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GdO)3BO3:Eu^3+的合成及其荧光与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i2CO3为助熔剂合成了(GdO)3BO3纯物相,并利用多晶X射线衍射研究了(GdO)3BO3的结构,根据(GdO)3BO3所属空间群中等效点系的对称性及Eu^3+的荧光光谱,推断出Gd^3+在(GdO)3BO3中所处格位的点对称性为C1,C2或C3。  相似文献   

2.
根据传统过渡态,变分过渡理论计算了H2O+Cl→HCl+OH(R1)反应中D代替的同位素动力学效应(KIE)得到了HOD+Cl→DCl+OH(R2),DOH+Cl→HCl+OD(R3)反应不同的KIE值,对KIE进行了分解,讨论了平动(trars)转动(rot)振动(vib)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反应R2中,由于HOD中OD键直接参与反应,D同位素的KE很大,对R2的KIE分解表明,振动对KIE贡献  相似文献   

3.
应用XPS,UPS,LEED和TD研究了CO和H2在Pd(110)上在室温下的吸附与并吸附。CO在Pd(110)上随暴露量增加至饱和,吸附位由β1态向β2态变化,相应的XPSC(1s)峰由285.3eV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至285.7eV。  相似文献   

4.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讨论了大气臭氧层主要破坏物之一ClONO2的存在,寻找到6种可能的异构体,并在MP2/6-31g级别比较了它们的能量,得出ClONO2(构型a)是较常见的稳定构型。研究了ClONO2在光照下最易发生的分解反应ClONO2→Cl+NO3,寻找到反应过渡态TS1,并讨论了反应的可能历程。  相似文献   

5.
三硼酸铯和硼酸铯锂晶体的晶格振动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三硼酸铯(CsB3O5∶CBO)和硼酸铯锂(CsLiB6O10∶CLBO)进行了晶格振动光谱研究。首先对两种晶体的基本晶格振动模进行了对称性分类,记录了两种晶体低温下的拉曼光谱和室温下的红外反射光谱,对晶体的晶格振动模进行了认定,将振动模归属于平面六元环(B3O6)和四面体(BO4)。然后比较了CBO,CLBO和LBO(LiB3O5)三种晶体的晶格振动光谱,讨论了阳离子对振动光谱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硼酸盐晶体晶格振动模LO TO分裂的大小与晶体非线性光学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基于ab inito RHF,UHF/STO-3GMO法辅以能量梯度方法优化CIPS,CISP的基态(S0)和第一激发叁态(T10第一激发单态(S1)的平衡几何构型,及CIPS→CISP在异构化过程中各势能剖面的过滤态的几何构型。并用MP4/6-31G进行了相关校正。所得CIPS分子基态(1A)的几何构型计算结果与IR及Raman实验数据吻合,并解释了至今尚未发现CIPS分子的实验事实。预  相似文献   

7.
本在赝隙和剩余态密度基础上对YBa2(Cu1-xZnx)3O7及Tl2Ba2CuO6+y(Tc=40K)在超导态下的自旋晶格弛豫行为进行了研究,在低于Tc的整个温区内计算值与实验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在稍低于Tc的温区赝隙导致了BCS理论预言的相干峰消失,而在低温,剩 余态密度对体系的自旋晶格弛豫率的贡献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CO(a)与CS2和CS传能反应中激发态碎片形成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CO(a)与CS2和CS的传能反应,测定了反应产生的激发态碎片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CO(a)与CS2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3.46×10^-11cm^3·molec^-1·sec^-1和1.14×10^-10cm^3·molec^-1·sec^-1。CO(a)与CS传能反应中CS(A)和CS(a)的形成速率常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9.
用热脱附谱等方法研究了NO分别在清洁和Cs覆盖的Ru(10^-10)表面上的吸附。结果表明:存在两种NO分子吸附态(a1,a2),脱附温度分别处于325℃和550℃附近。Cs的存在增加了Ru(10^-10)表面上a2态的吸附位置,提高了该态的脱温度。Cs在Ru(10^-10)表面的存在同时促进了吸附NO分子的分解。NO在Ru(10^-10)表面上分解后形成吸附O原子和N原子。N原子复合以N2在约5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NO2(X2A1)的分析势能函数[1],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3Pg)+NO(X2II)和N(3Du)+O2(X3∑-g)的原子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指出,反应O(3Pg)+NO(X3II)→NO2(X2A1)的阈能值约为2kcal/mol,而反应N(2Du)+O2(X3∑-g)→NO(X3II)+O(3Pg)是无阈能的。对后者,随初始平动能的增加,反应产物的向前散射减少,在160kcal/mol时达到极小,之后又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利用脉冲激光法研究了在(100)SrTiO3(STO)、(100)LaAlO3(LAO)和(100)Y-ZrO2(YSZ)衬底上外延生长LaCuO4(LCO),La1.85Sr0.15CuO4(LSCO),Nd1.85Ce0.15CuO4(NCCO)和Pr2CuO4(PCO)薄膜的工艺技术。利用X光衍射仪检测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样品结构和取向。X射线衍结果表明,在事适的制膜条件下可以在这三种衬底  相似文献   

