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有机相和水相分别灌入双通道玻璃微米管θ管中的一个管中,利用θ管表面的亲水特征,在灌有有机相的微米管口附近形成微-液/液界面.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荷在这种微-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包括简单离子(四甲基铵离子TMA+)转移、加速离子转移(DB18C6加速K+离子)和电子转移(二茂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体系)反应过程.结果表明,这种双通道微米管所得到的微-液/液界面具有不对称扩散场的特性.此装置是目前最简单的可用于研究液/液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反应的装置之一,即所谓的可进行"无溶液"液/液界面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研究的装置.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线性电流扫描计时电位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1∶11镝的硅钼杂多酸阴离子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在pH=1.1~5.3时,转移离子为H9Dy(SiMo11O39)24-.根据循环伏安结果计算得转移离子的标准电位差和Gibbs转移自由能分别为0.102V和-39.5kJ•ml-1,并由循环线性电流扫描计时电位法计算了转移离子的有关动力学参数,H9Dy(SiMo11O39)24-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属准可逆转移.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分别以K4Fe(CN)6和7,7,8,8四氰代二甲基苯醌(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实现了这一在热力学上通常不可能实现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给出的正负反馈信息,研究了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并进一步得到了在不同的共同离子浓度比时,此异相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f为1.3×10-31.8×10-2cm/s(共同离子为TBA+)和2.5×10-32.8×10-2cm/s(共同离子为TPAs+).验证了此反应速率常数kf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在此实验条件下,此反应速率常数kf与界面电位差的关系遵守Butler-Volmer公式.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分子式为[Ln2(phen)2L],phen=C12H8N2[A Ln=Nd,L=(CH3COO)4(ONO2)2,B Ln=Sm,L=(C6H5COO)6,C Ln=Eu,L=(C6H5COO)6]3种同双核配合物.用X射线四圆衍射仪测定了3种化合物的结构.在化合物A分子中,2个Nd(Ⅲ)原子由4个CH3COO-基团桥联,以phen和ONO2-为端基,构成了一个具有C2对称性的双核分子.配合物B和C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它们是以4个苯甲酸根为桥,2个phen和2个C6H5COO-为端基的中心对称双核分子,其中6个苯甲酸根的成键状态可分为3种状况.在3种化合物中,每个Ln均为9配位,呈不规则多面体.Ln-Ln距离,A为0.397nm,B和C均为0.405nm.测定了各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通过对磁性质研究,发现化合物A在低温下具有反铁磁物质行为.并由理论拟合,求得了磁参数g,J值.  相似文献   

5.
多氯代菲分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岩  曾小兰  方德彩 《化学学报》2009,67(10):1047-105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 p)水平上对527个多氯代菲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并计算得到它们的热力学性质(等容热容( )、熵(S$)、标准生成焓(ΔfH$)和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ΔfG$)), 研究了这些性质与取代的氯原子数目和位置的关系, 根据各异构体的相对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Δr,fG$)的大小, 得到它们的热力学稳定性顺序. 计算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多氯代菲分子具有非平面的几何构型, 在多氯代菲分子中存在三种类型的分子内弱相互作用(H…H、C—H…Cl和Cl…Cl相互作用), 随着分子中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 多氯代菲最稳定异构体的ΔfH$和ΔfG$开始时逐渐减小, 然后又快速增加. 具有相同数目氯原子的多氯代菲异构体的ΔfH$和ΔfG$与氯原子的取代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多氯代菲异构体的相对热力学稳定性主要由分子内的离域π键和Cl…Cl核排斥作用的强弱决定.  相似文献   

