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血浆铜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含铜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生化功能。如运送氧气、O2^-的歧化、Fe^2+的氧化、包括细胞色素C在内的有机底物氧化、单氧合作用以及电子传递,但摄入过量的铜盐将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近年由于农业上大量使用含铜杀虫剂和除霉剂,加上工业“三废”的污染,使许多食品中铜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2.
光度法测定茶叶中微量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茶叶中微量铜。最大吸收波长为 440nm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6%~ 2 0 % ,回收率 98 8%~ 1 0 0 8%。该法分析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3.
对环境友好的高浓度溴化锂溶液由于具有强烈的吸收水蒸气的能力,可使冷剂水的蒸汽压下降,从而促使冷剂水蒸发。由于水的蒸发热较大,使冷剂水的温度迅速下降,这便是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的基本原理。因不存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潜在危害而被制冷行业广为推崇。  相似文献   

4.
吸光光度法测定硝酸银中微量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硝酸银制成后测定杂质含量是鉴定纯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杂质铜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到硝酸银的纯度。本文研究了 0 .1~ 0 .3mol·L- 1KOH介质中 ,用KIO4 作为显色剂 ,采用巯基棉分离 ,吸光光度法测定了硝酸银中微量铜 ,结果满意。1 试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756M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Cu2 +标准溶液 :称取CuSO4 ·H2 O 1.96 4 4 g于烧杯中 ,加水溶解后 ,再加几滴硫酸 ,移入 50 0ml容量瓶 ,稀至刻度 ,配成 1mg·ml- 1储备液。逐级稀释成10 μg·ml- 1工作液。KIO4 溶液 :称取KIO4…  相似文献   

5.
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铜是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成分,以人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1]。因此研究铜的分析方法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动力学分析法测定Cu(Ⅱ)已有不少文献报道[2-4],但大多是利用铜催化H2O氧化有机染料褪色为指示反应。罗丹明B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用于催化动力学分析其测定灵敏度比一般指示剂更高。本研究发现在硫酸介质中Cu( Ⅱ)对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褪色反应有着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催化光度测定微量铜离子的反应体系,可用于一些含铜物质的鉴定。  相似文献   

6.
BCO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锈钢、钴或镍基合金的某些焊接材料中铜 ,常限制在 w Cu 0 .1 %以下。GB2 2 3.1 9— 89标准中对0 .0 1 %~ 1 %的材料 ,只有新亚铜灵萃取光度法。氯仿对人体肝脏有严重伤害。在我们长期对钢铁标样标定工作中 ,认为 BCO光度法是测铜准确度极高的方法 ,而且大多数钢铁样品中 ,钴镍含量都很低 ,不必考虑其干扰。陈鹏先生曾指出 ,BCO光度法在 p H8.3± 0 .2 ,允许钴、镍 5mg共存。武汉造船厂化验室曾指出 ,大量乙醇存在 ,能提高 BCO光度法的稳定性。我们的工作认为 ,控制试液中的剩余酸量 ,以p K=7.76的三乙醇胺中和酸 ,再辅以 p H 8.3…  相似文献   

7.
陈皮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混合酸V(HNO3) V(HClO4)=5 1对新鲜蕉柑的陈皮和果肉样品进行湿法消化处理,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陈皮和果肉中铜的含量。该法的回收率为96.9%~100.8%,相对标准偏差在0.28%~3.94%之间,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在铁矿石中铜、锌和铅常有共生的。铜、锌在地壳中的含量虽然不多,铜的总含量不超过0.01%,锌只占0.02%。但铜锌在铁矿石中的存在不论含量如何,在钢铁冶炼时对钢铁的质量都有不良影响,同时锌在冶炼中是很容易挥发的。故凡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铜锌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发样中微量铜,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及聚氧乙烯异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存在下,用水溶性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N-正丙基-N-(3-磺酸丙基)氨基]苯酚二钠(简称Nitro-PAPS)作显色剂,光度法测定了发样中微量铜。结果表明,该法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线性范围为0~0.5μg/mL,表观摩尔吸光数为9.32×104L/(mol.cm),回收率为99.2%~102.5%。该法应用于人发样品微量铜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荧光光度法测定罐头食品中的微量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罐头食品中的锡对于确定罐头食品的质量及其内表面腐蚀程度十分重要。本文介绍采用桑色素-十二烷基磺酸钠(SLS)荧光光度法测定罐头食品中的微量锡,制定了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三种样品的测定。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相似文献   

