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研究盐酸安非他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盐酸安非他酮溶液在加入BSA前后化学位移、纵向弛豫时间(1H T1) 、二维核Overhauser效应谱(2D NOESY)等的变化信息。结果显示,BSA的加入可使盐酸安非他酮的H原子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1H T1值缩短、NOE交叉峰增多;利用不同浓度盐酸安非他酮在0.2 mmol/L BSA蛋白溶液中的自扩散系数拟合得到两者的结合常数为0.34 mmol/L,结合位点数为11。盐酸安非他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是多位点的弱结合。该研究对于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盐酸安非他酮及设计改良类似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研究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比较不同浓度小檗碱在一定浓度的BSA溶液中的化学位移、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檗碱环上芳香质子与BSA的结合作用较强,其它烷基质子与BSA结合作用较弱;BSA的结合使得小檗碱各个质子的1HT1弛豫时间明显减少,质子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噻嗪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噻嗪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298 K、303 K和308 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1.80×103、1.54×103和1.05×103L·moL-1,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由热力学参数推测噻嗪酮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结合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Ni(Hlact)2(phen)]·2H2O(1),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1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时的荧光强度的变化,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配合物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函数,并进一步讨论了配合物1与BSA相互作用时的作用力类型和两者之间的距离。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有一个位点,结合常数的平均值5.06×105L·mol-1,作用距离为2.35 nm,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盐酸文拉法辛荧光光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缺陷,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 H 7.4 Tris-HCl缓冲液),以盐酸文拉法辛为荧光检测对象,BSA为猝灭剂,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盐酸文拉法辛与BSA通过疏水作用力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复合物;由探针实验确定盐酸文拉法辛在BSA上的结合位点为位点Ⅰ;298K时结合常数为3.76×105L/mol,结合位点数约为1;Hill系数表明盐酸文拉法辛的药效受到温度的调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研究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其结果与光谱法获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甲氧氯普胺的测定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糊电极测定盐酸甲氧氯普胺(MCPM)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MCP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在pH2.2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MCPM在1.084V处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电化学测定MCPM的线性范围为0.17~10.3mg/L,检出限为0.03 mg/L。对5.18mg/L的MCPM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4%。当BSA加入到MCPM溶液中,MCPM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其降低值(ΔIp)与BSA的浓度在5.00×10-7~1.67×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mol/L。MCPM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05×105L/mol。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pH为7.30的0.1 mol/L的NaCl溶液中抗坏血酸(A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抗坏血酸与BSA形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生物超分子化合物,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38×107L/mol,结合位点数为2。  相似文献   

8.
用伊文思蓝(EB,Evans blue)作荧光探针研究了红霉素(erythromycin,EM)对牛血清白蛋白(BSA,bo-vine serum albumin)的竞争反应。根据Stern-Volmer方程研究了荧光猝灭的类型及机理,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发生静态猝灭,即伊文思蓝和牛血清白蛋白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复合物。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BSA-EB=1.122×106L/mol,结合点数n=0.9935。当加入红霉素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对荧光强度恢复,表明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了竞争反应,探讨了相关机理,得到了伊文思蓝与红霉素的结合常数KEB-EM=1.950×104L/mol。  相似文献   

9.
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对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的竞争反应. 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 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发生猝灭, 根据Stern-Volmer方程及荧光寿命研究了荧光猝灭的类型及机理. 结果表明, 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 即伊文思蓝和牛血清白蛋白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复合物. 伊文思蓝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BSA-EB=1.122×106 L/mol, 结合点数n=0.9935, 并确定了EB和BSA之间的热力学常数及作用力类型. 当加入氨苄青霉素后, 牛血清白蛋白的相对荧光强度恢复. 这表明氨苄青霉素与伊文思蓝对牛血清白蛋白发生了竞争反应. 探讨了该竞争反应的相关机理, 求出了伊文思蓝与氨苄青霉素的结合常数为KEB-A=7.131×105 L/mol.  相似文献   

