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浙江会展旅游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浙江会展旅游业的现状与优势,指出了面临的问题,进而从政府与会展企业角度提出了发展浙江会展旅游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浙江丹霞地貌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中部白垩纪盆地广泛存在丹霞地貌,诸如永康方岩、衢县烂柯山、江山江郎山、天台赤城山、新昌穿岩十九峰等, 它们占有山体造型奇特、植被类型多样、人文景观丰富等旅游资源优势, 具备很高的游览价值和观赏价值. 笔者认为, 当今可以从加强丹霞地貌风景区的开发利用工作来带动浙中旅游业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 鲜为人知的金华九峰山、浦江龙王山——方家岭、诸暨五指山丹霞地貌风景区均可列为重点开发利用对象.  相似文献   

3.
定义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主要由住宿、交通、餐饮、旅游吸引(物)、旅游商品和旅行社等企业组成,核心产业是旅游吸引(物)业,其产品即是六类企业产品的组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旅游产业结构特点,认为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中旅行社业不断萎缩,旅游商品业发展不足,仍处于旅游收入以住宿业为主、景点开发粗放的初级阶段,并提出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近几年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指出其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方向,从而使乌鲁木齐旅游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桐庐县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提出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 庐旅游业的思路 .  相似文献   

6.
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经济学测度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方法.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 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 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构建为6个活动组别计算模型, 运用模型对宁波市旅游业生态足迹进行测评, 结果表明: (1)2007、2010和2013年宁波市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分别为209.02、273.81和312.64m2; (2)宁波市旅游生态足迹的变化主要与游客的数量、消费结构以及游客旅游时所选择的旅游方式有关; (3)旅游交通生态足迹在这三年中的生态占用比重最大, 其次是餐饮生态足迹; (4)宁波市的区内旅游生态足迹空间分割率为74%, 区际和全球的分别为24%和2%. 交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安排, 以及加强区际间的联系, 是实现宁波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浙江省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和市际分异,探讨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进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整体呈现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市际层面呈现不均衡发展;(2)浙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区位等影响显著.针对浙江海洋经济战略,从海陆统筹等方面提出促进浙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旅游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古悠的丝路大漠,干旱的奇观异景,内陆的山体水景,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新疆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基于海外游客分布和旅游业创汇连续十五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新疆旅游业发展状况,并据此指出新疆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从法规建设、客源市场、资金筹集、宣传促销及旅游路线等几个方面提出新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东阳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不但数量大, 而且品位档次高, 文化内涵深邃源远. 本文以 其主体———教育之乡、建筑之乡 、工艺美术之乡的“三乡”文化为主题, 根据东阳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 件,在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开发的目标定位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与路线开发等方面, 对东阳旅游业的 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省淳安县旅游资源普查结果,针对其中的优良级旅游资源,从空间分布、属性及其景观构成要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依据淳安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探讨了旅游资源与旅游业间的关联度,强调了两者间既有"一致性",又有"非吻合性",分析了此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核心旅游资源"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良好耦合有利于乡村资源要素的整合,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得出浙江省整体及11个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借助耦合协调模型, 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程度. 结果表明 (1)2011—2020年浙江省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状态, 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协调逐步过渡到良好协调; (2)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属于乡村振兴主导型发展模式; (3)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4)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度、旅游文化服务功能以及人才引入等是影响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海宁市旅游资源丰富,钱江潮、鱼鳞石塘、海神庙、皮革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开发深度不足,旅游形象模糊.海宁市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产业带核心地带,随着钱江十桥等跨海大桥的建设,海宁市的区位将进一步优化,但在今后相当长时段内,旅游业的竞争将日益加剧,海宁市旅游业的结构升级亟待解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海宁市旅游资源要统筹规划,高标准开发,确立了海宁市作为浙北旅游增长极的地位,进行了旅游形象重新设计,并提出若干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3.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考虑海洋旅游发展程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海域环境条件等因素,构建旅游用海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官方渠道采集的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模型量化指标权重,根据TOPSIS法原理对沿海县(市、区)旅游海域质量进行排序并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海域等级。结果表明:(1)人均海洋旅游总产值、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海水质量指数3个评价因子对旅游用海质量影响显著,海水质量指数有反向影响。(2)2007―2016年,浙江省沿海18个县(市、区)旅游用海等级变动较大,“北强南弱”特征明显。(3)比较2007年标准,第二、三、四等级县(市、区)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五、六等级县(市、区)数量明显减少,旅游海域质量等级整体提高,等级数量变化与沿海县(市、区)海洋旅游发展态势和海洋生态环境变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DEA测度, 再运用空间自相关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 (1)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发展综合效率呈上升趋 势; (2)长三角地区城市旅游效率空间分异为规模效率主导型、纯技术效率主导型和规模技术双作用型, 城市旅游效率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 (3)长三角旅游发展效率影响因素排序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居民消费水平, 影响程度在浙、苏、皖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旅游资源普查于2002年4月至12月进行,采用国家旅游局提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即将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报批稿);整个普查工作包括技术培训、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结果统计和报告撰写等.在这次普查的基础上,对其中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进而概括了该类资源的特征,认为,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在杭州各类旅游资源中,数量虽不是很多,但价值极高;自身分布范围虽然有限,但牵连甚广,带动力强;自然、人文内涵相得益彰,以人文历史价值更显突出一些;类型多样,且各类中都有价值很高的单体;相关、组合资源多,且价值高;故应该处于枢纽的地位,可作为杭州市域整体区域旅游形象的代表.并提出若干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自2016年来,作为浙闽中心旅游城市的温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但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法未成体系,未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导致现有课程存在课程设计不规范、“游”与“学”不平衡及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在充分利用温州市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尤其是沿海旅游地质资源的基础上,对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分4个阶段进行规范化设计。这一课程设计思路对于促进研学旅行课程规范化、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质量和带动海岸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