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水溶液中硫氰酸钨(Ⅴ)络合物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405 nm.在盐酸浓度为3.56 mol/L、离子强度为0.088 mol/L的溶液中,硫氰酸钾溶液浓度在0.018~0.088 mol/L范围内,与硫氰酸钨(Ⅴ)络合物的平均摩尔吸光系数△-ε呈函数关系.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4.计算出络合物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β1=40.73,β2=1.10×103,β3=2.40×104,β4=4.16×105,Δε1=9.33×103,Δε2=9.64×103,Δε3=9.93×103,Δε4=1.10×104(t=17.7℃).  相似文献   

2.
4—氨基—三氮唑树脂对铬(Ⅵ)的吸附,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4-氨基-三氮唑树脂(4-ATR)对Cr(Ⅵ)的吸附在pH=1时最佳,Cr~(3+)基本不被吸附。两者分离系数β_(CrVI/Cr~(3+)=5.52×10~3.静态饱和容量为179.4mg Cr(Ⅵ)/g树脂。用5mol/L HCl能还原洗脱。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速率常数k_(21·c)=1.59×10~(-3)S~(-1)、K_(25·c)=1.87×10~(-3)S~(-1)、K(30·c)=2.2×10~(-3)S~(-1);表观吸附活化能E_a=26.26kJ/mol;吸附热力学函数ΔH=6.16kJ/mol,ΔG~(298)=-15.1kJ/mol,ΔS~(298)=339.8J.mol·K.吸附机理表明4-ATR功能基上的N与Cr(Ⅵ)发生配位键合,配位摩尔比为1∶1.利用此树脂处理含Cr(Ⅵ)电镀废水,铬回收率可达95.7%。  相似文献   

3.
在低热固相条件下,由Ni(Ac)2·4H2O与双邻香兰素乙二胺Schiff碱配体(H2L,C18H20N2O4)反应制得了配合物NiL·H2O.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1H NMR进行了表征,用分光光度法在324nm波长下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稳定常数为7.43×105.  相似文献   

4.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在81-380 K之间的低温热容.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在81-328 K之间无相变和热异常现象发生, 在328-354 K之间发生固-液熔化, 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和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49.38±0.03) K, (34.279±10) kJ/mol和(98.13±0.05) J/(K·mol). 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苯氧乙酸嘧霉胺盐在80-325 K之间以标准状态(298.15 K)为基准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5.
在PH 7~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Co(Ⅱ)与1,4-双肼酞嗪(DHPH)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生成紫红色配合物,其组成比为o:DHPH= 1:1,最大吸收在5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4L.mol-1·cm-1,不稳定常数为2.1×10~-5,5~45μg Co/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某些药物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
以Tween-20为增溶剂,用直接光度法研究了汞与双硫腙络合物的组成,以及该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测得络合物的最大配位数为4,积累稳定常数分别为:β_1=3.77×10~4,β_2=8.03×10~6,β_3=7.75×10~9,β_4=5.60×10~(12)”。相应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1=3.98×10~4,△ε_2=4.18×10~4,△ε=4.25×10~4,△ε_4=4.35×10~4。  相似文献   