12.
使用HREELS,XPS及TDS在室温下考察了氧吸附Fe(110)上的CO吸附态,观察到了振动频率为2120cm^-1的CO弱吸附态,3种检测手段的结果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流动余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和Ne(^3p0.2)与POCl3分子的传能反应,获得了激发态碎片PO(A)和PO(B)的发射光谱,测定了He(2^3s)与POCl3反应中PO(A)和PO(B)的形成速率常数,其数值分别为:KPO(A)=3.68×10^-11cm^3·molecule^-1S^-1和KPO(B)=9.40×10^-11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14.
高温下CF4在H2中解离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单脉冲激波管研究了有少量CF3Cl参予下的CF4与H2的混合在高温下的反应动力学,发现主要产物为C2F4和CF3H。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为一个双中心链反应。始发反应为CF3Cl的C-Cl键的断裂,继之以由H2和CF4为媒介的双中心链传递,最后测得温度由1000至1080K,压力为0.1MPa下的CF4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为keff=10^13.7exp(-55000/RT)l^1/2mol  相似文献   

15.
在600℃-900℃的温度范围内,每间隔100℃用固态反应技术将按2:2:3的比例混合的BaO,CaO及CuO的混合物进行烧结.将不同温度和不同反应时间下进行反应的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种新相化合物可能具有Ba2Ca2Cu3O7的分子式.其结构为四方相,晶格参数确定为a=1.2948(2)nm,c=0.9156(4)nm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Bi2-xPbxSr2CaCu2Qδ(x=0 ̄0.5)系列样吕以及在真空下不同温度退火的Bi1.6Pb0.4Sr2CaCU2Oδ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Raman谱实验研究。测量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a,b,c轴晶格常数增加,与O(1)CuBg模式相关的294cm^-1的峰强减少,峰位红移。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464cm^-1和630cm^-1峰分别与O(3)BiA1g和O(2)SrA1g  相似文献   

17.
氯代苯分子3d Rydberg态的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共振多光子电离(MPI)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氯代苯(Cl)分子的3dRydberg态进行了研究。在λ=(473.0nm~483.0nm)范围内所获得的光离子光谱呈现出明显的可分辨的结构。经分析为3d态的(3+1)共振多光子电离,光谱结构可能为3d态振动能级的反映,考虑跃迁选律,对这些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指认。  相似文献   

18.
巨磁阻Mn氧化物中小极化子的直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奇  赵忠贤 《物理》2000,29(3):129-130
巨磁阻系列材料La(Ca)MnO3和Pr(Ca)MnO3在低温下进入电荷有序态。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观察,对定域化载流子(空穴)引起的结构转变进行了特征化,发现了一系列复杂的微结构现象。特别重要的是,在低温下出现的一个调制结构,它表现出一些奇特的温度变化性质。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个调制结构和小极化子有序化状态相结应。  相似文献   

19.
对于La0.2Ba0.8-xCax(O,CO3)其中x=0.0、0.2、0.4、0.6氧化物在973K及甲烷氧化偶联(OCM)条件下,无Ca^2+的样品可用表面BaCO3和(LaO)2CO3的Raman谱及810cm^-1附近的O2^2-特征峰来表征;含Ca^2+的样品,则表现了混合碳酸盐(Ca,Ba)CO3的特征,还有位于1135cm^-1(w)和810cm^-1(w)的O2^-、O2^2-瞬时  相似文献   

20.
氨和甲醇团簇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激光多光子电离质谱和分子束技术研究和氨和甲醇二元团簇,实现观测到两个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CH3OH)nH^+和(CH3OH)nNH4^+(1≤n≤14),其产生是经过二元团族内的质子转移反应。同时也研究了氘代甲醇CH3OD和氨混合团簇,结果表明OD原子团中的D转移概率比CH3原子团中的质子转移概率大几倍。在HF/STO-3G和MP2/6-31G**水平上对氨和甲醇二元团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CH3相比OH中的质子转移更加容易,因为CH3中的质子转移过程中要克服高度约120kJ/mol的能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