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实数a 0时 ,我们称a为非负数 .在初中阶段 ,常见的非负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实数a的偶次方 ,即a2n(其中n为整数 ,且当n =0时 ,a≠ 0 ) ;(2 )绝对值 ,如 |a|等 ;(3 )算术根 ,如a(a 0 )等 ;(4 )二次根式的被开方式 ,即在二次根式a中 ,a 0 .非负数有两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Ⅰ )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为非负数 ;(Ⅱ )如果若干个非负数之和为零 ,那么每个非负数均为零 .这两条性质在解题中往往扮演隐含条件的角色 ,需要我们去挖掘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本文着重在这方面通过举例向读者介绍 ,仅供参考 .二 .利用非负性判定一些…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式子(a~(1/2))(a≥0)叫做二次根式.因为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被开方数a只能是非负数,即a≥0,称为二次根式的第一非负性.  相似文献   

3.
实数的平方非负是实数的重要属性.显 然,对实数x,有|x|是非负数,x2n(n为正整 数)是非负数.非负数的算术根是个非负数. 非负数有以下性质: (1)有限个非负数的和仍是非负数;有限 个非负数的积仍是非负数.即 若a1,a2,…,an都是非负数,则 a1+a2+…+an≥0; a1a2…an≥0.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1/2(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由于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被开方数a只能是非负数,即a≥0.又因为a1/2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只能是非负数,即a1/2≥0.深入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关键,同时也是解题中要特别注意挖掘的隐含条件.现举例说明在解题中如何利用这一隐含条件,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数学中非负数的表达式主要有a2、|a|、槡a(a≥0)三种.一般而言,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时,方程的解是不定的,若此方程只有有限组实数解,则它肯定隐含着特殊的数量关系.此类题也许通过配方可化为有限个非负数之和的形式,则和仍然是非负数;也许通过配方化为若干非负数之和为零的形式,则每个加数分别为零,从而可解决问题.下面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实数范围内.形如|a|、√a、a2之类数,我们称其为非负数,非负数具有性质: ①a2 b2 c2=0,则a=b=c=0; ②|a| |b| |c|=0,则a=b=c=0; ③a2 √b |c|=0,则a=b=c=0. 更一般有: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若干个非负数必均为零. 利用以上性质,常能简捷地解答出许多繁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非负数,如|a|≥0、a2≥0、a~1/2≥0(a≥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实数根时△≥0等.这些往往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时还是解题的关键,下面就是几道用非负数解题的典型例子.一、利用|a|≥0解题  相似文献   

8.
学好二次根式,要做到以下“五要”. 一、要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巧妙应用形如(a≥0)的式子叫二次根式,要理解a≥0,如等都是二次根式,而都不具备a≥0这个条件,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相似文献   

9.
对于数的平方根 ,首先要理清知识点 ,系统地掌握好 ,才能利用其应用 .一、知识点1 .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这个数就是a的平方根 .即如果x2 =a ,那么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或二次根式 ) .在这里a是x的平方数 ,它是一个正数或零 (即非负数 ,即a≥ 0 ) .例如 :∵ 3 2 =9,(-  相似文献   

10.
模仿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模仿并不是低能的举动,青胜于蓝,必先出于蓝;要发展,必先继承;图创新,必先模仿.模仿是创新的阶梯.因此,模仿是不可避免的,却会随创新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时,就少不了模仿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数学模型有许多:非负数(式)模型、替代模型、配偶式模型、加0乘1模型、函数模型…….本文介绍了非负数(式)模型.在实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非负数.在初中我们学习了三种非负数(式):绝对值|a|,算术平方根2~a/2,平方数a2(包括方差的计算公式),非负数中的最小值为零;有限个非负数之和仍然是非负数,若有限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各个非负数同时为零.这些均是非负数模型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1.
也谈“广义吉祥数”的计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1]将自然数a的吉祥数意义推广为:如果a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m(m∈N ),那么称a为“广义吉祥数”,进而就所有不超过n 1位的各位数字之和为m的“广义吉祥数”的个数(记作A(n 1,m))的计数问题,给出如下4个定理:定理1当1≤m≤9,m∈Z,n≥0,n∈Z时,A(n 1,m)=Cnn m.定理2当10≤n≤19,m∈Z,n≥0,n∈Z时,A(n 1,m)=Cnn m-(n 1)Cnn m-10.定理3当9|m且0≤n<9m-1或9m且0≤n<[9m](m≥1,n∈Z,n≥0,n∈Z)时,A(n 1,m)=0.定理4当9|m且n≥9m-1或9m且n≥[9m](m≥1,m∈Z,n≥0,m∈Z)时,A(n 1,m)=∑[1m0]i=0(-1)iCni 1Cnn m-10i.本文也给出并证明该问题的一…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原理1 .基本概念( 1 )平方根 ;  ( 2 )算术平方根 ;( 3 )立方根 ;  ( 4)开平方 ;( 5)开立方 ;  ( 6)二次根式 .2 .推广概念n次方根 :如果xn=a(n是大于 1的整数 ) ,那么 ,x叫做a的n次方根 .3 .方根的性质( 1 )一个正数有两个偶次方根 ,这两个偶次方根互为相反数 ,零的偶次方根是零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 2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奇次方根 ,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奇次方根 ,零的奇次方根是零 .平方根是偶次方根的特殊情况 ,立方根是奇次方根的特殊情况 .4 .开方与乘方的关系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 ,用乘方可检验开方的结果是否正…  相似文献   

