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相等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之一 ,解决它的方法有很多 ,但归纳起来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来证 .②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 .③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来证 .④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来证 .⑤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来证 .⑥利用同圆或等圆中等弧 (弦心距 )对等弦来证 .⑦利用比例的性质来证 .⑧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来证 .⑨利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来证 .⑩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或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来证 .面对上述众多种方法 ,我们如何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图文信息 ,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证两条线段相等呢 ?现举例给予说明 ,供读者参考 .例 1 如图 1,已知在△ABC中 ,AB =AC ,D是AB上一点 ,DE⊥BC ,E是垂足 ,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 :AD =AF .分析 :欲证AD =AF ,观察图形知AD ,AF是同一△ADF的两边 ,即本题属于证同一三角形的两边相等的问题 ,故优先考虑利用“在同一三角形中 ,等角对等边”证之 ,从而把问题转化为证∠ADF =∠F .因为从所给条件看 ...  相似文献   

2.
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的边分别为AB=2 ,BC =6,CD =DA =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 如图 ,连接AC、BD .在CB上截取CE =CD =4并且连接AE ,DE .AE交DB于F .∵CD =DA =4,∴ ∠ 1=∠ 2 .∵ ABCD四点共圆 ,∴ ∠ 1=∠ 3 , ∠ 2 =∠ 4.∴ ∠ 3 =∠ 4.∴ BF为∠ABE的平分线 .∵ BE =CB -CE =6-4 =2 ,∴ AB =BE =2 .∴ △BAE为等腰△ .∵ BF为∠ABE的平分线 ,∴ BF垂直平分AE .  又∵ BFD在一条直线上 ,∴ DA =DE =4.∴ DE =DC =CE =4.∴ △C…  相似文献   

3.
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第一题 :在四边形ABCD中 ,对角线AC平分∠BAD ,在CD上取一点E ,BE与AC交于F ,延长DF交BC于G .求证 :∠GAC =∠EAC .证明 如图 1,连接BD交AC于O点 ,在△BCD中运用塞瓦定理BGGC&;#183;CEED&;#183;DOOB =1,∴ OBDO =BGGC&;#183;CEED.又∵ AO是△ABD中∠A的平分线 ,∴  ABAD =BODO =BGGC&;#183;CEED.图 1         图 2设∠GAC =α ,∠EAC =β ,则∠BAG =A2 -α ,∠DAE =A2 -β ,由相似三角形比的性质有   BGGC =ABsin( A2 -α)ACsinα ,   CEED =AC&;#183;sinβADsin( A2 -β),代入上式得到sin( A2 -α) &;#183;sinβ=sinα&;#183;sin( A2 -β) .按三角函数的差角公式展开即得sin(α -β) =0 ,其中α、β∈ ( 0 ,π2 ) ,∴ α=β ,即是 ∠GAC =∠EAC .它的空间形式如图 2 :在四面体ABCD中 ,∠BAC =∠DAC ,AO是△ABD中∠A的平分线 ,E是CD边上任一点 ,连结BE交...  相似文献   

4.
已知AD与BC交于E ,AC∥FE∥BD .(图一 )求证 :1AC 1BD =1FE.图一这是一个常见的几何题 ,它有较为丰富的潜能 .若对它进行开发 ,以用于初三复习或第二课堂教学 .则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本文在原条件不变及尽量不加新线段 (若加 ,则要求所得的结论能以原题结论引出 )的基础上大略地谈谈对本题的 (初步 )开发 .(主要结论都在波浪线上 ) .1 若AC =BD且AC ⊥AB ,由AC∥FE∥BD知△ACB △BDA ,从而有AD =BC .还可以得到AE =12 BC(BE =12 AD) .易知又有AE =…  相似文献   

