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传统的化学吸附动力学模型不能够反映络合物分子之间化学反应动力学这一问题,文中对不同的络合物分子间距的CaCl2-NH3的吸附与解吸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络合物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通过增加能够反映络合物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络合物分子间传质过程的项,对传统的化学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改进,试验表明,改进的化学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试验现象.对解吸过程的研究则表明,解吸过程主要受络合物分子内部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络合物分子之间的反应动力学对解吸过程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局域密度近似(LDA)方法对硼(B)掺杂富勒烯(C_(35)B)储氢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被C_(35)B吸附的氢分子很容易解离,经历从物理吸附到化学吸附的转变,并且发现解离产物C_(34)BHCH有分子内氢转移反应发生,这时B原子仍能与氢分子有很强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B位置以及与B最邻近的三个C原子上都有氢原子吸附.并利用过渡态理论从热力学上分析了这种反应的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3.
吸附制冷中硅胶吸附性能衰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了导致硅胶吸附性能衰减的可能原因,并根据硅胶在吸附制冷中可能遇到的环境条件,制造了多个试样,通过实验的方法表征了这些试样的比表面积、硅羟基含量以及吸附量等参数,获得了等温吸附曲线。根据数据比较的结果,硅胶吸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粉尘等杂质污染因素是导致硅胶吸附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对酸泡、洗涤方法处理衰减试样吸附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恢复硅胶吸附性能的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SrCl2-NH3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正压定容法的方法对 SrCl_2-NH_3 工质对进行吸附特性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平衡吸附量和化学吸附所特有的吸附平台,以及平台之间的临界温度区域和滞后圈;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质对的非平衡吸附性能和提出了能够较好描述吸附特性的吸附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5.
L-天冬氨酸在银胶体中吸附状态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urface 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研究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体中的吸附状态及其浓度变化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影响 ,并探讨了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表面的吸附作用特点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L 天冬氨酸在银溶胶中有明显的SERS信号 ,经过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能够吸附在银表面 ,这种吸附是通过羧基和氨基中的氮原子与银结合来实现的 ,L 天冬氨酸分子中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和氨基中带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都能与银原子配位 ,其中羧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荷转移机制增强 ,具有化学吸附的特征 ;氨基在银表面的增强为电磁场增强机制 ,为物理吸附。而且SERS强度随着L 天冬氨酸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当其浓度为 10 - 3mol·L- 1 时增强效果较好 ,当浓度降低 ,增强作用也逐步变弱  相似文献   

6.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推导出由一条吸附等温线和同一吸附质的汽化潜热,计算吸附热的简化模型。对水和乙醇在自制复合吸附剂、13X分子筛、硅胶和活性炭上的吸附热进行了计算;对吸附热与吸附量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给出了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吸附量条件下,水在复合吸附剂上的积分吸附热比在13X分子筛上低11%~17%;乙醇在复合吸附剂上的积分吸附热较在活性炭上低23%~27%。该研究为吸附制冷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了计算吸附热的简便算法。  相似文献   

7.
吸附制冷中的蓄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台余热驱动的带有水蓄冷器的单吸附器吸附空调系统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了系统的吸附制冷过程和水蓄冷器的作用与影响,并对该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吸附式蓄冷这种无能量损失的蓄冷方式的放冷过程进行了实验分析,比较了蓄冷式系统和双吸附器连续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氨吸附式制冷循环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附床由6个吸附单元组成,吸附单元为壳管式换热器,吸附工质对是活性炭-氨。利用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概念,建立一个吸附单元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得出了吸附床内某种平均温度和平均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非平衡吸附与固体吸附制冷循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固体吸附制冷循环中,实际的吸附(解吸)过程都是非平衡吸附过程,这使实际的吸附制冷循环与理论上的平衡吸附组成的制冷循环有差距。本文比较了不同表面扩散速度系数下吸附反应器在运行中的内部温度场和吸附率分布,并从热力学循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文中分析及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吸附反应器在制冷循环中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X射线谱研究了吡嗪(C4H4N2)分子共价吸附于硅(100)面的几种吸附构型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团簇模型,对预测的吸附结构的碳K壳层(1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进行了模拟. 计算结果阐明了XPS和NEXAFS谱与不同吸附构型的对应关系. 与XPS谱相比,NEXAFS谱对所研究的吡嗪/硅(100)体系的结构有明显的依赖性,可以很好地用于结构鉴定. 根据碳原子的分类,研究了在NEXAFS光谱中不同化学环境下碳原子的光谱成分.  相似文献   

11.
热管式吸附床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热管作为吸附床的传热部件,有效地提高了船用柴油机废气的热量回收。本文将热管式吸附床与传统的壳管式吸附床进行了性能对比。同时,选择氯化钙-氨作为吸附工质对,通过实验测定解吸、吸附过程的变化情况。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管式吸附床使得初始解吸和吸附速率有明显提高,从而有效缩短解吸和吸附周期,并能有效提高系统的SCP和COP。  相似文献   

12.
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回热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上可回收的热量很多,实际上,由于吸附床传热系数的限制,使得回热量大大减少。同时长时间回热也减慢了吸附床的升降温速率,影响了系统运行的制冷量和能效比。本文通过对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回热过程及回热时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固体吸附式制冷中热波循环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引言由Tehernev博士和S.V.Shelton教授提出的热波循环,是吸附式制冷中引起广泛兴趣的一种循环方式。其特点是高效回热,Shelton采用斜波法[‘]和方波法[‘]分析了热波循环,回热率达70%,热泵工况COP超过1.6。其它学者作了改进研究[‘并热波循环的模拟效果很好,但实验方面进展相当缓慢。采用螺旋板式换热器作吸附器,也发现热波循环的运行效果很不理想问。目前,相关的文献主要是系统模拟,而对其关键,热波的形成、特性研究较少。另外,研究侧重于系统性能(COP),对能量密度(SPD)考虑较少。本文将从传热的角度分析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器内的非均匀的温度场和非均匀的吸附浓度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吸附器在工作暂停时段以及重新启动后吸附器内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在不同时刻系统暂停对系统运行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正常运行时,吸附剂内温度场和浓度场都存在很大的梯度,因此,停机过程中,吸附剂内仍然持续着温度和浓度的迁移过程,再重新启动后,其循环的特征参数已与停机时有一定区别,区别大小与循环中的停机时刻以及停机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未燃尽炭表面吸附汞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PW91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飞灰中未燃尽炭表面对汞的微观吸附机理.建立了表征未燃尽炭的饱和簇模型,讨论了该簇模型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汞的吸附作用,计算得出吸附能,并做出了相关的实验解释.结果表明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是揭示汞等痕量元素的吸附机理以及筛选合适吸附剂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与循环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许多因素影响着系统的实际运行,包括运行工况、实际循环与理想循环的偏离程度、循环周期以及工质对的匹配等。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设计的机组,就必须首先考虑这些因素。本文以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为例,分析了系统运行的循环周期,以及实际循环偏高理想循环这两个主要因素,得出了相应的结论。2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和理想循环基本的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包括两个吸附器,它的流程图见图1。在这个系统中,阀A、B、C、D交替开启关闭,吸附器1和吸附器2分别加热和冷却,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