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增色检测铜离子的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探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紫凡  梅岭  向宇  童爱军 《分析化学》2008,36(7):915-919
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衍生物,(5-醛基吡咯-2-酸乙酯)罗丹明B酰肼西夫碱(RHPS)。在含30%乙腈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0)中,该探针本身无色,加入铜离子后溶液很快变为粉红色,而对其它金属离子如铁、汞、铅和镁等都没有明显响应。该探针与铜离子的结合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可应用于环境中铜离子的快速实时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7~6.0×10-6mol/L,检出限达1.2×10-8mol/L。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基团修饰法,通过罗丹明B酰肼(RhBH)与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VP-co-GMA))侧链上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制得一种键合有罗丹明B酰肼的水溶性聚合物RhBH-P(VP-co-GMA)。在水溶液中,该聚合物本身无色且无荧光,加入汞离子后,罗丹明的螺环结构打开,出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罗丹明B和罗丹明6G为荧光信号报告基团,以增强水溶性为目的的羟乙基肼为修饰基团,合成了反应型的Cu_(2+)离子选择性荧光探针分子L1和L2.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探针分子L1和L2对Cu_(2+)离子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光谱识别行为.探针分子对Cu_(2+)离子的识别过程是通过Cu_(2+)离子催化水解控制氧杂蒽荧光信号的螺环酰肼基团实现荧光信号的开启,从而达到识别检测Cu_(2+)离子的目的,对Cu_(2+)离子的检出限均可达到10-8mol/L量级.同时,探针分子对常见金属离子和铵离子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于羟乙基肼的引入增强了探针的水溶性,使得探针L1和L2具有良好的细胞通透性和低毒性,实现了其对β-胰岛细胞(INS-1细胞)中Cu_(2+)离子的荧光成像检测.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一种可逆的Hg2+荧光增强型分子探针3’,6’-双(二乙氨基)-2-((2-羟基-4-甲氧基苯亚甲基)氨基)螺[异吲哚-1,9’-氧杂蒽]-3-硫酮(RBS),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表征。探针本身荧光很弱,与Hg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由此,建立了Hg2+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对Hg2+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00×10-9~1.10×10-6mol/L,检出限为2.82×10-9mol/L,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将该方法用于河水及土壤样品中Hg2+的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利用汞离子可以诱导罗丹明B衍生物的螺环结构发生开环反应并产生荧光增强效果这一特性,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荧光化学传感器2-噻吩甲醛罗丹明B酰肼(RhBTh)和苯甲醛罗丹明B酰肼(RhBAr),并研究了二者在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RhBTh与RhBAr对汞离子均表现出非常好的荧光增强效果,检测过程中其它金属离子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明显的干扰.二者对汞离子的检测限分别为7.8 nmol/L和12.5 nmol/L.实验表明RhBTh和RhBAr对汞离子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几年来用于检测汞离子的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氟硼二吡咯(BODIPY)、罗丹明、1,8-萘酰亚胺作为荧光团的汞离子荧光探针的结构和设计原理,概述了这些汞离子荧光探针在检测过程中的优点,并展望了这些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罗丹明B和肉桂酸为主要反应物,制备了新型荧光探针罗丹明肉桂酰胺,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对荧光探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含30%(φ)乙醇的pH 7.0 HEPES缓冲溶液中,荧光探针与Hg2+形成1比1的络合物,通过测定在发射波长584 nm处的荧光强度,与汞的浓度在1.0×10-6mol·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为7.4×10-9mol·L-1。试验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Hg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三角架罗丹明B荧光探针对Cu~(2+)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三角架结构罗丹明B衍生物(2).在乙醇-水(8/1,V/V)介质中,用Tris-HCl控制体系pH为6.8,观察到Cu2+对化合物2的荧光及紫外-可见吸收增强性能,同时化合物2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响应.选择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557/577nm,测定了探针2(1.00×10-5mol·L-1)对Cu2+响应的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10.00×10-5mol·L-1,相关系数R2=0.9964(n=15),检出限为1.129×10-7mol·L-1,平行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以557nm为最大吸收波长测定紫外吸收,Cu2+响应的浓度线性范围为0.50~25.00×10-5mol·L-1,相关系数R2=0.9948(n=13),检出限为3.338×10-7mol·L-1.  相似文献   

9.