6.
三相电极法作为研究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文章回顾了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三相电极法的实验原理,并对其在电化学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硫代水杨酸(TSA)在电化学活化后的玻碳电极(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经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在氯化钾底液中,TSA为不可逆电氧化过程。考察了不同pH值时TSA的形态分布和氧化峰电位的变化,随着pH值的增加,中性分子C6H4(COOH)SH含量下降,而C6H4(COO-)SH随之增加,同时氧化峰电位逐渐降低,表明C6H4(COO-)SH比C6H4(COOH)SH更易被电极氧化。峰电位在pH=6后下降的趋势变缓;当pH值升至11碱性较强时,阳极氧化峰消失,推测此时由于参与电极反应的H+缺乏,抑制了电极反应的进行。其电氧化过程为平均每转移3个电子,同时有1个氢离子参与反应,推断其最终产物为2-磺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8.
以稀土氯化物、间氨基苯甲酸和8-羟基喹啉为原料, 无水乙醇为溶剂, 首次制备了8种稀土-间氨基苯甲酸-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和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性质和成键特征, 其组成为RE(MABA)(hq)2(RE=La3+, Ce3+, Pr3+, Nd3+, Sm3+, Eu3+, Er3+, Y3+; hq=C9H6NO-;MABA-=C6H5NH2COO-). 热分析表明,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优于配体. 试验了该系列配合物的抑菌活性, 结果发现稀土三元配合物的抑菌效果比单独的稀土氯化物、间氨基苯甲酸、 8-羟基喹啉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玻璃微米管支撑的液/液界面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环己基-18冠6(DCH18C6)加速Sr2+在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考察了DCH18C6加速Sr2+在W/DCE界面转移的影响因素,如DCH18C6和Sr2+浓度等,并求算其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Sr2+与DCH18C6发生的是一个1:1的扩散控制的界面络合转移过程,其络合常数β为5.31×1023。本研究可为理解溶剂萃取Sr2+行为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在线性电流扫描过程中,离子在液/液界面转移的电位-电流方程。提出了利用线性电流扫描方法获取离子转移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并对液/液界面电化学中常用的基本电解质离子(TPAs~+)在水/硝基苯界面的转移进行了实际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临床药物盐酸非那吡啶在功能化复合介孔膜修饰的水/1,6-二氯己烷(W/DCH)界面上的转移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盐酸非那吡啶中的非那吡啶(PAP) 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质子化形成非那吡啶阳离子(HPAP+)并在该界面上发生转移. 根据循环伏安曲线峰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关系以及Randles-Sev$\check{c}$ik 方程, 计算得到HPAP+在复合介孔膜内水相中的扩散系数为5.14×10-8 cm2/s. 研究发现, 相对于空白膜修饰的W/DCH界面, 该复合介孔膜修饰的W/DCH界面可增强非那吡啶阳离子转移时的电流响应, 并提升非那吡啶阳离子的检测性能. 另外, 利用液/液界面电化学方法绘制了非那吡啶在功能化复合介孔膜修饰的W/DCH界面上的离子分布图, 从而得到非那吡啶在该界面上不同条件下的分布情况及其分配系数和吉布斯转移自由能.  相似文献   

12.
间甲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合成了间甲基苯甲酸与十五种稀土元素的配合物REL3(RE=Y, Ln~Lu;HL=m~CH3C6H4CO2H), 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并测定了钕和铽两种稀土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两者均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n, 钕离子配位数为9, 铽离子配位数为8, 配合物均具有无限链状聚合结构。  相似文献   

13.
取代茚基稀土配合物/添加剂体系催化丙烯腈聚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取代茚基稀土配合物 /添加剂体系对丙烯腈的聚合 ,发现季胺盐及芳氧钠是取代茚基二价稀土配合物催化丙烯腈聚合的有效添加剂 ,其中Me3NC1 6 H33Br效果最好 ,5种二价稀土配合物 (C5H9C9H6 ) 2 Yb (THF) 2 ,(C5H9C9H6 ) 2 Sm (THF) 2 ,KSm (C5H9C9H6 ) 3(THF) 3,(PhCH2 C9H6 ) 2 Sm(THF) 2 和 (CH3CH2 C9H6 ) 2 Sm (THF) 2 与Me3NC1 6 H33Br构成的催化体系对于丙烯腈聚合都显示出好的催化活性。对(C5H9C9H6 ) 2 Yb(THF) 2 /Me3NC1 6 H33Br体系而言 ,在丙烯腈中当催化剂用量为 2× 10 - 5mol·g - 1时 ,丙烯腈聚合的最大转化率为 61%。  相似文献   

