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细管电泳离柱和柱端安培检测方式、不同形式电极在安培检测中的应用、安培检测在芯片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安培检测池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并预测了安培检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型安培检测毛细管电泳微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友谊  吴明嘉 《分析化学》2001,29(2):138-141
将电极、6cm分离毛细管、缓冲池、检测池集成于8.4×5.0cm有机玻璃片上,制作了一个毛细管电泳微系统。以碳纤维微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柱端检测了1×10-4mol/L多巴胺(DA),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检测限3.6×10-8 mol/L,线性范围5×10-7~1×10-4mol/L,并在该系统上分离了邻苯二酚(CA)和多巴胺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3.
吴明嘉  许莉娟 《分析化学》1995,23(5):604-607
本文介绍了自制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装置,此装置不用任何接头隔离高压电场,用碳纤维微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25μm毛细管上实现了儿茶酚,多巴胺的分离及亚硝酸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周伟红  吴明嘉 《分析化学》1995,23(3):343-348
本文对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方法中的安培检测进行了评述,安培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的特点,安培检测根据毛细管内径的大小有离柱安培检测和柱端安培检测,近年来脉冲安培分析法、化学修饰电极也已被引入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泳柱端安培检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毛细管电泳柱端型安培检测装置。以直径为6μm的碳纤维微电极为工作电极,在自组装的ACS-2000毛细管电泳仪上,考察了用不同内径毛细管分离时分离电压对背景噪声的影响。利用该装置同时测定了3种苯二酚的异构体。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柱端喷壁安培检测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刘志明 《分析化学》1998,26(6):786-791
提出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柱端喷壁安培检测池。它制作简单,操作容易,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用这种安培检测池,可以不使用微动平台很容易地将工作电极与分离毛细管出口对准。为评价该安培检测池的分析性能,用毛细管电泳柱端安培检测法分别检测了酚、儿茶酚胺和芳香胺。考察了电动进样时间、分离电压以及毛细管出口与电极的间距对响应电流和分离效能的影响。通过对酚和儿茶酚胺测定的重现性、浓度线性范围及检出限的考察,结果表明该安培池是精密可靠的。同时,用该安培池对标准加入于血浆样品中的多巴胺(DA)、去甲基肾上腺素(NE)和原儿茶醛(PA)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摘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电化学检测器,该检测器具有噪声低、基线漂移小、检测限低、整体体积小及便于现场使用等优点.在集成ITO电极的PDMS/玻璃毛细管电泳芯片上,利用多巴胺标准样品对该检测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的微机化安培法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细管电泳的微机化安培法检测胡深,李培标,程介克(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微电极;安培法检测;微型计算机安培法电化学检测器用于毛细管电泳有独特的优点,如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好,可以进行生物微环境电活性物质的分离检测[1,2...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检测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毛细管电泳柱端安培检测系统 ,对四个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检测。研究了工作电极、缓冲液及其 p H值、检测电压和分离电压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 ,4个酚在 5× 1 0 -6~ 5× 1 0 -4 mol/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 8.5× 1 0 -7mol/L  相似文献   

10.
毛细管电泳安培及电导检测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和电导检测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分别介绍了电导法和安培法与毛细管电泳的联接及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集成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了一种新颖的集成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此装置基于柱末安培检测法,将检测池集成芯片上,以自制的30μmPt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在几十年秒钟内实现了多巴胺、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三种神经递质的快速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分离检测黄连中的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以150 μm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考察并优化了影响分离和检测的条件.在8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50%甲醇(pH 6.0),分离电压15 kV,检测电位1.2 V (vs.Ag/AgCl)的条件下,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8min内获得良好分离.黄连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峰电流面积和浓度分别在1.0×10-5~2.0×10-7,1.0×10-5 ~8.0×10-8 mol/L,1.0×10-5~1.0×10-7 mol/L和1.0×10-5~2.0×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低达10-8mmol/L.方法应用于微波辅助溶剂提取黄连中生物碱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4%,RSDs≤3.8%,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友谊  林金明 《化学通报》2004,67(3):170-177
评述了芯片毛细管电泳各种电化学检测尤其是安培检测中工作模式、工作电极、分离电流的消除、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的毛细管电泳柱上安培检测装置。以碳纤维微电极为工作电极,在自组装的ACS-2000毛细管电泳仪上,测定了三种苯二酚的异构体: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在20min内达到了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速毛细管电泳安培法对甲巯咪唑(TMZ)及其制剂的测定进行了研究; 通过优化检测电位、毛细管长度和内径、分离电压、缓冲溶液等实验参数, TMZ在60 s内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 线性范围在2.00×10-3~2.80×10-5 mol/L, 检出限为3.50×10-6 mol/L; 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 1.2% (n=8); 该法可用于制剂中TMZ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自Woolley等首次报道集成于玻璃芯片上的微型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Chip-bas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amperometric detection,CE-AD)系统以来,CE-AD以其高效、高速、高灵敏度以及易微型化集成化等特点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芯片上实现柱端安培检测可用直接制作在芯片上的喷(镀)膜工作电极,或采用外置的壁喷式电极。前者集成化程度高,后者的工作电极可以更换,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芯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安培检测具有的高灵敏度、低成本、低能耗、易集成化便携化、与微加工技术匹配等特点,芯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μCE-AD)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μCE-AD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讨论了近年来在芯片的设计、集成化电极的制备、消除分离电压的干扰等方面的进展;同时介绍了利用分离电场拓展检测范围、阵列电极和阵列通道、化学修饰电极的应用、新型进样技术和试样预处理等方面的新成就;最后展望了未来μCE-AD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电化学预处理碳纤维的各种条件,如处理电压、处理时间、处理后稳定时间、溶液条件等对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找出的电化学预处理最佳条件是在2.0V进行1.5min阳极化处理并在缓冲液中保持10min.普鲁卡因在pH=4~5之间,利多卡因在pH=6~7之间有较低的峰电位.运用最佳条件,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在毛细管电泳上5min内可获得很好的分离和检测.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区带电泳柱端安培检测抗癌药物巯嘌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清  由天艳  杨秀荣  汪尔康 《分析化学》1999,27(10):1141-1145
报道了一种高效快速检测抗癌药物巯嘌呤的方法-毛细管区带电泳柱端安培检测。考察了巯嘌呤的电化学行为。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获得此药物的检测限为1×10^-7mol/L;线性赤5×10^-4-5×10^-6mol/;相关系数为0.995,重现性良好。并用该法检测了人尿样及牛血清蛋白中的巯嘌呤。  相似文献   

20.
毛细管电泳脉冲安培检测药物制剂中的氨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毛细管电泳三脉冲安培检测技术,同时测定了氨基酸注射液中具有电活性的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研究了三脉冲电位及时间、电解液的浓度、酸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对电泳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得到了最优测定条件。以铂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三脉冲电位为:E1-900mV,t1100ms;E2700mV,t2100ms;E3950mV,t3100ms,在15mmol/L的磷酸盐(pH=11)缓冲溶液中,上述两组分在10min内完全分离。测定色氨酸和酪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3~5×10-7mol/L和1×10-3~8×10-7mol/L,检出限分别为0.25μmol/L和0.17μmol/L(S/N=3);平行进样的峰电流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9%和3.3%(n=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