与2.1GeV/u^16O和1.7GeV/u^56Fe与核乳胶相互作用的有关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HIRFL—CSR电子冷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议中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贮存环(HIRFL-CSR)拟采用电子冷却方法将重离子束冷却到300MeV/u。最高电子能量为165keV,最大电子电流密度主0.244A/cm^2,叙述了CSR电子冷却装置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2.
25MeV/u~(40)Ar ~(93)Nb反应中热核的激发能和核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导体望远镜探测器和PPAC对25MeV/u40Ar+93Nb反应中的带电粒子和余核进行了关联测量,对所得α粒子能谱用三源模型进行了拟合,并由余核飞行时间和粒子多重性得到热核激发能.通过对温度的修正,发现在本实验中有激发能E*/A为4.3MeV,温度Tinit为6.9MeV的热核形成。通过与其它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核物质在轻系统和重系统中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Ca8Mg(SiO4)4Cl2中Ce3+和Eu2+的光谱性质和能量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合成了Ce^3+和Eu^2+共激活氯硅酸镁钙Ca8Mg(SiO4)4Cl2:Ce^3+,Eu^2+高效绿色荧光粉,报道了它们的漫反射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观察到氯硅酸镁钙中Ce^3+ Eu^2+  相似文献   

14.
在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同位旋依赖的对称能项和库仑相互作用项,讨论了对称能对20Ne(30MeV/u)+20Ne和28Ne(30MeV/u)+20Ne对头碰撞系统质量分布及集团形成的影响,预言了形成丰中子同位素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用气体电离室-半导体位置灵敏探测器望远镜测量了46.7MeV/u(12)C离子轰击(197)Au,(115)In,(58)Ni靶时,在大角区发射的从Li到Mg的复杂碎片能谱;由各碎片的能谱提取了蒸发源的温度和碎片发射的最可几动能Ep,并与=Vcoul+2T计算的平均动能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上提取的最可几动能Ep总是低于计算的.用A.Friedman简单的统计公式对复杂碎片的产额进行粗糙拟合,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测量了25MeV/u40Ar+197Au反应中两裂片符合下的小角α-α关联.由α-α关联函数提取了8Be核的相对态布居和热核的核温度.实验测得发射温度随碰撞参数而稍有变化,从中心碰撞的4MeV变化至周边碰撞的3.8MeV.在周边碰撞中,观察到发射温度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用微观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中高能核反应中的热化.对830MeVp+56Fe和35MeV/u40Ca+40Ca反应的研究表明,反应系统基本上达到了统计热平衡.发现两核碰撞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横向流. Thermalization in intermediate high energy reaction is studied by microscopic kinetic model. The calc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for reactions 830 MeV p+ 56 Fe and 40Ca ( E =35 MeV/u )+ 40Ca. The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quasi equilibrium can be reache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transverse flow in the nucleus nucleus rea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用屏栅电离室测量了入射中子能量为5.1MeV的58Ni(n,α)55Fe核反应的α粒子角分布,238U裂变电离室作中子注量率的测量,测得该能点58Ni(n,α)55Fe的总截面为(47.4±5.0)mb.用中国核数据中心推荐的理论计算程序UNF计算了在1—8MeV能区58Ni(n,p)58Co,58Ni(n,α)55Fe的反应截面和入射中子能量为5.1MeV的58Ni(n,α)反应角分布.理论和测量数据的比较说明,用复合核模型来描写该能点的角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将LCAC-SW方法推广到离子对生成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导出了计算态-态反应几率的理论公式,并在Aten-Lantin-Los两态势能面上计算得到了Na+I2→Na^++I^-2电离反应的共线选态反应几率,结果表明反应几率随碰撞能增加呈振荡变化,该反应阈能约为2.8eV,与实验值相近。  相似文献   

20.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量了铜阳离子团簇Cu+的能量。团簇Cu+n(n≤5)用高功率脉冲红宝石激光从铜样品上脱附。用两次质谱法测定了主铜离子团簇Cu+的速度分布与相应的能量分布,发现它的最可几速率和最可几能量分别为10km/s和33eV。结果还表明,它的动能分布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0-150eV)。对离子产生机理进行的探讨表明,在激光和固体的这种相互作用时,固—气两相处在非平衡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