7.
依据钬(钇)-三溴偶氮胂(TBA)体系吸收光谱出现等色点的特征,推断配位反应为M+nL=ML_n。提出了由光谱数据求算溶液中游离配位剂摩尔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两个线性回归公式,用以求算配合物组成、摩尔吸光系数、稳定常数和配位体浓度。在pH3.80的HC1-NaAc介质中,钬(钇)与TBA形成1:2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03×10~5及1.10×10~5 1·cm~(-1)·mol~(-1),表观稳定常数(1gβ_2)分别为11.37及11.15。校正TBA的酸效应后。1gβ_2~(abs)分别为43.23及43.01。本法可在配位剂准确浓度不易得知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8.
丙烯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自行研制的烟雾箱实验装置, 研究了模拟实际大气环境臭氧浓度下(最小浓度6.6×10−8)臭氧与丙烯的反应动力学. 结合Model 49C-O3 Analyzer与GC-FID对臭氧与丙烯在282~314 K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常数进行了测定, 得到臭氧初始浓度为6.61×10−8、温度为282 K时臭氧与丙烯的反应速率常数为6.73×10−18 cm3•molecule−1•s−1. 并根据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常数, 求得该反应的阿仑尼乌斯方程为k2=(5.8±1.2)×10−15e(−1907±53)/T. 对比前人结果, 我们测得的速率常数偏小, 活化能偏高, 但速率常数的最大误差仅为11%, 活化能的最大误差为5%. 说明我们的研究设备在实际大气条件下是可靠的, 可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臭氧有关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新有机试剂 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与 Fe(Ⅱ) 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新显色剂 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PC)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及抗坏血酸存在下与 Fe(Ⅱ) 的显色反应。在 pH 6.86 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 Fe(Ⅱ) 反应生成稳定的带负电的 1∶3 的橙色配合物,其表观稳定常数为 5.5×1014,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9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96×104 L.mol-1.cm-1,铁含量在 0~0.8 μg/mL 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可用于铝合金中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7-碘-8-羟基喹啉-5-磺酸与钒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 0 .2 0mol·L- 1硫酸介质中 ,用过氧化氢作增敏剂 ,7 碘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Ferron)与钒 (Ⅴ )形成 1∶1的有色配合物 ,在 4 10nm处有最大吸收 ,其表观稳定常数为 4 .5× 10 3 ,摩尔吸光系数ε4 10 为 1.91× 10 3 L·mol- 1·cm- 1,钒浓度在 0 .10~ 2 0 .0 μg·ml- 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用于矿样中钒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4-硝基苯甲醇(4-NBA)在78 ~ 396 K温区的摩尔热容。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及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36.426 ± 0.088) K, (20.97 ± 0.13) kJ×mol-1 和 (57.24 ± 0.36) J×K-1×mol-1.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从热容值计算出了该物质在80 ~ 400 K温区的热力学函数值 [HT - H298.15 K] 和[ST - S298.15 K]. 用精密氧弹燃烧量热计测定了该物质在T=298.15 K的恒容燃烧能和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 (C7H7NO3, s)=- ( 3549.11 ± 1.47 ) kJ×mol-1 和 (C7H7NO3, s)=- ( 3548.49 ± 1.47 ) kJ×mol-1. 利用标准摩尔燃烧焓和其他辅助热力学数据通过盖斯热化学循环, 计算出了该物质标准摩尔生成焓 (C7H7NO3, s)=- (206.49 ± 2.52) kJ×mol-1 .  相似文献   

12.
用双系列线性回归法研究了Yb(Ⅲ )与 5 Br PADAP的络合反应 ,发现在 pH 9.6 6 ,30 %(体积分数 )的乙醇溶液中 ,Yb(Ⅲ )与 5 Br PADAP形成 1∶2的络合物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lgβ)为 7.58,最大吸收波长为 580nm ,摩尔吸光系数为 2 .0 9× 10 5L·mol- 1·cm- 1  相似文献   

13.
仲辛基苯氧基乙酸基本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5℃ ,利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仲辛基苯氧基乙酸 (CA 1 2 )在水中的溶解度S ,离解常数Ka,庚烷中的二聚常数K2 和水 庚烷两相间的分配常数Kd 。实验测得S =1 .40× 1 0 - 4mol L ,Ka=3 .0 2×1 0 - 4,K2 =3 .5 6× 1 0 2 ,Kd=4.0 6× 1 0 2 。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了邹氏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的方法,在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连续监测酶催化的底物反应过程,测定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失活的速度常数,并考察了底物的存在对酶失活的保护作用。同时,还比较了氨基酰化酶在不同浓度脲溶液中变性时失活和构象变化的速度。1mol/L,2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为1.62×10~(-2)S~(-1)和2.05×10~(-2)S~(-1),但是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3mol/L脲变性时,失活速度常数为2.56×10~(-2)S~(-1),而变性速度常数为3.72×10~(-3)S~(-1)。失活速度比构象变化速度快大约一个数量级。在4mol/L,5mol/L,6mol/L脲溶液中变性时,酶分子快速失活,而其构象变化速度常数分别为5.27×10~(-3)S~(-1)。5.47×10~(-3)S~(-1),5.56×10~(-3)S~(-1)。可见,在相同浓度的脲溶液中,氨基酰化酶的失活速度明显快于酶分子整体构象变化的速度。上述结果表明,含有辅基金属离子Zn~(2+)的氨基酰化酶的活性部位较酶分子的整体结构也具有一定的柔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以共价键相连的荧光素-卟啉二元分子.研究了荧光素酯与卟啉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能量及电子转移过程.分子间的荧光猝灭实验表明,当激发荧光素时,荧光素的单重态能量有效地传给卟啉,动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d)为1.3×10~(12)s~(-1)·mol~(-1)L.吸收光谱和NMR谱结果表明荧光素与卟啉间有基态相互作用,其静态荧光猝灭速度常数(k_s)为3.6×10~(12)s~(-1)·mol~(-1)·L.在二元分子中,当激发荧光素时,从荧光素到卟啉的单重态能量传递效率在0.90以上,速度常数为 1.2×10~(10)S~(-1)·mol~(-1)·L,溶剂极性对其影响不大.当激发卟啉时,在极性溶剂中发生了电子转移,其转移效率为0.51,速度常数为2.3×10~8s~(-1)·mol~(-1)·L.  相似文献   

