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家、道家和禅宗确实均以不同的方式开辟出了走向审美生存的理路,但诸多在“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现代阐释”名义下对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言说,事实上是对审美现代性的严重误读。以审美的方式来回答、解决生命意义问题,只是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审美主义的重要面相,而不是审美现代性的圭臬。中国古代审美主义面对复杂生命之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撤退的姿态,这种无视尖锐繁复的内在生命张力的审美理想,与现代审美精神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3.
叶世祥教授的《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在研究路径上,注重问题意识和概念梳理;在学术观点上,新见迭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广阔的学术视野;在批评方法上,实现了理论思辨和感情体验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4.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5.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剧的现实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一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6.
7.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首开中国现代文学审美化先河。他强调"重文学自己之价值",从而奠立了文学审美自律体系的基石。他对审美独立的伸张就是对自由的呼唤和呵护。他先是用艺术,最后是用生命践行之。其实在审美主义者看来,艺术与生命本来就应该一而二,二而一的。王国维的审美主义思想对于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影响是怎么褒扬都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首开中国现代文学审美化先河。他强调"重文学自己之价值",从而奠立了文学审美自律体系的基石。他对审美独立的伸张就是对自由的呼唤和呵护。他先是用艺术,最后是用生命践行之。其实在审美主义者看来,艺术与生命本来就应该一而二,二而一的。王国维的审美主义思想对于整个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影响是怎么褒扬都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形态在最近几百年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背后隐藏着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从“天人合一”逐渐过渡到“主客二分”,从而也改变着人与世界的关系。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物质社会的原有面貌,同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特别是文化工业的兴起让人们的沦落到对世俗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中。这样,审美就应该承担起对现代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拯救。本文试图通过对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和局限的论述,来建立以“存在论”为核心的现代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0.
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艺术,是演讲者宣扬一种思想观念,也是演讲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因此,演讲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演讲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演讲的全过程,其内涵包括演讲内容的主题美、材料美、情感美,演讲形式的语言美、结构美、态势美。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构成完美的演讲艺术,只有深入探讨演讲的两个层面上的审美价值,才能不断提高演讲的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美学理论的表述形式由于时间潮流的冲刷而渐渐风化,这是我们面对黑格尔美学理论的困境。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我们试图采用话语表述策略来还原黑格尔的审美世界,从而初步证明审美的理论世界能够而且应该从政治性话语世界汲取能量和活力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中的美及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韵韵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4):33-34,36
科学美来源于自然美,科学美力图把握自然的统一与和谐,科学的最高境界是"真"与"美"的统一,科学史上的很多杰出发现都与美的启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窦娥冤》塑造了窦俄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歌。从人性美、悲壮美、雄奇美三个方面探讨窦娥形象的美感内质,不仅可以把握窦娥形象的本美,也可以认识其流变美。  相似文献   

15.
中性美是当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审美潮流,这种审美潮流带来了新的审美转向。本文从中性美这种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传统的审美积淀,探讨中性美出现的原因,以及在消费社会中带来的新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英国的经验派美学家最早从主体自身出发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夏夫兹博里提出,哈奇生、艾迪生、休谟、伯克等人继承了审美无关利害的思想。在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影响下,康德将"审美无利害"确立为一种美学原则。英国经验派美学提出的"审美无利害",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分化性特征。英国经验派美学家以此改变了单纯以德国理性派来研究美学的现代起源的观点,其地位和作用由此得到突显。  相似文献   

17.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的基本方式,这种源于《老子》哲学体道方法的审美体验方式具有心灵感受性、新颖独特性、主客共感性及思维想象性等特征。“味”所揭示的审美体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于古今文学艺术的创作都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因而,在今天,“味”这种审美体验方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