14.
用循环线性电流扫描计时电位法(CLC)、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五种胆碱类药物在水/硝基苯界面(W/NB)上的转移行为。在水相溶液呈碱性时,观察到了伴有不可逆水解反应的相转移过程。讨论了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效应,并依据离子转移的标准Gibbs能△0^WGtr^0度测量了取代基的疏水性效应及药物的脂溶性。  相似文献   

15.
分立式悬液四电极微液/液界面电解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液/液界面电化学研究的悬液电解池及其性能,它能产生3~20mm~2的球形界面和0.025mm~2的微盘界面。通过微量注射器调节,界面易更新,且液滴稳定时间长达1h。介绍了一种耐强极性有机溶剂接触的玻璃表面疏水处理方法,经处理后的电解池可连续使用14天。以典型的四乙基铵离子的转移特征来验证本电解池的性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6种新型氨·环己胺·羧酸根合铂!类配合物[Pt(NH3)(NH2)X2](a ̄f){其中,X=CH3COO-(乙酸根),CH2ClCOO-(氯乙酸根),C6H5-COO-(苯甲酸根),p-CH3O-C6H4-COO-(对甲氧基苯甲酸根),p-CH3-C6H4-COO-(对甲基苯甲酸根),p-NO2-C6H4-COO-(对硝基苯甲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MTT法研究了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以及等离子体质谱研究了配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与细胞DNA的键合量;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配合物(c ̄f)对EJ和HL-602种肿瘤细胞表现出好的活性,而且配合物(c),(d)和(e)对EJ和HL-602种肿瘤细胞的活性高于临床用药顺铂;配合物(a ̄f)对MCF-7、HCT-8和BGC-8233种肿瘤细胞的活性低于顺铂;它们能阻止HL-60和EJ细胞G2 M→G1期的进行;配合物(a ̄f)与HL-60和EJ细胞的DNA键合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e>cisplatin>f>a>b。  相似文献   

17.
将含有氧化还原探针的硝基苯溶液滴到边平面热解石墨(EPPG)电极上,然后将该电极插入到电解质水溶液中,从而使硝基苯、石墨表面以及水溶液形成一个三相接界线,即形成了EPPG三相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EPPG三相电极法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比文献报道更理想的液/液界面离子转移热力学数据。本研究还观察到铬(Ⅵ)离子在水相/硝基苯相界面上的转移反应,并测定了铬(Ⅵ)的离子转移热力学数据;同时还分别利用方波伏安法和傅里叶变换-方波伏安法结合"准可逆最大"现象对铬(Ⅵ)在水相/硝基苯相界面上的离子转移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聚乳酸(PLA)降解产物中3种有机小分子酸阴离子[CH3CH(OH)COO-,CH3CH2COO-,CH3COO-]的离子色谱检验方法,将PLA降解第5天的产物过滤后用离子色谱检测,色谱条件:淋洗液为NaHCO3(6.0mmol/L);流速为1.0mL/min;检测器为电导检测器。实验表明对乳酸、甲酸、乙酸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在0.991以上,3种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3.7%。方法具有方便、准确、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酸性染料溴甲酚紫的液/液界面离子传输过程。详细研究了两相基础电解质对传输过程的影响,用离子缔合的观点解释了传输电位与有机相基础电解质浓度的关系。探讨了有机相溶剂性质对传输电位的影响,讨论了传输机理,并用光谱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所测半波电位△_0~wφ_(1/2)-pH曲线与根据传输机理推导的方程式相符合,计算了传输离子的标准传输电位△_0~wφ°和标准Gibbs传输能△_0~wG°。  相似文献   

20.
用 p H法在 (2 5.0± 0 .1 )℃ ,I=0 .1 mol· dm-3 KNO3 条件下 ,测定 Cu( ) - 4 - (喹啉 - 8′-甲基 ) - 1 ,4,7,1 0 -四氮杂环十三烷 - 1 1 ,1 3-二酮 -α-氨基酸或 5-取代邻菲罗啉两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研究了带甲基喹啉侧基大环多胺配体与 Cu( )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 ;发现这两类三元体系配合物有特殊的稳定性 ;而且它们的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及 5-取代邻菲罗啉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变化趋势相反 ;探讨了 Cu( )和 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 d- p反馈π键及其取代基 Hammett诱导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