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塞莱公式与屏蔽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莫塞莱公式v=R(Z-1)2(1/1~2-1/2~2)的近似性质,指出它只对Z=17—28区间的原子才是比较准确的.本文论证了公式中(Z-1)里的数字1不是真正的屏蔽常数σ,从而认为不能把R(Z-1)2/1~2和R(Z-1)2/2~2理解成K与L光谱项.最后,计算出了K、L壳层的屏蔽常数σ、σ.  相似文献   

2.
用Newns-Anderson量子模型,计算了低能铯离子与涂有铯原子的钨表面(Cs/w(110))碰撞时,由于电荷交换引起的末态电荷态的分布与Cs/W(110)表面功函数及表面温度的关系,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符合得较好。同时,也给出了铯离子和原子与Cs/W(110)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粒子电荷态变化的全过程,并对两者作了比较.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有机锗(Ge-132)中的锗,线性浓度范围为0-1.25mg/mL,方法精度为1.2%,相对标准偏差〉2%,平均回收率为99.5%,杂质Pb和As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Pb用(NH4)2HPO4+Mg作改进剂,As用Pd作改进剂,特征质量分别为8.2pg和8p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2.2%,并讨论了有关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使用离子速度成像(Ion Imaging-Velocity Mapping)技术来测量光电子能谱及其角分布,对碘原子在277nm附近的(2+1)多光子电离过程I^*(^2P1/2)→I′(^1D2)6p[1]1/2→I^+和I(2P3/2)→I′(^3P0)6p[1]1/2→I^+进行了研究。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比,分辨率要好5倍,相对能量分辨率达到6%。还讨论了速度成像方法中速度分布校正和重构三维  相似文献   

5.
采用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研究盐卤中铯原子化行为和机理,建立了热解石墨管、KNO3-NH4NO3基体改进剂、18-冠-6、溴百里香酚蓝、氯仿萃取分离-GFAAS测定盐卤中铯的方法。用于测定盐卤中痕量铯,特征质量1.4×10-10g/0.0044A;加标回收率89%~105%;相对标准偏差4.13%。  相似文献   

6.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有机锗(Ge.132)①中的锗,线性浓度范围为0-1.25mg/mL,方法精度为1.2%,相对标准偏差<2%,平均回收率为99.5%。杂质Pb和As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Pb用(NH_4)_2HPO_4+Mg作改进剂,As用Pd作改进剂,特征质量分别为8.2pg和8p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2.2%,并讨论了有关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铯饱和吸收光谱随抽运光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铯饱和吸收光谱随抽运光强度变化的情况,特别是61/2F=4→63/2F′=5的谱线的变化行为.在线偏振光抽运、线偏振光检测的情况下,计入所有相关的Zeeman子能级之间的跃迁,考虑光抽运与饱和效应的共同作用,运用Runge-Kuta法则求解粒子数方程,计算得出的饱和吸收谱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还给出了较直观的物理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在时间标准发展史上,出现过一级时标如世界时、历书时,二级时标如日晷、刻漏和近代的机械钟、石英钟,但论最高精度和最高稳定的计时装置;当数50年代问世、70年代发展成熟的原子钟.还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就决定:以零磁场下133Cs铯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间的跃迁频率作为国际通用频率标准,与它相应的电磁波振荡9192631770个周期为1s.如今全球都以铯钟作计时标准.美国93年启用的7号铯钟,100万年误差不超过1s.我国自行研制的铯钟30万年误差也不超过1s,成为世界八大先进授时国之一,参…  相似文献   