5.
1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b <c,AD是∠A的平分线 ,点D在边BC上 ,1)求在线段AB ,AC内分别存在点E ,F(不是顶点 )满足BE =CF和∠BDE =∠CDF的充要条件(用角A ,B ,C表示 ) ;图 1 题 1图2 )在点E和F存在的情况下 ,用a ,b ,c表示BE的长 .解  1)设∠FDC =∠EDB =α ,则在△DFC中 ,由正弦定理得CFsinα =CDsin∠DFC =CDsin(α +C) .即  CF =CDsinαsin(C +α) (1)在△DEB中 ,同理有   BE =DBsinαsin(B +α) (2 )由 (1) ,(2 )及BE …  相似文献   

6.
董涛 《数学通讯》2002,(9):13-13
预备定理 设斜截三棱柱EF ABCD中 ,EFAB=λ,DCAB=m ,底面ABCD的面积为S ,EF与面ABCD的距离为h ,(如图 1)则斜截三棱柱的体积为V =(λ +m + 1)3(m + 1) ·S·h .该定理证明见文 [1],从略 .已知棱台A′B′C′ ABC中 ,设S△A′B′C′ =S1,S△ABC=S2 ,高为h ,试推导三棱台的体积公式 .图 2 棱台解 如图 2 ,作A′D∥BB′ ,C′E∥BB′分别交AB ,CB于D ,E .其中A′B′C′ DBE为三棱柱 ,值得注意的是几何体A′C′ ADEC即为上文所提到的斜截三棱柱 ,对其应用定理 :λ…  相似文献   

7.
学数学离不开习题 ,但解题不可盲目 ,应少而精 .与其泛泛地解许多题而印象淡薄 ,不如深入剖析一道题 ,并研究它的发展与变化 ,从而对知识有透彻地理解 .这样便会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下面以一赛题为例 ,略加阐述 .一题目与解法图 1题目 如图 1,在△ABC中 ,AD∶DC =1∶3 ,BE∶ED =1∶1.试求BF∶FC .这原是美国犹他州 2 0 0 0年数学竞赛中的一道选择题 ,这里改成求解形式 .见《中等数学》2 0 0 0年第 2期 .图 2解 本题有中点 ,因此容易想到中位线 ,为此 ,取BC的中点M ,如图 2 .则由EM∥DC知 FMFC=EMAC=12D…  相似文献   

8.
角平分线在几何题中经常出现 .熟悉角平分线的处理方法是解决与角平分线有关问题的关键 .本文仅以 2 0 0 2年两道竞赛题的多种证法为例 ,说明角平分线的运用技巧 .一、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图 1如图 1 ,△ABC中 ,∠A =6 0°,∠ACB的平分线CD和∠ABC的平分线BE交于点G .求证 :GE =GD .( 2 0 0 2年重庆市初中数学决赛试卷B卷 )证明 连结AG .∵ 角平分线BE、CD交于G ,∴ AG是∠CAB的平分线 .又 ∠CAB =6 0°,∴∠ 3 =∠ 1 +∠ 2 =12 ( 1 80°-6 0°) =6 0°.∴ ∠DGE =1 2 0°.故 ∠CAB +∠DGE …  相似文献   

9.
A组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16cm2 ,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 ,△CPD的面积是 .2 .已知a =1,b =2 ,c=3,它们的第四比例项d =;a ,c的比例中项x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之比为 3∶ 2 ,面积为12cm2 ,则菱形的周长为 .4 .已知AD是△ABC中∠A的平分线 ,△ABD和△ACD的面积的比是 2∶3,则AB∶AC =.5.已知 :如图 1,在△ABC中 ,E ,F分别是AB ,AC的中点 ,延长BC到D ,使CD =13BC ,DE交AC于O ,则CD∶EF =,OC∶OA =.6 .如图 2 ,在Rt△ABC…  相似文献   

