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多年来主要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1980年Moriyasu等人首次用HPLC法研究了螯合物配体交换反应的动力学,尔后一些工作陆续有所报道。本文对广泛用作分析化学试剂、橡胶硫化促进剂与防焦剂、农业抗菌剂的不同烷基取代的荒氨酸镍盐的配体交换反应的平衡与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汪淑华  朱应麒 《化学学报》1982,40(3):267-272
三苯基丙烯腈与格氏试剂RMgBr或烷基锂RLi(R=n-C4H9,n-C5H11,n-C6H13)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烷基取代三苯乙烯(3)和烷基取代三苯基丙腈(4).它们的结构经元素分析以及IR,NMR,UV,MS等测定分别予以确定.3和4分别经置换及共轭加成反应而生成.  相似文献   

3.
刘运林  周剑 《化学学报》2012,70(13):1451-1456
首次研究了二氟烯醇硅醚1与β,γ-不饱和酮酸酯2的反应.发现不论使用叔胺或叔胺-氢键给体双功能催化剂,均专一地发生Mukaiyama-aldol反应生成相应的叔醇3.利用手性氢化奎宁衍生的双功能脲催化剂11高对映选择性地实现了这一反应,为合成α-二氟烷基取代的手性叔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不同芳基取代的二氟烯醇硅醚以及γ位不同芳基取代的酮酸酯化合物均反应良好.在所考察的15个例子中,反应产率中等到良好(44%~81%),对映选择性中等到优秀(72%~96%).反应产物可方便转化为二氟烷基取代的手性二醇或三醇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在不加催化剂和溶剂条件下,由取代吲哚和取代苯甲醛合成15个已知的双吲哚烷基化合物,反应无溶剂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收率为65%~91%。讨论了反应速度和取代基的关系,探讨了缩合反应的机理。并用1H NMR、13C NMR、IR和HRMS等技术手段确定了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三聚氯氰作为反应促进剂,在室温和CH3CN作为溶剂的条件下,利用取代2-氨基吡啶、醛和烷基异腈三组分缩合,高收率地实现了一系列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姚远  李伟东  陈建新 《有机化学》2014,(10):2124-2129
N,N-二甲基氨甲酰基三甲基硅烷与一系列芳基酮、不饱和芳基酮在无水无氧、105℃、甲苯作溶剂的条件下反应,合成了α-三甲基硅氧基酰胺衍生物,收率60%~89%,其结构用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I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烷基烷基酮、烷基芳基酮、烷基不饱和芳基酮与N,N-二甲基氨甲酰基三甲基硅烷不反应.通过研究反应的影响因素发现,反应底物酮中与羰基相连的芳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是该加成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芳环上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越強,反应越慢.  相似文献   

7.
余孝其  马丽芳 《合成化学》1996,4(3):247-250
采用4′-氨基苯并-15-冠-5与长链卤代烷反应,合成了一系列N-单长链烷基取代及N,N-双长链烷基取代的氨基苯并-15-冠-5。通过1HNMR、IR、MS、UV和元素分析证明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体中缩醛和缩酮反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乔煙  邓友全 《化学学报》2002,60(3):528-531
以取代硫酸等无机酸,实现清洁合成为目的,在1-烷基吡啶和1-甲基-3- 烷基咪唑季胺盐与无水AlCl_3构成的室温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和反应介质中,尝试了 醛和酮与甲醇的缩合反应。醛与甲醇反应,产物以缩醛为主,酮与甲醇反应则有相 当量的Aldol缩合产物。依反应底物不同,可获得中至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同时 ,一些产物因不溶于离子液体中而分层,便于产物分离。  相似文献   

9.
3-取代酰基吡啶可由3-氰基吡啶与相应的卤代烷基镁加成,然后酸化水解来制备.我们曾用该法顺利地制备了一系列的3-取代酰基吡啶,另外还得到少量的4-烷基-3-取代酰基吡啶.但当用氯化苄基镁时,只得到少量的3-取代酰基吡啶,而主要产物却是4-苄基-3-氰基吡啶.为了探讨这两种反应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用高压液相色谱分别对3-氰基吡啶与溴化丁基镁、氯化苄基镁的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为了解释反应产物的异常现象,对反应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用前线轨道理论对以上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柠檬酸、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柠檬酸三酯三烷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在异丙醇溶剂中,反应体系在80℃,反应时间12h,产物的收率为91.5%。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Krafft点及泡沫性能,对产物表面活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位溶出分析法的理论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祖训  周琦 《化学学报》1983,41(5):403-409
本文推导了电位溶出分析法的过渡时间和电位-时间曲线方程式,并成功地进行了验证,理论和实验结果十分符合。  相似文献   