汞离子(Hg2+)作为一种极具生理毒性的化学物质,其检测方法在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荧光探针由于具有高效灵敏、快速便捷检测等优点而成为Hg2+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Hg2+与探针特征的结合位点作用,引起其光物理性质的变化,从而实现对Hg2+的高选择性识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分子Hg2+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文中着重总结了Hg2+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原理、检测机制及应用方法;评述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检测性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展望了Hg2+荧光探针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曾晞  吴翀  董蕾  牟兰  薛赛凤  陶朱 《中国科学B辑》2009,39(4):350-356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三角架结构罗丹明B衍生物(2).在乙醇-水(8/1,V/V)介质中,用Tris-HCl控制体系pH为6.8,观察到Cu^2+对化合物2的荧光及紫外-可见吸收增强性能,同时化合物2对Cu^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响应.选择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557/577nm,测定了探针2(1.00×10^-5mol·L^-1)对Cu^2+响应的校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10.00×10^-5mol·L^-1,相关系数R^2=0.9964(n=15),检出限为1.129×10^-7mol·L^-1,平行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以557nm为最大吸收波长测定紫外吸收,Cu^2+响应的浓度线性范围为0.50~25.00×10^-5mol·L^-1,相关系数R^2=0.9948(n=13),检出限为3.338×10^-7mol·L^-1.  相似文献   

11.
通过Pechmann法使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了4-甲基-7-羟基香豆素,再与六次甲基四胺反应,生成7-羟基-4-甲基-8-甲酰基香豆素,最终与吲哚酰肼发生席夫碱反应合成一种香豆素类荧光探针L。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质谱(M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发射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研究该探针L的结构及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探针L与Zn~(2+)的配合比为1∶1,对Zn~(2+)的检测限达到3.6×10~(-8)mol/L,降低了对Zn~(2+)的检测浓度,同时探针L对锌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可应用于在生物体内Zn~(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荧光探针可视化检测水溶液中铜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合成了一例罗丹明B衍生物D2.作为专一识别Cu2+的探针,在2 ×10-5 mol/L HEPESCH3CN(1:1,V/V,含0.1 mol/L NaN03,pH=7.4)溶液中,D2本身无颜色,荧光微弱;加入Cu+后,溶液很快呈现粉红色,并且荧光增强2.7倍,而对其它常见金属离子都没有响应.紫外吸收光谱显示D...  相似文献   

13.
将烯丙基结构引入到罗丹明螺环中, 合成了荧光增强型钯离子探针RPd4. RPd4表现出对Pd2+的专一选择性和对其它阳离子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探针荧光强度随着Pd2+的加入逐渐增强, 并且在微摩尔级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拟合计算得到对Pd2+的检出限为0.51 μmol/L. RPd4具有较低的pKa值(3.81±0.02), 说明该探针可以在近中性pH范围内对Pd2+进行选择性识别. 该探针还可以提供比色及荧光两种方式对Pd2+进行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14.
