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同时测定α-萘酚和β-萘酚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和测定α_萘酚和 β_萘酚的方法 ,在70cm×50μmID毛细管中,采用pH10.0、浓度20mmol/L的硼砂缓冲溶液 ,可将该两异构体分离 ,紫外检测波长为214nm,α_萘酚和 β_萘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5~300mg/L和10.0~400mg/L,检出限分别为1.5mg/L和2.0mg/L;当两者质量浓度比在30∶1~1∶53范围内 ,测定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同时测定α-萘酚和β-萘酚异构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硼砂-HCI(pH=8.2)的水溶液中,α-萘酚(α-N)和β萘酚(β-N)分别与卢一环糊精(β-CD)形成包合物,对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实验发现.α-N和β-N两种包合物的RRS光谱在320hm处有等强度的等散射点,β-N的包合物在338nm处出现一个突出尖峰,经偏振实验证实是共振荧光峰,而两者在470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形和增强趋势一致,且具加和性.故可在470nm处测定萘酚的总量,再在338nm处以"同原射线计量法"测定β-N和α-N的含量.在470nm处测定萘酚总量实验的线性范围为5.0×10-63.6×10-4mol/L,最低检出限为2.0×10-6mol/L,RSD为3.5%.在338nm处测定β-N和α-N含量的线性范围均为5.0×10-6~3.1 X 10-4mol/L,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6×10-6mol/L和1.8×10-6mol/L.RSD分别为3.7%和3.6%.测定的选择性较好,据此可对合成样品进行同时测定和对α-萘酚试剂的纯度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联萘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胆酸为手性表面活性剂,通过优化其浓度及缓冲溶液的PH值实现了手性物质联萘 线分离。详细研究了乙腈对分离的影响,并考察了甲醇,2-丙醇脏 甲基甲酰胺(DMF)等有机试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联萘酚对映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玉霞  叶英植 《分析化学》1998,26(10):1189-1191
利用新的手性选择剂苄基氯化辛可宁,在非水相中成功地分离了联萘酚的对映体,并对分离的机理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氯苯为萃取剂,丙酮为分散剂,采用分散液相微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对水体中的α-萘酚和β-萘酚进行分析,优化了实验条件。该方法对α-萘酚和β-萘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50μg/L和1.0~50μg/L,检出限分别为0.9μg/L和0.5μg/L,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3%和1.5%。方法应用于自来水、地下水和湖水样品的分析测定,回收率在91.3%~101.0%之间。  相似文献   

7.
萘酚是有机合成中一种重要的合成子,其α位化学性质活泼,可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受到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 β-萘酚的α位可以发生多种化学转化,如烷基化、芳基化、环化、胺化和卤化等,利用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构建结构多样化且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萘酚衍生物.这些萘酚衍生物既可以作为天然活性药物的关键骨架,也可以用于制备化学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基于近年来β-萘酚α位的化学反应层出不穷,主要从β-萘酚α位碳-碳键和碳-杂键(C—N,C—O, C—X, C—S, C—P)的构建来对β-萘酚α位的相关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胡敬田  杨景和 《分析化学》1996,24(9):1059-1061
本文首次提出了荧光同步扫描与双波长标准加入法联用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混合物中α-萘酚和β-萘酚的同时测定。实验结果表明,α-萘酚和β-萘酚的浓度比在40:1 ̄1:20范围内,利用该法能够同时准确测定两种物质的浓度,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硅负载的聚铝氨烷-铂络合物在α-萘酚选择性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此催化剂在30—50℃和0.1MPa的温和条件下,对α-萘酚的氢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当α-萘酚的转化率达100%时,目的产物5,6,7,8-四氢-α-萘酚的选择性高于80%。考察了络合物中N/Pt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溶液的pH值和溶剂等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此催化剂重复使用三次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未见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法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萘酚的荧光性质,并用双倒数法测定了α-萘酚、β-萘酚与β-环糊精包结物在不同pH值的包结常数.实验表明,随pH值由小到大的变化,两种萘酚的包合作用逐渐减弱,说明包合物形成过程中疏水作用和氢键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因子分析—光度法同时测定α—萘酚和α—萘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苯胺和1-萘酚的导数-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分析李耀群,黄贤智,许金钩(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荧光,同步扫描,导数技术,苯胺,萘酚同步荧光法可同时分析多组分荧光物质[1].可变角同步荧光法(VASFS)与恒波长同步荧光法相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β-CD包结物与酸碱离解平衡关系,用荧光法间接测定β-CD包结物解离常数的新方法。并测定了β-CD分别与1-萘酚和2-萘酚负离子包结物的解离常数pKb为2.58和3.27,β-CD与分子型体1-萘酚和2-萘酚包结物的酸式离解常数pKc分别为10.42和0.68。  相似文献   

14.
β-萘酚取代聚磷腈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萘酚取代聚磷腈的合成与表征徐师兵,郑福安,杨永刚(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所,上海,200237)(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关键词聚氯化磷腈,N-二氯磷酰P-三氯单磷腈,β-萘酚取代聚磷腈无机高分子聚氯化磷腈中的氯原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它可与许多...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β-CD与离子型体2-萘酚和质子化喹啉混合物的核磁氢谱及β-CD与分子型体和离子型体2-萘酚包结物的解离常数后,认为β-CD易包结不带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客体,不易包结带正电荷的客体。并且认为离子型体2-萘酚以轴向方式包结在β-CD空腔内,同时与β-CD细口端的伯羟基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6.
17.
脱氢松香酸β-萘酚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香是自然界极其丰富的一种天然树脂,利用松香等可再生天然资源代替石油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1]。但原料松香存在性能差,使用率低等缺点,因此对松香进行改性,使松香的化学利用由直接利用松香的初级产品向深度利用松香衍生物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松香利用的趋势[2]。脱氢松香酸(也叫去氢枞酸、去氢松香酸)主要由松香通过催化歧化后得到,具有芳香型三环二萜结构。它具有性质稳定,抗氧化能力强,比旋光度较大等一些其它的松香衍生物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理化性质。因此脱氢松香酸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以脱氢松香酸和β-萘酚为原…  相似文献   

18.
在S-羟丙基-β-环糊精手性柱(Cyclobond Ⅰ 2000 SP)上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2,2'-二氨基-1,1'-联萘(联二萘胺)和2,2'-二羟基-1,1'-联萘(联二萘酚)光学异构体的分离,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以及柱温等对联二萘胺和联二萘酚光学异构体分离的影响.分离联二萘胺和联二萘酚光学异构体的色谱条件:甲醇-水(体积比30 : 70)为流动相,柱温分别为25 ℃和20 ℃,流速分别为1.0、0.1 mL/min.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联二萘胺和联二萘酚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度(R)和分离因子(α)分别为2.33、1.26和1.22、1.10.通过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探讨S-羟丙基-a-环糊精对联二萘胺和联二萘酚的手性识别机理,证实了联二萘胺和联二萘酚光学异构体的分离是焓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微晶蒽分离富集环境水样中痕量Co(II)的方法。在pH3.0条件下,1-亚硝基-2-萘酚与Co(II)形成红棕色螯合物被微晶蒽定量吸附,能使Co(II)与Pb(II)、Ni(II)、Mn(II)、Cu(II)、Cd(II)、Zn(II)、Fe(III)、Cr(III)、Al(III)等常见离子分离。本法富集倍数达100倍,检出限为0.14μg/L,回收率97.5%~105%,已应用于不同水样中Co(II)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晶种结晶法;表面活性剂;α-丙氨酸旋光异构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