12.
李英和  陈迪华 《化学学报》1994,52(2):204-208
从短距乌头(Aconitum brevicalcaratum Diels)的根中分得六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三个为新成分,即短距乌碱甲(acobretine A,1),短距乌碱乙(acobretine B,2)和短距乌碱丙(acobretine C,3).另三个为已知成分:花葶乌头宁(scaconine,4),花葶乌头碱(scaconitine,5)和N-脱乙酰花葶乌头碱(N-deacetylscaconitine,6).经IR,MS,^1H NMR,^1^3C NMR测定和化学方法确定可1~3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童沈阳  孙国斌 《化学学报》1988,46(8):812-815
研究了以meso-四(N-甲基-3-吡啶基)卟啉测定锌痕量锌的荧光光度法, 其灵敏度较其它水溶性卟啉衍生物测定锌的分光光度法要高, 检出量为1ppb, 线性范围为0-1.0μg/25mL. 方法已用于测定自来水和头发中的微量锌,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与联苯类衍生物的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联苯及其衍生物(客体)的包合反应。用多种谱学方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由连续变量法确定了主-客体包合物组成均为2:1, 根据高分辨核磁共振光谱主体内腔质子(3-H)化学位移的变化求出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郭文生  郭放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1,59(5):718-723
组装了轴一轮状主体分子1,1,6,6-四基乙-2,4-二炔-1,6二醇(1)与天然主物异补骨脂素(2)。茴香醚(3)形成的两种超分子异构体的包结物晶体,它们的主客体分子摩尔比分别为1:2和2: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了游离主体分子以及超分子包结物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在主客体分子摩尔比1:2的晶体中,主体分子与异补骨脂素形成氢键,主体分子采取对位交叉式构象;在主客体分子摩尔比为2:1的晶体中,主体分子这间形成氢键,主体分子采取邻位交叉式构,主体分子所取的构象取决于客体分子的性质,当客体分子为氢键好的受体时,可与主体分子生成1:2的包结物;当客体分子为氢键差的受体时,生成2:1有包结物,本文还对三种晶体是的主体分子的立体构苯环两面角,C(1)和C(6)所连基团的夹角和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贾殿赠  忻新泉 《化学学报》1993,51(4):358-362
本文报道室温固-固相化学反应一步法合成氨基酸铜配合物。trans-Cu(Gly)2.H2O、cis-Cu(GlY)2.H2O、trans-Cu(DL-Ala)2、trans-Cu(DL-Ala)2.H2O、trans-Cu(DL-Val)和trans-Cu(DL-Leu)2, 经元素分析、IR、XRD、DTA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几何构型。并初步讨论了室温固相反应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李谦定  刘红科  任非  畅柱国  任德厚 《化学学报》2001,59(11):1952-1956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YbCl3·3H2O-18-C-6-CH3COCH3三元体系(25℃)的溶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体系的溶度图与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考察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体系中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新配合物:2YbCl3·18-C-6·6H2O·CH3COCH3(1)与YbCl3·18-C-6·3H2O·0.5CH3COCH3(2),两者均为固液异成分溶解的配合物。比较讨论了盐的阴离子与溶剂对形成配合物的影响。在相平衡结果指导下,制备了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IR,DTG,TG与DSC研究了固态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预示了固态配合物YbCl3·18-C-6·3H2O与YbCl3·18-C-6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β-三氯锗基取代丙酸为中间体合成了六个β-三芳基锗取代丙酸化合物,八个β-三(α-噻吩基)锗取代丙酸化合物, 所有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1HNMR 证实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另外还合成了十个未见文献报道的β-(N-芳基酰胺基)丙基锗倍半氧化物, 用元素分析和IR证实了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Luminol-K2S2O8体系中Au(III)和Ag(I)化学发光动力学性质的不同, 建立了金和银的时间分辨化学发光分析法,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时间分辨化学发光分析法同时测定混合物中多组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金属交换反应, 使金属羰基配合物PhCCo~3(CO)~9和过渡金属配合物NaMo(CO)~3(RCp)在THF中回流反应, 制备出三个新的异核三金属羰基簇合物PhCCo~2Mo(CO)~8(RCp)(R=HCO, CH~3CO, C~2H~5O~2C)。结果表明, 与金属交换剂NaMo(CO)~3Cp相比较, 环戊二烯上吸电子基团C=O的存在减弱了金属交换剂NaMo(CO)~3(RCp)的交换活性。同时发现加热可加速该反应向产物的转化以及进一步证明了该金属交换反应的普遍性。对合成的簇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 红外和氢的核磁谱的结构表征。对簇合物PhCCo~2(CO)~8(C~2H~5O~2CCp)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结构测定, 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 晶胞参数: α=1.1356(2)nm,b=1.4030(2)nm, c=1.6076(3)nm, β=107.19(1)°, Z=4。D~c=1.80g/cm^3,R=0.048, Rw=0.0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