10.
吴爱龙 《数学通讯》2002,(19):10-10
文 [1 ]运用“斜截三棱柱”的体积公式给出了棱台体积公式的新推导 ,受其启发 ,本文再借助著名的斯坦纳定理给出三棱台体积公式的一种独特新颖的推导方法 .图 1 定理图斯坦纳定理 如图1 ,设四面体ABCD中 ,AB =a ,CD =b ,对棱AB ,CD间的夹角为θ ,距离为d ,则其体积为 : V =16 abdsinθ .(证明详见本刊 1 999年第 1 2期P11)问题 已知棱台ABC DEF中 ,S△ABC=S1,S△DEF=S2 ,高为h ,试推导三棱台的体积公式 .图 2 解问题用图解 如图 2 ,设AB =a1,BC =b1,DE =a2 ,EF=b2 ,∠ABC =θ…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1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0 6 已知 :ADCE为半圆 (如图 ) ,B为直径AE上一点 ,F在AC上 ,AD =FC ,DE =CG ,BE=HG ,AL∥FG .求证 :KB ⊥AC证明 因为ADCE为半圆 ,所以∠ADE=∠FCG =90° .在Rt△ADE和Rt△FCG中 ,因为AD =FC ,DE =CG ,所以△ADE≌△FCG .所以AE =FG .又BE =HG ,所以AB =FH因为AL∥FG ,所以 AKFH =CKCH =KLHG.所以 AKKL =FHHG,所以 AKKL =ABBE,所以KB∥LC .又因为LC⊥AC ,所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几何恒等式有好多 ,不胜枚举 .今介绍如下一个几何恒等式 ,并给出它的应用 .定理 1 设△ABC的三边a、b、c上的高分别为ha、hb、hc,P为△ABC内部的任意一点 ,过P向三边作垂线段PD =ra,PE=rb,PF =rc,若设△ABC、△DEF的面积为△与△′ ,则有  4△△′ =rarbhahb rbrchbhc rcrahcha. ( 1)证明 如图 1,因为PD⊥BC ,PE ⊥CA ,PF ⊥AB ,故 ∠A ∠EPF =π ,∠B ∠FPD =π ,∠C ∠DPE =π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 =S△EPF S△FPD …  相似文献   

13.
在三角形 ,有以下一个有趣的命题 :命题 设E、F分别为△ABC的边BC上的两点 ,记 BEEC =α1 、BFFC =α2 ,且 0 <α1 <α2 ,若任一直线分别与AB、AE、AF、AC或其延长线交于点M、G、H、D ,则不论直线的位置如何 ,总有 GHMD ≤α2 - α1α2 α1.为使证明简洁明了 ,首先给出如下引理 :引理 设E、D分别为△ABC的边BC、CA上的两点 ,记 BEEC =α、CDDA =β ,BD与AE交于点G ,则 BGGD =α(1 β) .证明 如图 1所示 ,在△BCD中 ,由梅涅劳斯 (Menelaus)定理得  BEEC· C…  相似文献   

14.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就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谈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几种常用方法 .图  1题目 如图 1,已知两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AC和BF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 1  (直接平移 )如图 1,在平面AC内过点B作BP∥AC与DC交于点P ,则∠FBP与异面直线BF ,AC所成的角相等或互补 .由于正方形边长为a ,在△ABP中用余弦定理计算得AP =5,在Rt△PAF中 ,易得FP =6a ,在△BPF中 ,由余弦定理知 ,cos∠FBP =- 12 .∴AC与BF所成的角…  相似文献   

15.
说明 此组题是几何能力训练一的补充,主要训练识图、画图、计算、逻辑推理能力.  一、填空(1~6小题各3分,7~10小题各5分,共38分)1.目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可能有对.(如图C-16)图C-16图C-172.如图C-17,AB=AC,点D、F是∠BAC的平分线上两点,AD、DF满足关系时,S△ADC=S△BDF.3.画图,并回答.从△ABC的顶点B作∠A的平分线的垂线段BD,垂足为D,过点D作DE∥AC,交AB于点E.图中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图C-184.如图C-18,AD∥BC,…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1 0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 3 6 ⊙O中 ,直径AB垂直于非直径的弦CD ,弦AE与半径OC交于点F ,弦DE交弦BC于点G .求证 :FG∥AB .(四川省普格县荞窝农场子弟学校 王承宣  6 1 5 3 0 2 )证明 如图 ,连结BD、CA .∵AB ⊥CD ,∴ CA =DA ,CB=BD ,∴∠COA =∠CBD ,又AO =CO ,∴∠ACF =∠GCD ,又∠EAO=∠EDB ,∠CAF=∠CDE ,∴△ACO ∽△CBD ,△AOF∽△DBG ,△ACF∽△DCG ,∴ CFCG =ACCD =AOBD =FOGB,即 CFFO =C…  相似文献   