9.
230—245nm范围内Cl原子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技术获得了Cl原子在230-245nm范围内的代振增强多光子电离光谱,共观察到26条谱线,其中5条是作者新观察到的,这些谱线对应从Cl原子基态到激发态的双光子跃迁。从中还观察到Cl原子在强电场中的Stark效应,发现在强场条件下,Cld原子绵基太^2P1/2^0和^2P3/2^0两能级之间的能工位移1.35cm^=1。而各电子激发态的Stark位移则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10.
高卫  柯熙政  刘海峰 《光学学报》2000,20(3):89-295
研究了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频标的黑体辐射频移(包括黑体辐射塞曼频移和黑体辐射斯塔克频移),推导了频移的计算公式,估算了室温下频移及其不确定度的大小,分析了黑体辐射频移对频标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室温下黑体辐射塞曼频移可达10^-15量级,在评定铯原子喷泉频标准确度时,需要对此项频移加以修正;2)在利用直流斯塔克效应估算黑体辐射斯塔克频移时,由直流极化率常数x的测量误差导致的黑体辐射斯塔克频移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铯原子饱和吸收光谱的简化装置。采用两镜腔型结构替代常规的四镜腔饱和吸收光谱装置,观测到稳定的铯原子D2线的超精细谱线,为激光频率稳定于铯原子的吸收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并对简化后的实验方案与常规的饱和吸收光谱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一套实用的铯原子喷泉光学系统的设计及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实现铯原子喷泉的过程及条件,并详细讨论了光路中各种光学元件对铯原子喷泉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对各种光学元件性能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一套用于进行激光冷却和上抛的铯原子喷泉的光学系统,使光强控制、失谐调整、光束开关、光束质量等多种参量的控制达到了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铯原子磁光阱,为实现铯原子喷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抽运光的强度对V型铯原子三能级系统电磁感应透明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双抽运光作用对电磁感应透明的影响,并利用光与原子作用的密度矩阵加以解释.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 关键词: 电磁感应透明 双抽运 铯原子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研究人员认为,在新一代原子钟中将利用锶原子。众所周知,现代铯原子钟走时误差为每5000万年不超过1秒,铯原子钟工作建立在测量铯原子辐射频率基础上,测量精度受原子热运动和辐射波长的限制。锶原子辐射波长比铯原子辐射波长短2个数量级,而最近发现的特性能快速使锶气体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  相似文献   

15.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含量硒中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化合物在电子、玻璃等工业部门用途广泛,对高含量硒中碲的测定通常是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或极谱法。本文详细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这领域中的应用。使用本方法不必从硒化物试样中分离碲。在0.6—1.2mol/LHCl介质中测定碲时,检出限0.08μg/mL,特证浓度0.15μg/mL1%,线性范围1—20μg/mL。相关系数0.9998。  相似文献   

16.
7月 20 日,日本NEC公司北美研究所的科研小组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宣布超光速光脉冲实验成功。 实验把激光射过一个长6cm密封着铯原子气的玻璃管,对铯原子气的状态进行调整后,在测量光从一端到另一端时,出现一奇妙现象。通常光通过这个6cm的玻璃管需要0.2ns,但现测结果显示,比这个时间提前62ns时光脉冲的波峰部分就出现在玻璃管的另一端。这就是说,本来在一 0.2ns的时间里应运动 6cm的光,在铯原子环境里跑了20m。 过去也曾有过超光速现象实验的报告,但这次超光速现象是表现在完整的光脉冲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友格-库塔法对多个方程组连续进行积分,提出了一种处理依赖于时间的Janes-Cummings模型,描述二能级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的耦合系数依赖于时间的JCM的哈密顿量为H=1/2ω0σ3+ω^+a^+a^+g(t)(σ+a+σ-a)h=1(1)这里,g(t)选择为时间上的一个脉冲g(t)=g0exp(-(t-t0)^2/2a^2),其中t0和a分别为脉冲中心和脉冲宽度,g0是一有量纲常数,  相似文献   

18.
段俊毅  王勇  张临杰  李昌勇  赵建明  贾锁堂 《物理学报》2015,64(2):23201-023201
用连续窄线宽激光器将超冷铯里德堡原子分别激发到47D3/2, 47D5/2精细态, 观察了处于里德堡精细态的铯原子向超冷铯等离子体自由演化的过程, 详细对比了不同精细态的铯里德堡原子预电离时间、电离速率以及等离子体的转化效率. 将里德堡原子快速转化为等离子体的过程解释为局域势阱内由预电离产生的电子与里德堡原子的快速碰撞导致的雪崩电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能量为1keV/atom的金原子簇和0.2keV/atom的铝原子簇轰击金薄膜产生的级联碰撞。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注入靶后的簇原子能量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在原子簇注入引起的级联碰憧中,簇原子除了将能量传递给靶原子外,尚有可能破加速。簇原子的最高能量可大于它的初始能量;分析了原子簇注入引起的多次碰撞效应,并用经典力学守恒定律计算了一个簇原子发生二次散射后的能量增益,用以解释注入原子的加速机制。  相似文献   

20.
V—舟石墨炉中原子化效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石墨炉中吸光度正比于原子吸收层的有效长度导出原子化效率的计算公式,基于两种方法求得的原子停留时间,计算了两种原子化效率(β1和β2)它们给出了在原子化阶段进入分析区分析原子总数的分数,测量了V-舟石墨炉内Ga和T1在不同原子化温度时β1和β2值,讨论了原子蒸气消失过程对原子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