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盈  严宝珍  聂舟  王梅  田秋  刘扬 《波谱学杂志》2008,25(3):331-336
通过NMR产物分析方法确认α-生育酚与DPPH·在DMSO中的反应最终产物结构为醌式. 此外,对该反应过程的ESR实验证实α-生育酚与DPPH·反应的计量比为1∶2.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α-生育酚与DPPH·反应的分子机制为两步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溶液吸收光谱、DPPH溶液反应体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分光光度法测定DPPH溶液反应体系的测定波长为518.4 nm,反应体系为4.00 mL 257.7 mg·L-1的DPPH溶液中加1 mL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反应体系加入抗氧化剂后反应时间为40 min;用上述方法研究评价合成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浓度的关系,以IC50值(清除率为50%时,抗氧化剂的浓度值)作为评价指标,测得合成抗氧化剂和效果最好竹叶提取物样品IC50值分别为,TBHQ(21.14 mg·L-1),BHT(42.09 mg·L-1),M40(108.40 mg·L-1),M40等竹叶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了多种波谱学方法及化学手段确证并归属了2,5-哌嗪二酮与α,β-不饱和醛在超声波分散金属钾及双季铵盐作用下反应产物的立体化学与核磁共振信号,为研究这个反应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以半数清除浓度EC50为评价指标,但EC50随DPPH初始加入量增加而增加,随分析体积增加而减小,因此,不同条件EC50值不具有可比性。提出以DPPH与抗氧化剂相互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R)作为评价DPPH清除活性的指标,该指标只与DPPH与抗氧化剂相互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有关,与DPPH初始加入量和分析体积等因素无关,解决了EC50可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测定化学计量数比(R)的光度微量滴定法,建立了利用滴定过程吸光度差(ΔA)与抗氧化剂加入量之间的滴定方程计算R值、以R计算EC50的光度微量滴定模型,并利用芦丁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芦丁与DPPH反应R值在1.817~1.846之间,当DPPH加入量为1.12×10-7,2.24×10-7,4.48×10-7和6.72×10-7 mol时,分别计算得EC50值分别为1.196×10-3,2.392×10-3,4.819×10-3和7.292×10-3 mg·mL-1。在此基础上,基于文献报道的芦丁清除DPPH条件,利用得到的芦丁R值计算出相应EC50,结果与文献报道EC50值相当。方法可比性好,样品消耗量明显降低,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为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红 《光谱实验室》2004,21(5):959-961
诺氟沙星与茜素红在水 -乙醇体系中发生显色反应 ,反应产物的 λmax=5 2 1 .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是 5 .34× 1 0 3 L·mol-1·cm-1 ,建立了简易的分光光度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0 .6 7% (n=6 )。测定药物制剂中诺氟沙星的含量与文献方法一致 ,回收率在 95 %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的DmoL~3程序对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几何结构和性质(振动频率、反应活性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数据、稳定几何构型、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热力学性质、Fukui指数和前线分子轨道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柚皮苷二氢查尔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氧原子是影响其反应活性的主要部位,也是发生亲电反应的活性位点,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当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浓度为0.3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6.49%.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了壶瓶枣多糖,并对壶瓶枣粗多糖(CP)、脱蛋白多糖(DP)对·OH、O-2·和DPPH·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壶瓶枣CP和DP对3种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率与多糖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壶瓶枣CP和DP对·OH、O-2·和DPPH·的半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0.2312、0.9326、0.1830mg/mL和0.5049、0.2016、0.0694mg/mL.CP清除能力为DPPH·>· OH>O-2·,DP清除能力为DPPH· >O-2·>·OH.  相似文献   

8.
以干燥D-葡萄糖为原料经过乙酰化、端基水解、端基磷酸化、加氢裂解及脱乙酰基4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产品经FTIR、1H NMR及13C NMR分析确认为α-D-葡萄糖-1-磷酸酯.  相似文献   

