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埮 《大学物理》2003,22(4):3-7,15
对200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和中微子天文学以及一些相关的有趣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介绍了太阳中微子短缺之谜以及长达三四十年的奋斗历程;SN1987A中微子的发现以及最近太阳中微子短缺之谜的解决。还介绍了X射线天文学的发现和进展。现在,X射线天文学已经发展成为可与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媲美的一门举足轻重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开创者和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绶琯先生,1993年1月15日正值七十华诞.他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将近45年,为我国天文学研究事业和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绶琯于1923年1月15日生于福建福州市,自幼聪颖好学、科学兴趣广泛.1943年毕业于(重庆)马尾海军学校造船班.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英国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进修造船,于1950年完成毕业论文《一艘航空母舰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望远镜和天文学:400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定强 《物理》2008,37(12):836-843
联合国已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以纪念伽利略开始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作者将400年望远镜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分为四个里程碑,讲述了它们的出现和随后的发展;介绍了中国已完成的和正在研制中的望远镜,作者支持未来10年中国再上三个大项目;作者紧密联系天文学和物理学上的重大学说总结了400年天文学的主要成就;作者赞同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尤其是暗能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物理与工程》2005,15(1):1-1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工作会议于2004年11月6~10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和清华大学协办,参加会议的有12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天文学分会秘书、南京大学天文系的李向东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金国钧教授,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和天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祖淦 《物理》2002,31(6):372-376
历史上,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在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发达上起到了先锋的作用。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天文学提供的广亵的实验室构成了理想的科学发展的基础。20世纪的一系列科学上的重要突破正是这种优良结合的产物。今天,天文学和物理学又共同面对着更新的前测问题,并一道酝酿着新的科学上的重大进展。它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进展也必然伴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也不断更新着人类的认识和文明。  相似文献   

6.
何香涛 《物理通报》2005,(12):12-15
为纪念相对论发表100周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今年命名为“国际物理年”.在国际物理年中,天文学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只能用天文学来检验;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更是和天文学息息相关.李政道先生把宇宙中的暗物质作为21世纪物理学前沿的主要课题之一.近代天体物理学提出的问题一个个都向物理学提出了挑战.其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体,从20世纪60年代跨越到21世纪,观测、观测、再观测,却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它就是类星体.  相似文献   

7.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300多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望远镜在可见光波段观测天体,认识宇宙,本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工程师K.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中心的宇宙射电波,开辟了大气的另一扇“窗口”,即射电窗口,迅速发展的射电天文学与光学天文学交相辉映,使古老的天文学大放异彩。60年代,天文学家又打开了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之间的波长在0.7-1000微米的红外窗口,进一步拓宽了天文学的观测领域,推动了天文学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艾丁顿儿时是一神童,在剑桥大学以数学好而出名,1904年是全班第一名。从1913年起,是剑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1914年为剑桥天文台台长。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对恒星内部的理论研究。太阳的密度比地球的低很多,人们有理由认为太阳里里外外都是气体。于是就产生问题:在恒星的巨大引力作用下,什么东西使这气体不收缩成坚实的一小团。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12
班纳克是美国早期重要的黑人知识分子。他是一个自由黑人,在巴尔的摩附近置有田产。他自学天文学和数学,1761年制造了一个木钟,走时准确,历久无误。在马里兰州实业家埃立科特的支持下,他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773年开始进行天文计算,曾准确预报1789年的日食。他的历书受到欧洲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宇宙学常数疑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 《物理》2002,31(8):504-509
当代天文学的一系列观测事实都支持应该存在一个非零的正的宇宙学常数,但是,人们发现当前宇宙学常数值太小,而且宇宙学常数即真空能量密度与现在的物质密度巧合地具有相同的量级,然而现有物理学理论还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宇宙学常数问题成为物理学和天文学上最重大的疑难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一重大的天文发现和宇宙学常数的观测结果以及当前理论物理学在宇宙学常数问题上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赵娟  陈黎  向娥 《大学物理》2013,(6):42-44
以国内外部分高校的天文系或者天体物理系为调研对象,对其计算天文类课程进行了调研.分析比较了计算天文学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在各个学校的开设情况,拓宽了计算天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宇宙最早的认识和观测始于可见光,之后由于有1865年麦克斯韦对电磁波的预言,1887年赫兹的证实,以及1933年杨斯基发现银河系的射电辐射,可见光观测自此扩展到电磁波多波段观测,出现了多波段天文学。1912年,赫斯发现宇宙线,使得天文观测在电磁波观测之外多了一种手段,拉开了多信使天文学的序幕。1987年,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发现了来自超新星爆发的中微子信号,这也是人类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宇宙的中微子,至此又多了一种认识和观测宇宙的信使。此后,2016年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LIGO探测到引力波,在补齐对于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最后一块拼图的同时,也使得引力波成为多信使天文学中最新引入的一种信使。本文介绍了电磁波、宇宙线、中微子、引力波这四种信使的基本概念、发现历史以及探测宇宙的基本原理,对其代表性的实验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就其中的一个典型实验进行了简要介绍。期望能够就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给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描摹。  相似文献   

13.
天体粒子物理——天文学与粒子物理学的交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以藩 《物理》2002,31(6):377-384
天体粒子物理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中的交叉领域,文章介绍了这个学科的若干近期进展。限于篇幅,选择讨论的内容涉及暗物质与残骸粒子、中微子天文学、γ射线天文学、宇宙线、宇宙微波背景与暴胀、早期宇宙等。  相似文献   

14.
赵蓉  赵基明 《物理》2002,31(9):581-583
简要介绍了当前在国际上得到最广泛使用的物理学与天文学文献分类系统(PACS),以使读者对其组织体系和使用方法有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宋黎明  陆埮 《物理》2003,32(8):511-514
文章介绍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贾科尼对X射线天文学的开创性贡献,特别介绍了贾科尼等在开拓空间观测和发展x射线成像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文章通过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X射线天文卫星的发展介绍了X射线的空间观测对天体物理学的影响,对宇宙暗物质、双星中的吸积过程和X射线喷流现象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给出了概略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面对广阔无垠的宇宙,人类常常被宇宙的浩瀚而震撼!对于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而且还编出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到了近代,天文学才从神话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的天文学。  相似文献   

17.
《物理通报》2010,(4):85-85
受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学教学教材研讨会暨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由江南大学承办,会议定于2010年7月19日至22日在江苏无锡举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天文学的知识有很多是通过分析天体的电磁辐射得到的,天体的电磁辐射的范围是相当宽阔的,它从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直延伸到X射线、γ射线.对天体辐射观测越广,就越能较全面地认识宇宙.所以天文学家总希望把研究领域扩展到所有波段.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三位从事天文学研究的工作者。索尔·珀尔马特与布赖恩·施密特分别率领自己的研究团队.从事有关超新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超高能中微子天文学实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微子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是一组很特殊的粒子,它们质量最轻(在标准模型中没有质量)因而几乎不受引力影响,不带电荷因而不受电磁相互作用的影响,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但其寿命几乎是无穷长。如果中微子产生于遥远的高能天体,在到达地球的漫长传播过程中其路径不会被遍布宇宙的磁场所改变。中微子的这些特性使它与光子一起成为绝佳的天文学信息传播者,成为正在崛起的新兴中微子天文学学科发展的强劲原动力。与传统的光子天文学相比,中微子具有更加优越的特性,即不会与弥漫全宇宙的3K宇宙学背景光子发生作用,从而能够打开高于光子天文学所能工作的能量区域的观测窗口,譬如在高于1015电子伏特(记为PeV)的“超高能”区,探测中微子成为唯一的天文观测手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