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制了一套基于毛细管法的用于测量气体溶解在液体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饱和溶液黏度的实验系统。为了扩大黏度的测量范围,本文采用两根不同尺寸的毛细管并联,使实验台更为便捷可靠。利用该实验台分别测量了异丁烷(R600a)与角鲨烷、二甲醚(DME)与角鲨烷组成的饱和溶液在温度范围为303.15~343.15 K内的黏度数据。同时,还利用Setchenow模型和Hind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关联,对比分析了模型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振动盘黏度计对制冷剂R143a的气相黏度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范围为299~338 K、压力范围为0.1~2.69MPa,黏度测量的不确定度为±2.0%.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拟合了R143a的气相黏度方程,黏度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平均绝对偏差为0.20%,最大偏差为0.97%,可以满足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HFC类二元混合制冷剂气相黏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Vesovic-Wakeham理论,预测了10种HFC类二元混合制冷剂的气相黏度,所研究的混合制冷剂包括R32/R125、R32/R134a、R32/R143a、R32/R152a、R125/R134a、R125/R143a、R125/R152a、R134a/R143a、R134a/R152a和R143a/R152a,温度范围为298.15~423.15 K,压力范围为0.1~8.85 MPa,结果表明,黏度预测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对二甲醚实验数据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生物进化优化算法开发了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饱和液密度及饱和汽密度方程和 Helmholtz 状态方程.其中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饱和液密度和饱和汽密度方程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 0.50%、0.38%和 0.55%.新的 Helmholtz 状态方程计算密度的偏差在液相区为 0.1%以内,临界点附近为 l%,可以很好地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5.
二甲醚、甲烷及二甲醚/甲烷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二甲醚、甲烷及不同体积比例下二甲醚和甲烷混合物,在室温至80℃温度区间、绝对压力区间0.1~0.3MPa的爆炸极限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了温度、压力对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测量数据验证了几种常用爆炸极限推算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黏度是能源、动力、化工等系统设计分析中常用的重要物性参数.本文探讨了5种惰性气体(He、Ne、Ar、Kr、Xe)气相和超临界黏度的计算,以实际气体与同温度稀薄气体的黏度之比作为无量纲对比黏度,发现5种惰性气体的无量纲对比黏度与剩余熵之间满足同一单值函数关系,据此建立了惰性气体的气相和超临界黏度模型,其中稀薄气体黏度关联...  相似文献   

7.
基于落球法和毛细管法测定黏度的原理,利用泊肃叶公式,制作了测量流体黏度的装置.更换不同规格的圆管,黏度的测量范围为10-3~100Pa·s.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黏度的测量值与参考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光散射法对R32/PAG润滑油混合体系的动力黏度和质扩散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范围从293.15~353.15 K,压力范围从0.09~1.26 MPa,共计获得16个数据点。R32/PAG体系的表面波散射特性属于过阻尼区,当温度一定时,R32/PAG混合物的黏度随着R32所占比例的升高而减小。本文黏度、质扩散系数实验数据与所获得模型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17%、0.15%,可用于R32/PAG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子束质谱结合真空紫外同步辐射光电离技术研究了低压层流预混二甲醚/氧气/氩气火焰.通过测量火焰物种的离子信号强度随燃烧炉位置的关系曲线,计算了主要火焰物种的摩尔分数曲线.分析了燃料当量比(φ)为0.8,1.0和1.5时主要火焰物种的摩尔分数曲线,阐述了燃烧当量比对低压层流预混二甲醚/氧气/氩气火焰化学结构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认识二甲醚燃烧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液体黏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小丕  杨洋 《物理实验》2005,25(6):44-45
利用自主开发的多光电门可变温式液体黏度测试仪研究了液体黏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到了实验曲线,显示了不同温度区段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黄浩博  徐强 《物理实验》2023,(2):45-48+53
对单摆法测液体黏度装置进行改进,利用图像传感器捕捉液体中摆球的运动轨迹,再采用图象分析软件Track提取其位置坐标,利用双平方权重法排除异常点,基于液体中小球运动学方程的动力学模型,对考虑了液体阻力的单摆运动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双平方权重的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得到稳定的方程解,求出待测液体的黏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单光子电离结合分子束质谱技术,对当量比φ=1.5的低压预混层流二甲醚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光电离质谱和光电离效率曲线,探测到了二甲醚/氧气/氩气的燃烧产物和火焰中间物,包括不稳定的分子和自由基。通过测量离子信号的空间分布曲线,计算了二甲醚/氧气/氩气火焰的主要物种C_2H_6O、O_2、Ar、H_2、H_2O、CO和CO_2的摩尔分数曲线,以及主要中间物种如CH_2O、C_2H_2、C_2H_4、CH_3OH、C_2H_2O、C_2H_4O、CH_3、CH_4、HCO、C_3H_3和C_3H_4的摩尔分数曲线,并分析了主要中间物种的产生和消耗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常压环境下对二甲醚的低温氧化特性做了实验研究,并在不同当量比下研究了预混气中甲醛的生成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二甲醚在200℃左右开始缓慢发生氧化反应,在250~379℃时氧化反应最为剧烈,750℃时被完全氧化为CO2和水;在二甲醚低温氧化产物中,甲醛是其重要的组分,二甲醚在200~400℃温度环境下最容易氧化而产生甲醛...  相似文献   