13.
一、已知|2y-24|+|ax-y-x|=0(x,y是实数),问a为何值时,x为负数? 解:x,y,a均为实数,∵ 2y-24=0, ①ax-y-x=0. ②由①得y=12.代入②得x=12/a-1(a≠1). 若x<0,则12/a-1<0,得a-1<0.∴a<1. 故当a<1时,x为负数. 二、若5+n,则5|(n4-1). 证:n4-1=(n-1)(n+1)(n2+1).∵5+n,∴n的末位数字不是0和5,只能是1,2,3,4,6,7,8,9.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中的非负数散见于各年级的教材,渗透于各门学科。由于具有非负数的条件,根据字母的不同取值,可以将式子化简,由于变形成非负数的形式,可以解某些方程,可以确定函数值的范围,可以证明某些不等式,几何中的“坐标”,“距离”等等,常取非负数。在解某些轨迹问题时,也可用到非负数。因此必须重视非负数的教学。中学数学中常见的非负数主要出现在下面一些情形: 1. 绝对值; 2. 算术根; 3. 一个实数的平方; 4.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 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 6. 当a≥1时,a±sinx,a±cosx的值;  相似文献   

15.
新题征展(12)     
A.题组新编1.关于 x的方程 |2 x - 4 |- ax - b =0 ,( 1)对于任意 a∈ R,当且仅当 b∈  时恒有实数解 ;( 2 )当且仅当  时恰有两个实数解 ;( 3)当且仅当  时有无穷多实数解 ;( 4 )当且仅当  时无实数解 .2 . ( 1)过一定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有  条  相似文献   

16.
非负数在初中数学中应用较广,出现的形式也较多。诸如|a|≥0;a~2≥0;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实根,则△=b~2-4ac=0;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等,对此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识却很肤浅,特别是具体解题时,往往忽视题中非负数这一隐含条件而造成错误。例如,化简a~6~(1/4)时,很多学生常将“a~6~(1/4)=a~3~(1/2)”视为是理所当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就非负数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其应注意的问题谈谈拙见。 1、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在根式运算中,由于对根式变形的条件缺乏研究,常常出现以下的错误。 错因是“妻0, 订正 例2 错解忽略了‘.通根”法贝蚜于一丫子二的条件而本题 原式:)恭焉缸(下略).错处曰例3化斌不丽,子不再(。>0)为同次根式。侧百篇二钟行石丽神氮再,,子不几式门下云不不二币石不二甲一7m·,:州(一7m·n)“.忽视偶次根式的两个条件已知、’十·诺汀而和,5一办万不都是最简根式,并且是同次根式,求a. 错解由题意得丫十u二巧一么解之得“:=一5,必=3. 错处“=一5时,两根式均为偶次根式,这时,被开方数必不为负数,而此时3a十2与2a一l均为负数,忽视了,为…  相似文献   

18.
<正>二次根式运算容易出错,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所以,在解决有关根式的一些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与二次根式定义、性质、运算法则等有关的隐含条件.1.从定义中挖掘隐含条件二次根式的定义是:一般地,式子a(1/2)(a≥0)叫做二次根式,其中条件a≥0常作为隐含条件放置在题目中.若不注意挖掘,要么对问题一筹莫展,要么导致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学中,"0"不仅表示没有,而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七年级许多题型中,"0"就初露锋芒,重视了它,不仅能使问题迎刃而解,还可帮助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一、帮助理解非负数例已知|x+2|+(y-3)2=0,求xy的值.分析大于或等于零的数称为非负数.某数的绝对值、平方均为非负数.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一项皆为零.故本题每一项等于0即可求出x、y的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数学七年级教材中 ,讲到同底数幂除法时 ,通常用 ( 1)am÷am =am -m =a0 (a≠ 0 )规定了a0 =1,把指数n由正整数推广到非负整数 ;(2 )规定a-p =1 ap(a≠ 0 ,p∈Z) ,把指数从非负整数推广到了所有整数 ,得到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 ;在八年级教材实数的运算这一节中 ,又作了如下规定 :(3 )am n =nam(a≥ 0 ,m∈Z ,n∈Z )把指数推广到任意有理数 ;更在高一年级指数函数一节中 ,通过把无理数看成是有理数列的极限 ,把a(a>0 )的无理指数幂看成是以a为底的 ,以这一列有理数为指数而成的新的数列的极限 ,从而得到实数指数幂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