9.
硒杂环化合物SPO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新型硒杂环化合物1,2,5-硒二唑并[3,4-d]嘧啶-5,7- (4H,6H)-二酮(SPO)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及其光谱学特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DPPH自由基体系的测定波长为515 nm,稳定时间为30 min,而ABTS自由基的测定波长为734 nm,体系在6 min内达到稳定。SPO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快速地抑制溶液中DPPH和ABTS自由基的形成及其特征吸收峰。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中,SPO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5.2和36.5 μmol·L-1,该活性可与标准抗氧化剂Trolox相比拟,且明显优于作为阳性对照的BHA和BHT。实验的结果显示硒杂环化合物在抗氧化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李丽  刘湘衡 《光谱实验室》2012,29(5):3126-3129
以易得的原料α-乙酰基-γ-丁内酯出发,通过甲基化、开环脱羧氯化、脱氯化氢关环、格氏反应、开环重排得到目标产物三甲基高烯丙基溴(TM);虽然反应步骤较多,但每步的收率都较高,操作简便,三甲基高烯丙基溴的总收率达到52.6%,为该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较好的合成路线,同时为谷氨酸毒性抑制剂苯扎思特事-E(Benzastatin-E)的全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此外对产物及中间体都进行了波谱解析与表征,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李华侃 《光谱实验室》2013,30(1):361-363
研究了头孢克洛与茚三酮之间的显色反应,确定了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简便而灵敏的测定头孢克洛的分光光度法.实验表明,头孢克洛与茚三酮在pH为5.4的水溶液中,沸水浴1h可以反应完全,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6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3×103L·mol-1·cm-1.头孢克洛质量浓度在10-90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6%(n=6),回收率在99.0%以上.本方法用于测定制剂中头孢克洛的含量结果与药典法相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研究了2-(1-丙炔基)-2'-乙酰基联苯分子内环化生成菲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反应在无催化剂和FeCl_3催化下均能通过四元环和八元环路径生成产物,其相应的决速步骤分别为四元环和八元环的生成过程.在无催化剂时,四元环路径和八元环路径的决速步骤的能垒相差仅6.8 kJ·mol~(-1),两条路径为竞争反应.在FeCl_3催化下,四元环路径决速步骤的能垒为137.52 kJ·mol~(-1),比八元环路径的低57.4 kJ·mol~(-1),为优势反应路径.该能垒比没有催化剂时低114.23 kJ·mol~(-1),表明FeCl_3对于该反应具有强的催化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技术,研究了 Cu(II)、Ni(II)与酸性茜素蓝 B(AABB)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胶束上的配位反应,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配位反应中的增效机理,表征了二元和三元结合物的性质.结果表明,AABB-CTAB 作用符合 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产物结合比为1:2.5,单体聚集形式为 AABB_2·CTAB_5,在20和40℃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95×10~5和2.48×10~5;AABB-Cu-Ni 在 CTAB 胶束上配位反应的配位比分别为 AABB:Cu=1:1,AABB:Ni=1:25,三元产物聚集态为 Co_2·AABB_2·CTAB_(80)和 Ni_5·AABB_2·CTAB_(8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2-甲基-1,3-顺丁二烯在Ni(I)催化下与苯甲醛反应生成高烯丙基醇的反应机理.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反应过程中所有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以及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能量和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的真实性;并且在相同基组水平上应用自然键轨道(NBO)和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这些化合物的成键特征和轨道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了两条可能的反应通道IA与IB,其控制步骤活化能分别为64.20 kJ·mol-1、51.63 kJ·mol-1,由以上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反应通道IA与IB在整个反应过程可能同时发生,但IB通道具有较低的活化能,即IB通道为整个反应的最优反应通道,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E)-3-[N-(α-苯乙胺)]-2-烯基-1-苯丙酮的合成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胺是一类重要的反应中间体,其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碳-氮转移法合成了结构稳定、不易转变为亚胺的手性烯胺化合物(E)-3-[N-(α-苯乙胺)]-2烯基-1-苯丙酮,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pH 6.86磷酸标准缓冲溶液中,电子给体洛美沙星与电子受体四氯苯醌之间的荷移反应产物的紫外光谱性质.用摩尔比法和平衡移动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比为1∶1.洛美沙星的浓度在0-17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r=0.9999.在测定波长336nm处,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2×104L·mol-1·cm-1.方法用于洛美沙星胶囊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9.1%-102.3%,6次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5%-2.1%.  相似文献   

17.
在用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SIFT-MS)分析常用指甲油清洗垫发现大量4-丁酸内脂(γ-butyrolactone, GBL)和2-丁氧基乙醇(2-butoxy-1-ethanol)等挥发性气体后, 运用选择离子流动管(SIFT)对H3O , NO 和O ·2离子同九种烷氧基醇化合物(R1-O-R2OH)之间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这些反应在潮湿空气条件下进行的情况, 并运用产物离子水合物的种类和分布来确认产物离子的结构和反应机理. 还研究了在不同载气压力下进行的反应. 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同H3O 和NO 的反应都是先生成初生态离子-分子络合物, (H3O .M)*和(NO .M)*, 然后经不同反应渠道生成各种离子产物. 这些初生态络合物同反应体系中存在的气体分子(如氦气, 氮气和氧气分子)的碰撞对最终离子产物的形成和分布也有影响. 这些化合物同O2 ·反应会生成各种离解碎片离子, 但不能确定这些离子是否经由初生态络合物(O2 ·.M)*生成. 该项研究提供了用SIFT-MS在空气和潮湿气体中分析这些化合物所需的反应速率常数和离子产物等动力学数据, 并将进一步应用到药物成瘾及滥用和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分析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短瓣金莲花提取物DPPH·清除能力和红外光谱指纹谱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DPPH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短瓣金莲花不同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利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后退法构建了短瓣金莲花提取物红外图谱特征峰强度与DPPH·清除能力关系的谱效相关模型,所建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本文建立了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预测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活性的数学模型,为中药提取物生物活性的研究提供了直接、快速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过4步得到α-苯甲胺基-β-(3-吲哚基)-丙酸甲酯,它是一种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的吲哚二酮哌嗪化合物的中间体,首先通过“酰氯法”合成L-色氨酸甲酯盐酸盐,再脱去盐酸,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形成希夫碱,最后选择性还原,得目的产物,得率54.9%.  相似文献   

20.
铀氢化反应动力学及产物形式受氢在铀氧化物及氢化物中的固溶、扩散等过程控制.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氢在UO_2、α-UH_3、β-UH_3、PdH_x等介质中的固溶、扩散行为,从微观角度解释氢化反应各个阶段氢化反应速率的主要特征,并对α/β相生成的条件作一番探讨.研究表明,UO_2中较高的氢扩散势垒导致氢扩散到达氧化物-金属界面非常困难,这是氢化反应起始阶段存在孕育期的主要原因;与此相反,β-UH_3的氢具有非常低的溶解能和扩散势垒,且实际状态下β-UH_3的表面积非常大,对氢化反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dH_x具有和α-UH_3相近且均略高于β-UH_3的溶解能和扩散势垒,这使得氢在其中的扩散速率较低,是Pd膜覆盖下铀氢化主要产物为α-UH_3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