14.
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针对两步法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两步法二甲醚生产和动力两个系统的分析整合,使用ASPEN对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两步法DME和IGCC联产系统的特性。发现两步法DME-IGCC联产与两步法:DME和IGCC分产相比,折合热转功效率提高了5.66个百分点,折合合成能耗下降了26.05%,相对节能率为8.46%。  相似文献   

15.
新型低熔点熔盐黏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熔盐因其具有广泛的使用温度范围,低蒸气压,大热容量,低黏度,良好的稳定性,低成本等诸多特性已成为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颇有潜力的传热蓄热介质。准确的熔盐热物性对于太阳能发电过程中介质的传热蓄热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熔盐黏度作为重要的热物性之一,对于提高传热效率和降低流动阻力具有决定作用。本文利用研制的高温黏度测量仪对水和HITEC盐的黏度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该高温熔盐黏度仪的可靠性。为了降低混合熔盐的熔点,改进其热物性能,本文对Solar Salt进行改性研究,得到两种新型低熔点混合熔盐,并测定得到了黏度温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高温熔融盐黏度有所降低,有利于降低太阳能热发电熔盐传热管路系统的阻力和成本。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黏度的测量对于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流体的拉曼光谱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基于泊肃叶流动规律,提出超临界流体黏度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首先,对甲烷及其混合物、二氧化碳及其混合物的拉曼光谱随压力的变化规律作综述分析,分析表明可以利用甲烷及其混合物的拉曼光谱较为精确地获取体系压力,但利用拉曼光谱精确测量二氧化碳及其混合物压力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接着,对测量系统作理论设计和灵敏度分析。测量系统由储气罐、可控压力的高压注射泵、温控平台、毛细管阵列和拉曼光谱仪等部件组成,毛细管阵列进出口压力变化显著,用于测量甲烷及其混合物的黏度具有较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球在液体中的变速运动方程测量液体的黏度.通过测量小球在液体里非匀速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位置,运用软件的非线性拟合功能拟合数据,计算得到液体黏度.实验结果证明了变速落球法用于测量液体黏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分别利用落球法和拉脱法测量了蓖麻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和表面张力系数;根据最速下降法,编制自动调参程序FIT,通过拟合实验测量数据,得到了描述蓖麻油黏度与表面张力系数关系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9.
振动管密度计研制及二甲醚液相密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了一套高精度的金属振动管密度计,测量不确定度小于土0.5 kg/m3。用新研制的密度计,对233.15-323.15 K温度区间内的二甲醚饱和液相密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最大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34%(包含因子k=2)。利用本文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拟合了一个新的二甲醚饱和密度方程,新方程和实验数据的平均和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0.13%和0.37%,可以满足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关联无量纲化剩余黏度与对比密度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推算常用制冷工质稠密流体黏度的维里型黏度状态方程.应用该方程只需已知该工质的临界参数、分子量和偏心因子即可完成计算,使得迁移性质的计算在热力学面上和平衡性质的计算保持了完整的一致性.本文通过上述方法计算了9种常用制冷工质的液相黏度,与实验数据比较显示,总平均偏差为2.36%,最大偏差为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