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NO2-PADAT光度法同时测定钴、铑、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 5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 2 ,4 二氨基甲苯 (5 NO2 PADAT)作为钴、铑、钯同时测定的新试剂 ,在 586nm处 ,钴、铑、钯与试剂形成的配合物的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加和性。基于该试剂与钴、铑、钯显色反应温度和酸度的差异 ,建立了钴、铑、钯同时测定的新方法。方法灵敏度为ε586Co =1 .46×1 0 5L·mol-1 ·cm-1 ;ε586Rh =1 .63× 1 0 5L·mol-1 ·cm-1 ;ε586Pd =9.5×1 0 4L·mol-1 ·cm-1 。钴质量浓度在 0~ 0 .30 μg mL、铑质量浓度在 0~ 0 .60 μg mL、钯质量浓度在 0~ 0 .95μg 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已用于合成样中微量钴、铑、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存在下,有机显色试剂2,3,7-三羟基-9-(2-羟基)萘基荧光酮(2-HNF)与Cr(Ⅵ)的显色反应和光度性质。结果表明,在pH=7.30的Na2HPO4-KH2PO4缓冲介质中,30min内可反应完全,2-HNF与Cr(Ⅵ)形成摩尔比为2∶1的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至少能稳定存在12h,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7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7×105L·mol-1·cm-1,Cr(Ⅵ)含量在0~1.40μg/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分析方法已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偶氮胂羧在pH 3.8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与Ce3+反应生成稳定的蓝紫色配合物,该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反应形成蓝色复合物,λmax=702nm,比试剂本身的λmax=543 nm红移159 nm,ε=3.74×105L·mol-1·cm-1(HSA),蛋白质在0~90μg/mL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加入表面...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Cr(Ⅲ)与间磺酸基偶氮安替比林(m-SAA)的显色反应.在pH=4.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Triton X-100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Cr(Ⅲ)与m-SAA形成稳定的1:1配合物,λmax=62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48×104L/(mol@cm),Cr(Ⅲ)的浓度在0~25.0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5.9×10-3μg/25 mL.该方法应用于模拟合成水样和环境水样中铬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05%和9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3.9%.  相似文献   

5.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Cr(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显色剂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与Cr(Ⅲ)的显色反应.在磷酸盐缓冲介质中(pH5.7~6.2),经沸水浴加热后.Cr(Ⅲ)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形成组成比为1:2的紫色配合物.其吸收峰波长λ_(max)=590nm,对比度△λ=6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2×10~5,桑德尔灵敏度为3.0×10~(-4)μg·cm~(-2).Cr(Ⅲ)浓度为0~1.8μg/10ml时服从比耳定律.将Cr(Ⅲ)氧化为Cr(Ⅵ).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离干扰离子,方法用于水样中总铬和Cr(Ⅵ)的测定.Cr(Ⅲ)含量由差减求得.结果与二苯卡巴肼法一致.  相似文献   

6.
合成并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鉴定了吡啶偶氮氨类试剂:4-(5-硝基-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5-NO2-PADAB),研究了该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0.36~2.04 mol/L HClO4介质中,钯与试剂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6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4×105 L·mol-1·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是目前测定钯的高灵敏和高选择性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二安替比林基-3,4-二羟基苯基甲烷与Cr(Ⅵ)的显色反应。在磷酸介质中,在Mn(Ⅱ)和吐温-80存在下,Cr(Ⅵ)与二安替比林基-3,4-二羟基苯基甲烷反应生成一种橙黄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8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4×10~5L·mol~(-1)·cm~(-1),Cr(Ⅵ)量在0.3~11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文中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机理,并将此法应用于钢铁样品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基于铝敏化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了诺氟沙星与CdTe量子点的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了用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诺氟沙星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86nm。诺氟沙星溶液的浓度在9×10-3~2.4μg·m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10-3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9%。本方法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可用于药物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5-碘[杯(4)芳烃偶氮]氨基喹啉光度法测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试剂5 碘[杯(4)芳烃偶氮]氨基喹啉(ICAQ),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钯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10.2~11.0的Na2CO3 NaHCO3缓冲介质中,在TritonX 100存在下,试剂与钯发生显色反应,生成1∶1稳定络合物。建立了测定钯的光度法新体系,λmax=625nm,ε=1.42×105L·mol-1·cm-1,钯质量浓度在0~0 80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钯催化剂中钯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平行6次测定的RSD在2.5%~3.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阳离子型微乳液:CTMAB/n-C5H11OH-n-C7H16/H2O介质中,Pb(Ⅱ)-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的显色反应.在pH9.0NH3.H2O-NH4Cl缓冲体系中,Pb(Ⅱ)与5′-NSF形成1∶2紫色络合物,ε575=1.14×105L.mol-1.cm-1,Pb(Ⅱ)浓度在0~0.52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样品中微量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碘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缔合体系浮选褪色光度法测定SO3方法,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ε365=3.0×105L·mol-1·cm-1,最大吸收波长λmax2-0.10μg mL6次,RSD=1.8%,线性范围0~0 60μg mL,实=365nm,测定SO32-的质量分数。际测定了蔬菜中SO3  相似文献   