16.
曲利本蓝-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利本蓝 (TB)与硫酸卡那霉素 (KANA)和硫酸妥布霉素 (TOB)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pH 2 .0~ 7.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蓝色离子缔合物。其最大显色波长位于 680nm(TOB)和 686nm(KANA) ,线性范围分别是 0~ 1 1 .0 μg mL(TOB)和0~ 1 3.0 μg mL(KANA) ,摩尔吸光系数 (ε)分别为 5 .32× 1 0 3(TOB)和 3.64× 1 0 3(KANA)L·mol-1·cm-1;最大褪色波长位于 5 88nm(TOB)和 5 90nm(KANA) ,线性范围均为 0~ 1 1 .0 μg mL ,摩尔吸光系数 (ε)分别为 1 .84× 1 0 4 (TOB)和 1 .1 1× 1 0 4(KANA)L·mol-1·cm-1。当用双波长叠加法时 ,ε值分别为 2 .37× 1 0 4 (TOB)和1 47× 1 0 4 (KANA)L·mol-1·cm-1。探讨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主要的分析化学性质。该方法用于市售药物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一些有用的信息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 .0 2 2× 10 2 3 mol-1;电子电荷 e=1.6 0 2× 10 -19C ;摩尔气体常数 R =8.315Jk-1mol-1;普朗克常数 h =6 .6 2 6× 10 -3 4 Js ;光速 (真空 ) c =2 .998× 10 8ms-1;1原子质量单位  1u =931.5MeV/c2 ;1道尔顿  1Da =1.6 6 1× 10 -2 7Kg ;1电子伏特  1eV =1.6 0 2× 10 -19J ;1bar=10 5Pa  10 5Pa =10 5Nm-2 ;1 =10 -10 m对于一个连续进行的一级反应 :A K1 B K2 C[B]t=K1[A]0 [e-K1 t-e-K2 t]/ (K2 -K1)第 1题瑞士的一个教师巴…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水溶液中硫氰酸钨(V)络合物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405 nm。在盐酸浓度为3.56 mol/L、离子强度为0.088 mol/L的溶液中,硫氰酸钾溶液浓度在0.018~0.088 mol/L范围内,与硫氰酸钨(V)络合物的平均摩尔吸光系数Δε呈函数关系。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为1:4。计算出络合物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β_1=40.73,β_2=1.10×10~3,β_3=2.40×10~4,β_4=4.16×10~5,Δε_1=9.33×10~3,Δε_2=9.64×10~3,Δε_3=9.93×10~3,Δε_4=1.10×10~4(t=17.7℃)。  相似文献   

19.
铜(Ⅱ)在0.1 mol*L-1 NaHCO3溶液中, 当有7-碘-8-羟基喹啉-5-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时, 于-0.55 V(vs.SCE)处有一个灵敏的二次导数示波极谱峰, 与没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时相比, 灵敏度提高近27倍.铜(Ⅱ)浓度在1.0×10-9~9.4×10-7 mol*L-1范围内, i″p与铜(Ⅱ)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7.8×10-10 mol*L-1, 用于水和尿样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实验表明 铜(II)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钠形成摩尔比为1∶2的络合物, 其条件稳定常数(K)为8.5×1011.  相似文献   

20.
偶氮氯膦-mA与钍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偶氮氯膦-mA同钍的显色反应。在0.06—0.18M盐酸介质中,偶氮氯膦-mA同钍形成一种绿色络合物。此络合物的摩尔比为1:2。最大吸收在685nm,摩尔吸光系数为1.04×10~5,络合物的表观不稳定常数为5.2×10~(-12)。在每25mL0—20μg的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