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诠释中药药性的本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进行研究。分析化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多种不同的技术在这里融合,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在不断涌现,中药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正沿着综合且全面的方向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该文对当前中药分析新思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中药质量控制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分类说明与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中药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发光分析与中药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近年来发光(荧光,室温磷光)分析技术在中草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总结其特点并展望了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鑫淼  丰加涛  金郁  郭志谋  徐青 《色谱》2008,26(2):130-135
本文从中药产业需求、现代化需求、技术需求、机遇与挑战等方面概括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背景;讨论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对于提高中药药效和安全性、推动产业发展和推进中药国际化的意义;综述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在过程控制、安全性控制、标准品和对照品制备、指纹图谱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应重点发展以分离和表征技术为主的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安全性控制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中药质量控制原创性技术和中药标准品、对照品生产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建立具有中药特色的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策略和色谱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发美  熊志立  鹿秀梅  秦峰  李小芩 《色谱》2006,24(6):537-544
综述了色谱技术作为现代高效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组学研究策略,以实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的一体化,进而从深层次揭示和全面控制中药的内在质量。论述结果表明,现代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是中药质量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中药鉴定、分类、组方解析、疗效相似药物筛选、质量控制5个方面综述了中国的中药微量元素质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国际化的核心问题。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电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点,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鉴别方面的研究概况,着重归纳了电化学技术在分析中药有效成分和有害物质中的应用,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醌类、苷类、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并展望了电化学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色谱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伦朝  吴海  梁逸曾 《色谱》2008,26(2):166-17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色谱指纹图谱研究中多种色谱技术、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发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并对中药质量稳定性和有效性的全面评价方法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以色谱指纹图谱为核心,依托现代色谱技术、化学计量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建立中药化学成分信息与药效(毒性)信息相关关系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策略,深层次揭示中药的内在作用机理,期望真正实现中药质量的可控、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用于中药高乌头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Tris作缓冲体系,在14kV电压下,考察了不同pH值和缓冲溶液及其浓度对电渗流和高乌头下肢料中各物质分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0nmol/L Tris缓冲体系,在碱性区,可在4min之内对高乌头进行快速分析检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中的分析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中药现代化实施中进行质量控制的“5P”(GAP、GCP、GLP、GMP、GSP)系统工程 ;结合本实验室近年来以“5P”指导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所做的一些工作 ,阐明了将分析化学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提出了分析化学在中药现代化系统工程及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定量指纹图谱技术的中药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丰加涛  金郁  王金成  肖远胜  梁鑫淼 《色谱》2008,26(2):180-185
定量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与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定量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包括定量组分的制备、过程控制的指纹图谱技术和产品含量测定3个主要部分。本文以丹参为例,通过水提、醇沉、过膜、大孔树脂分离和工业色谱分离5个工艺流程制备了丹参定量组分,对各个工艺步骤以指纹图谱技术考察其稳定性和重复性。对丹参定量组分中的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 3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3个成分的含量总和大于50%。定量组分的制备以现有的活性成分为目标,经过去粗存精的工艺过程,其质量标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仪器分析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巧 《化学计量》1996,5(1):36-39
  相似文献   

12.
盛亮洪  李睿岩  李萍  邹汉法  孔亮 《分析化学》2004,32(12):1595-1598
提出了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mmobilized liposome chromatography,ILC)研究中药复方的细胞膜通透性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当归补血汤及其组分为例,考察了它们在ILC色谱柱上的分离效果;当归补血汤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各有8个保留峰,当归水提取液、甲醇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分别有3、6、9个保留峰,黄芪水提取液、甲醇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在ILC色谱柱上各有7个保留峰;建立了当归补血汤及其组分中阿魏酸和蒿本内酯的定量分析方法,当归补血汤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743%和0.0688%,蒿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0472%和0.457%,当归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694%和0.0691%,蒿本内酯的含量分别为0.0781%和0.455%。  相似文献   

13.
梁鑫淼 《色谱》2008,26(2):129
中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临床使用经验。随着民众对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认识的加深,中药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质量控制也随之成为保障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物质基础研究的局限性,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成为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分析技术一般采用离线分析的手段,通常需要对待分析样品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存在分析结果滞后的缺陷。近红外技术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使实验室和工厂的产品分析实现在线化,可以在几秒钟内得到待测参数。与反馈控制技术联用后,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近红外光谱能够连续测定多个参数,实现绿色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仪器分析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仪器分析检测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及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自古以来,丸剂在中药剂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简洁、疗效确切,在已上市的中药制剂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为提升中药丸剂的整体质量,除需要对原辅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之外,对丸剂制备工艺进行监测、优化,以及对最终剂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表征是产品质量提升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运用现代分析技术。该文通过对中药丸剂质量表征及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图像分析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光谱及其成像技术、指纹图谱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应用潜力及优缺点。另外,由于这些分析技术目前在中药丸剂生产中的普及程度较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该文对其在未来应用中的改进和联用方式,以及中药丸剂质量提升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丸剂质量表征以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基本概念和实用意义,概述了烟草分析的现状,并根据两者的相似性探讨了两类数字化指纹图谱的研究价值,得到一些对香烟质量分析方法的启示,提出了建立香烟数字化指纹图谱的设想(引用文献61篇).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归尾中所含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归尾药材的灰分和浸出物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归尾含灰分7.27%,酸不溶性灰分1.62%,醇溶性浸出物56.2%,阿魏酸0.058%,为归尾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初步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用于连翘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立连翘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测定分析方法 ,为含连翘中药制剂制定指纹图谱奠定基础。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连翘的挥发油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其指纹图谱 (GC FPS) ,并选用模糊聚类法分析比较。该方法灵敏度高 ,谱图有较好的重现性 ,样品稳定性好 ,1 1种连翘色谱峰重叠率 >97%。聚类分析法使谱图分析更为快速、准确 ,适用于连翘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