17.
结合条件、对照图形、分析结论是做几何题的三步曲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结论 ,将会得到不同的证题方法 .这对于开发证题思路 ,活跃思维空间 ,将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 .现就课本上的一题举例说明 .图 1题目 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 ,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 ,求证 :AE∶ED =2AF∶FB(提示 :过点D作DM∥CF交BF于点M) .(人教版《几何》第二册P2 5 5 第 17题 )[分析与证明一 ] 从课本给出的提示来看AEED=AFFM ,而结论是 AEED =2AFFB ,即  AEED =AF12 FB.如图 1,显然只须证明FM =1…  相似文献   

18.
线段的和、差、倍、分在几何证明中比较灵活 ,在解决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截长法、补短法、加倍法、折半法等等 .1.利用截长法或补短法证明有关线段和、差问题所谓截长法是指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其它两条线段中的一段 ,然后再证明截后所余线段等于两线段中的另一段 .所谓补短法即延长两线段中较短的一条 ,使等于较短线段中的另一条 ,然后证明延长后所得的线段等于较长的线段 .以上两种方法常常用来解决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的问题 .例 1 已知 :如图 ,在Rt△ABC中 ,AC =BC ,BD是∠B的平分线 .求证 :AB =BC CD .分析 :要证明AB =BC CD ,根据截长法和补短法的思想 ,我们可想到两条思路 :( 1)可延长BC到E ,使得BE =AB ,如能证EC =CD即可 ;( 2 )在AB取点F ,使得BF =BC ,如能证AF =CD即可 .根据这两条思路 ,再结合题目的条件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 ,我们不难发现证AF =CD更好 ,因为可证AF=DF =CD .证明 :在AB上取BF =BC ,连结DF .∵∠CBD =∠DBA , BD =BD ,∴△BCD≌ △BFD . ...  相似文献   

19.
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是几何的基本内容 ,在初中几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关两条直线平行的证明有许多灵活的方法 .下面就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作一归纳 ,供大家学习 .一、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常用的方法1.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 .2 .利用比例式来证明 .3.利用三角形 (或梯形 )的中位线定理来证明 .除以上方法外有时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证明 ,或者利用三角形的等积关系等来证明 .二、应用例子例 1 已知 :如图 ,⊙O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 ,过顶点A作⊙O的切线AE .求证 :AE∥BC .证明 :∵AE是⊙O的切线 ,∴∠EAC =∠B .又∵△ABC是等腰三角形 ,∴∠B =∠C .∴∠EAC =∠C .∴AE∥BC .例 2 如图 ,C是线段AB上一点 ,分别以AC ,CB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CBE ,AE交CD于M ,BD交CE于N .求证 :MN∥AB .分析 :要证明两直线平行 ,结合已知条件△ACD和△CBE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应该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 .解 :∵△ACD和△CBE是等边三角形 ,∴AC =CD ,CE =CB .又 ∠ACD =∠ECB =6 ...  相似文献   

20.
文[1]中给出了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至少存在一个内接正三角形.该定理及说明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用构造性方法来证明一个更一般的定理. 定理 任意三角形都存在无数多个内接正三角形. 证法1 如图1,在△ABC中,不妨在AC上任取一点D,连结 BD;以 BD为一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DBE,连结AE交BC于 F点,过 F点作 BE的平行线交 AB于 M点,过F点作DE的平行线交AC于N点.连结 MN,由文[1]可知△FMN即为△ABC的一个内接正三角形.由于D点位置不同,那么其对应的正△FMN就不同,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