樊江莉  芦静  李宏林  刘晓健  朱浩  彭孝军 《应用化学》2011,28(11):1292-1297
用罗丹明B与水合肼反应生成的中间体与溴丙炔反应合成了荧光增强型Pd2+检测用探针RPd5。 与Pd2+结合后,RPd5的吸收及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其荧光强度增强约40倍,并使检测时间缩短至约16 min。 探针RPd5对Pd2+的响应灵敏,最低检出限为2.31×10-6 mol/L,可以在较宽pH值范围内特别是近中性pH值环境下有效检测Pd2+。 RPd5可以实现对Pd2+以比色及荧光2种途径的可视化识别,并可应用于土壤、池塘水等实际样品中痕量Pd2+的检测。 RPd5还可制成试纸用于纯净水中Pd2+检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种罗丹明衍生物荧光探针的开环效应检测Hg2+.在pH 7.0的Tris-HCl缓冲液中,Hg2+与荧光探针结合导致罗丹明类衍生物开环,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并且发射强的荧光.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20~200 n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 ng/mL.实验考察了荧光探针的选择性以及温度、pH、荧光试剂浓度和盐度对Hg2+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反应试剂水溶性好、选择性好和可常温检测等优点.方法应用于自来水、河水和湖水等水体中Hg2+的检测,获得较好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罗丹明B为基础的Hg^(2+)荧光探针:3',6'-双(二乙基氨基)-2-(-2-1,3,3-三甲基二氢吲哚-2-甲基)氨基)螺[异二氢吲哚-1,9'-呫吨]-3-酮(L1)。在乙醇和水50:50(V:V)的体系中,探针L1对Hg^(2+)表现出高的选择性,当加入10倍当量的Hg^(2+)时,荧光强度增加大约60倍。另外当加入一定量的Hg^(2+)后,可以裸眼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Hg^(2+)浓度在0.80~10μ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7μmol/L。溶液中除Cu^(2+)之外的其它金属离子对Hg^(2+)的测量几乎没有干扰,探针对Hg^(2+)的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光谱滴定表明,Hg^(2+)与探针L1形成1:1配合物,同时对该探针进行了实际应用,可用来检测自来水等样品中Hg^(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柠檬酸为碳源、磷酸氢二铵为氮源和磷源,采用微波加热法成功合成了氮磷共掺杂碳点(NP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能谱(XRD)、傅利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氮磷共掺杂碳点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量子产率为33%。随着汞离子(Hg~(2+))浓度的增加,NPCDs的荧光被逐渐猝灭,基于此构建了检测汞离子的NPCDs荧光探针。探讨了氮磷共掺杂碳点的浓度、溶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NPCDs–Hg~(2+)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汞离子浓度在0.1μM~30.0μM范围内与NPCDs的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9 nM。同时初步探讨了Hg~(2+)使NPCDs荧光猝灭的机理。将构建的NPCDs荧光探针应用于环境水样中汞离子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α-酮戊二酸(α-KA)是人体三羧酸循环的一个重要代谢中间体,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及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的突变将导致α-KA转化为2-羟基戊二酸(2HG),该过程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密切相关,因此检测人体内α-KA的含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罗丹明B作为荧光基团,通过将罗丹明B与水合肼反应得到能够检测α-KA的荧光增强型探针RBN,并优化了检测温度、pH及响应时间等条件。研究表明,RBN对α-KA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不受人体内常见氨基酸、化学结构类似的羰基化合物及活性氧化物(ROS)的影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铜离子在不同细胞生理过程中作为催化辅助因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出现异常也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与铜离子相比,汞离子是各种重金属污染物中最普遍、最危险的一种。因此,对它们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荧光探针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快速便捷、可视化和原位无损检测等优点而成为Cu2+与Hg2+离子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基于小分子Cu2+和Hg2+离子双识别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其在分析方面的研究与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此类荧光探针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活性基团修饰法,通过罗丹明B酰肼(RhBH)与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VP-co-GMA))侧链上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制得一种键合有罗丹明B酰肼的水溶性聚合物RhBH-P(VP-co-GMA)。在水溶液中,该聚合物本身无色且无荧光,加入汞离子后,罗丹明的螺环结构打开,出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实现了在水溶液中对汞离子的关-开荧光检测和裸眼检测。在此条件下,其他共存离子没有明显响应。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是一种高选择性的Hg2+探针,可以实现水溶液中的汞离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