12.
在pH 5.7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铬(Ⅲ)与硫氰酸钾和亚甲基蓝(MB)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MB]_3[Cr(SCN)_6],使MB褪色,据此建立了褪色光度法测定铬(Ⅲ)含量的方法。最大吸收波长为664 nm,铬(Ⅲ)质量浓度在0.006~0.3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减小值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04×10~5L·mol~(-1)·cm~(-1),检出限(3s/k)为5.4μg·L~(-1)。方法用于测定电镀废水中铬(Ⅲ),测得其加标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8.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pH5.6的HAc NaAc缓冲溶液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钼(Ⅵ)与溴邻苯三酚红及磺基水杨酸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显色反应,建立了测定食品中微量钼的新方法。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λmax=6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20=1.84×105L·mol-1·cm-1。钼(Ⅵ)浓度在0~0 80μg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应用于粮食作物中微量钼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 8%,回收率为95.2%~100.5%。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试剂 2 - (2 -喹啉偶氮 ) - 4-二乙氨基苯甲酸 (QADEAA) ,并研究了其与铜的显色反应 ,在 p H4.5HAc- Na Ac缓冲介质中 ,乳化剂 - OP存在下 ,QADEAA 与铜反应生成 2∶ 1稳定络合物 ,λmax=565nm,ε=1 .1 2× 1 0 5L·mol-1·cm-1。铜含量在 0~ 8μg/2 5m L内符合比尔定律 ,方法可用于烟草样品中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合成一种新的显色剂(4,4'-二偶氮苯基-2-羧基-重氮氨基偶氮苯,BBDDAB),对镉、镍有灵敏的显色反应,最大摩尔吸光系数分别达到1.90×10~5L·mol-1·cm-1和1.56×10~5 L·mo-1·cm-1.镉镍在最大吸收波长在524和540 nm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0μg/mL.和0~0.32μg/mL.尽管两种络合物光谱重叠较严重,但采用分光光度法结合化学计量学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RBFANN)可实现镉镍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增敏光度法测定粮食中微量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Cl增敏碘 淀粉显色反应。NaCl用量为0 24g mL,H3PO4(3 97)为0.5mL的酸度条件下以KI还原KIO3与淀粉显色,λmax=483nm,λmax=2 7×105L·mol-1·cm-1。在483nm处,测得碘在大米、小麦和玉米中的回收率在96.3%~99.1%,RSD<2.5%。该法已用于大米、小麦、玉米等食品中微量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37±2)℃下,样品经0.07mol·L~(-1)盐酸溶液于pH 1.0~1.5避光振荡提取后,用2,6-吡啶二甲酸在100℃、pH 6.8条件下与提取液中的三价铬进行衍生化反应,衍生后的溶液经过IonPac CS5A分析柱(250mm×4mm)与IonPac CG5A保护柱(50mm×4mm),将三价铬衍生物和六价铬分离,再用1,5-二苯碳酰二肼作为衍生试剂在离子色谱柱后与六价铬进行衍生化反应,用紫外-可见检测器在波长365,530nm处分别测定三价铬和六价铬。三价铬和六价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500,0.1~5.0μg·L~(-1),检出限(3s)分别为10,0.1μg·L~(-1),加标回收率为80.0%~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0.52%~5.7%。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吡啶卟啉季铵盐即溴化5-[(4-N-苄基)吡啶基]10,15,20-(4-N-吡啶基)卟啉,探索了其合成、分离及纯化方法,用1H-NMR,UV,IR 和MS确证了其结构.新的卟啉试剂与Cu(Ⅱ)进行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沸水浴加热15 min形成1:1的络合物,λmax=426 nm,在0~0.10 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铜质量浓度关系符合比尔定律,ε=1.62×105(L·mol-1·cm-1),该法已应用于环境水试样中痕量铜离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铬(Ⅲ)—溴邻苯三酚红—乙基紫体系水相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若梅  刘鸿皋 《分析化学》1993,21(3):306-308
本文系统探讨了聚乙烯醇(PVA-124)存在下,铬(Ⅲ)-溴邻苯三酚红(BPR)-乙基紫(EV)体系产生的协同显色反应。在pH4.8~5.5 HAc-NaAc缓冲介质中,Cr(Ⅲ)-BPR-EV形成[EV]~-·[Cr(BPR)]型离子缔合物,λ_(max)=535 nm,ε_(535nm)=1.1×10~5L·mol~(-1)·mol~_(-1)·Cm~(-1),铬(Ⅲ)含量在0~7μg/25ml范围内吸光度遵从比尔定律,反应选择性好,用于污水中铬的测定得满意结果。根据络合物组成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氨酪酸与邻硝基酚的荷移反应。由实验得知,用二甲亚砜做溶剂,室温下反应10 min后,可生成稳定的1∶1型的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446 nm,氨酪酸的浓度在2~16μg/mL的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7×103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S=0.028μg·cm-2。用拟定的方法测定氨酪酸片的含量,回收率在97.0%~102.7%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