13.
溶剂浮选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溶剂浮选吸光光度原理,拟定了微量铜的测定方法。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作捕收剂,与Cu~(2+)离子生成稳定疏水的螯合物沉淀,当空气通过浮选池时,沉淀附着于气泡上升,并溶于有机相异戊醇中,于430nm比色测定,可测定ppb级铜,富集比为20,浮选率约98%。  相似文献   

14.
催化光度法测定煤矸石中微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乙酸-乙酸钠介质中痕量铜对抗坏血酸还原二溴对甲基偶氮羟(2-Br-pMAC)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催化程度与Cu(Ⅱ)量线性相关。借此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分光光度法。实验表明,有色溶液所最大吸收波长为586nm,方法检出限为0.048μg/L,Cu(Ⅱ)量在0 ̄0.8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测定煤矸石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15.
催化还原褪色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PH5.0的HAc-NaAc缓冲休系中,痕量Cu(Ⅱ)催化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胭脂红B的褪色反应,褪色程度与Cu(Ⅱ)量在一定范围内线性相关。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光度法,检出限为3.5*10^-11g/mL,褪色程度与Cu(Ⅱ)量在0.0-2.0μ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结合N530-N510混合萃取剂萃取分离,测定了粉煤灰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16.
PAN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珍珠水解液中微量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探讨了用Cu-1-(2-吡啶偶氮)-2-萘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珍珠水解液中微量铜的最佳条件.在HCl-KCl溶液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2×104L·mol-1·cm-1,Gu2+含量在0-100μg/50m1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检测限为0.5μg/dms.应用于珍珠水解液制备的工艺优化中指标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新显色剂APAAQ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取代三联吡啶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联吡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独特性质的配体,可以与Cu(Ⅰ)和Ag(Ⅰ)等形成络合物.随着对多联吡啶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很多联吡啶化合物被合成并应用于化学研究中.本文对三联吡啶的衍生物6,6’-二甲基-4’-苯基-2,2’:6’,2”-三联吡啶(TPY)和铜(Ⅱ)的络合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pH 40~5.8的HAc-NaAc体系中Cu(Ⅱ)和TPY形成了绿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339.5nm;摩尔吸光系数ε_(339.5)=2.108×10~4L·mol~(-1)·cm~(-1),灵敏度较高.铜(Ⅱ)在0.12~2.8mg/L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7.据此建立了一种三联吡啶测定铜的新方法,将该法用于人发和铅矿样品中铜含量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络天青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络天青常用于铝、铍等金属元素的光度测定,但用于测定铜时的摩尔吸光系数比前者高。本文在pH为5.0~6.0下,不加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掩蔽剂存在下,利用络天青与铜生成的络合物在583.5nm处有强烈特征吸收。可用于各种合金、岩石、污水和多种食物中微量铜的测定。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GBC UV/VIS 91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VIS-723型分光光度计 DZ-Z型酸度计 TH-2型恒温水浴 铜标准溶液;0.1mg·ml~(-1) 络天青标准溶液:1g·L~(-1),用乙醇(1+1)溶液配制。 缓冲溶液:六次甲基四胺40g,加水90ml,6mol·L~(-1)盐酸20ml,稀释至500ml。  相似文献   

20.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以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2-PA-DAT)为显色剂,应用双峰双波长光度法测定铜(I)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4.0 ̄pH6.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和盐酸羟胺和乙醇存在下,铜(I)可与试剂形成稳定的1:2红色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