10.
荧光法研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水溶液中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表明二者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结合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PM=7 3×104L mol、KRH=9 3×104L 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给体-受体间距离r分别为2 82nm,2 93nm,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0 31,0 44。喹诺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为能量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光谱法研究巯嘌呤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测得巯嘌呤与BSA、HAS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分别为:2.39×103L/mol、1.28×103L/mol.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和HAS)与受体(巯嘌呤)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巯嘌呤对BSA和HAS构象的影响.证实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丁里  张新祥  常文保  林伟  杨铭 《色谱》2004,22(6):624-626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在pH 8.0、浓度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运行电压15 kV的条件下,测定了4种新合成的具有抗HIV-1活性的化合物(IG3,iso-C3,C3,MC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在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SA,通过测定化合物迁移时间的变化,计算得到了上述4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7×104, 1.34×104, 8.51×103和9.45×103 L/mol。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研究结合比为1∶1的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  相似文献   

13.
吡蚜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吸收、荧光、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研究了吡蚜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吡蚜酮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强度降低, 峰位红移; 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 荧光猝灭常数KSV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表明吡蚜酮与BSA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且吡蚜酮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体系的ΔH和ΔS值, 得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4 nm.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考察了吡蚜酮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电化学方法对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0.3 mol/L H2SO4底液中,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产生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峰电位为1.18 V(vs.SCE),加入表面活性剂四丁基氯化铵后,秋水仙碱的峰信号得到明显提高。在上述条件下,加入BSA后秋水仙碱的氧化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峰电流下降值与BSA加入的浓度在1.5×10-7~2×10-6mol/L(r=0.9978)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4.0×10-8mol/L。进一步探讨了秋水仙碱与BSA的结合数和结合常数,得到结合数为1,结合常数为2.40×105L/mol。  相似文献   

15.
荧光法研究秋水仙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相互结合反应。研究表明 :二者以摩尔比 1∶1牢固结合 ,其平衡常数K0 =1.92× 10 5L/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 ,求算了给体 (BSA)与受体 (秋水仙碱 )间距离r =3.6 3nm和能量转移效率E =0 .17。实验表明 :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卟啉铈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能够被卟啉铈配合物有效的猝灭,并用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在不同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以及在草酸酯季铵盐(Gemini)、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三种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卟啉铈和BSA作用的结合点位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根据热力学参数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7.
CdTe/CdS量子点-蛋白质与头孢曲松钠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爱梅  闫炜  王怀生 《分析化学》2008,36(4):444-448
以3-巯基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质的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量子产率为13.8%。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后荧光强度明显增大。通过测定荧光强度确定了偶联的最佳反应条件:pH7.4,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40min。研究了溶液pH值和NaCl浓度对量子点及量子点-BSA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对牛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1~19.5mg/L;检出限为0.47mg/L。头孢曲松钠对量子点-BSA的荧光有明显猝灭作用,荧光猝灭程度与其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为静态猝灭,头孢曲松钠与BSA按1∶1结合,结合常数为6.31×103L/mol。用圆二色光谱技术探讨了其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荧光光谱法、吸光光度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LO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盐酸洛美沙星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猝灭速率常数Kq为1.87×1012L.mol-1.s-1,结合常数为1.73×104,结合位点数为0.993。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盐酸洛美沙星与BSA结合时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38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177)。此外,讨论了共存Cu2 、Fe3 、Zn2 对盐酸洛美沙星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荧光桃红(TCB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表明,BSA与TCBF的结合数为n=1.16。其平衡常数KA=6.95×106L/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受体(TCBF)间的距离r=1.7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83。实验表明:荧光桃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20.
应用线性扫描技术研究盐酸表阿霉素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6.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盐酸表阿霉素有一较灵敏的还原峰,Epc=-0.34 V(vs.SCE).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后,盐酸表阿霉素的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据此,建立了BSA的电化学测定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0×10-9~1.0×10-6 mol.L-1范围内,BSA浓度与盐酸表阿霉素的峰电流下降值△ip呈线性关系(R=0.9973),BSA检出限达8.05×10-10 mol.L-1.盐酸表阿霉素与BSA的结合比为1,结合常数β为3.04×106 L.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