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基于杭州西湖区的家庭问卷数据,分析幼儿园、小学阶段的校外教育选择状况,及其出行的空间组织模式,并分类考察校外教育设施的空间服务特征.结论为:校外教育已成为城市的—种常态家庭活动;有限公共课外教育资源的空间集中布点,使得校外教育出行集中于双休日时段,并呈现机动化主导的混合交通方式.校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布局增加了城市空间组织成本,也突出了城市运行的家庭与社会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5年杭州"低氮城市家庭日常出行"调查问卷,选取家庭成员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度、就业单位性质、户籍和汽车保有量等因素,通过相关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研究杭州市家庭成员属性对日常出行排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家庭成员属性对日常出行排氮量有影响:成员一和二均在31~50岁时排氮量最大,家庭月收入超过15 001元时排氮量陡增,成员二的受教育程度对排氮量的影响大于成员一,成员一和二的最大和最小排氮量对应的就业性质不同,杭州城市户口的排氮量是农村户口的2.6倍,有车家庭出行排氮量是无车家庭的16倍;(2)按对出行排氮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家庭汽车保有量、出行方式、成员二受教育度、就业单位、年龄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密集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地域空间形态--城市群,培育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普遍策略,合理地组织城市群空间更是未来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交通方式的进步与城市群体空间演变的关系,通过分析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交通引导下的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城市现代化,都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经济过程",而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则表现出更多的空间特征,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动,区域结构具有内生性的振荡,如何适时转变便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课题.以日本为例,探究区域城镇结构变动的内涵.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国际经济环境、产业区位、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变动所引致的空间变化.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公司(企业)的空间组织与效应、产业技术升级与区域城市空间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杭州城西9个街区1 365份大型超市出行数据,利用居民个体属性、出行距离和土地利用特征3组变量,构建了多项逻辑斯蒂克决策模型,分析了街区土地利用特征对大型超市出行模式的影响.结论为大城市街区的“可达性提高”和“商住混合度增加”,可以明显提高大型超市出行的步行(2 km内)、自行车(4 km内)选择概率;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可鼓励大型超市出行的非机动化,但公交密度本身不足以抑制小汽车的选择.提出在“社区商圈”尺度中,有必要遵循空间组织的渐进规划思路,通过“土地利用-交通”一体化措施,优化大型超市的出行结构.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由城市的边界和门槛转型为城市的主体和纽带,沿江区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增长空间。研究聚焦杭州市主城区沿江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从岸线功能、开发规模、交通出行等角度分析发现,沿江区域职住空间表现出低复合功能、大规模开发等职住空间失衡特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沿江区域职住空间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对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沿江区域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江区拥有较高的职住指数,较好的配套公服设施,较低的通勤时间与距离成本。最后,提出了制定钱塘江沿岸职住建设导则、确立钱塘江沿岸职住分布体系、优化钱塘江沿岸职住支撑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由城市的边界和门槛转型为城市的主体和纽带,沿江区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增长空间。研究聚焦杭州市主城区沿江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从岸线功能、开发规模、交通出行等角度分析发现,沿江区域职住空间表现出低复合功能、大规模开发等职住空间失衡特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沿江区域职住空间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对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沿江区域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江区拥有较高的职住指数,较好的配套公服设施,较低的通勤时间与距离成本。最后,提出了制定钱塘江沿岸职住建设导则、确立钱塘江沿岸职住分布体系、优化钱塘江沿岸职住支撑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交车是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研究如何合理规划公交车的调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针对由于公交客流量易受天气影响、不同时间段客流量及其变化程度相差较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平高峰”因素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城市公交调度进行优化。模型由三个阶段构成,首先本文根据客流数据对公交的“平高峰”阶段进行定义,并验证其合理性;然后利用乘客在站等待时间与公交的各方面成本建立以乘客出行成本和公共交通的运行成本最小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最后将“平高峰”融入至染色体基因序列中,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不断迭代计算出最优公交调度方案。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平高峰”优化后的模型较于传统算法的乘客出行成本降低了13.75%且公共交通的运行成本减少1.7%,均优于传统算法。证明该方法对优化公交调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景点旅游流空间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重要旅游城市-杭州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搜集互联网旅游出行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研究了杭州市旅游流的空间网络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杭州市各景点趋于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区域;西湖等景点中心度较高,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旅游流网络中心势偏高,说明景点间中心度差异明显,客流量分布不均;杭州市区旅游流网络总体密度偏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摘要:在传统的公交网络最优路径算法中,往往只考虑了原地换乘,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出行路径的缺失.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乘客常常可以通过步行或骑自行车到相邻站点再换乘公交车的方式来实现最优出行.通过对换乘方式的分析,描述了乘客出行的完整路径;根据公交线路的关联情况和公交站点的空间位置关系,抽象出了关键换乘点;并依据关键换乘点的定义对公交网络进行了变换,继而建立起公交网络通达矩阵;最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考虑多方式换乘的换乘次数最少、所需时间最短的公交出行路径,为乘客提供更灵活的出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检视宁波市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组织,以期优化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式.以第一、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分布,研究发现:(1)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市域文化创意企业Moran’s I较小,集聚地未跳出经济商务中心;(2)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初现集聚态势,但局部集聚不显著;(3)宁波市推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政策成效一般,相较其他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组织初现显著集聚趋势,且集聚区位偏爱商务中心或创意源发生地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瑞安市为研究案例,从居民出行特征、交通环境状况等方面对我国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交通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有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短、出行方式依赖私家车、绿色交通弱和交通环境差等特征.城市发展的多元化和交通应对措施的相对落后是形成目前城市交通局面的主要因素.为优化中小城市的交通环境,应提倡慢行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建设,强化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共享单车凭借其高效便利的优势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普及,已成为轨道交通站点重要的接驳方式,但其供需失衡、乱停乱放等问题也给城市交通与环境带来挑战。利用厦门市共享单车及城市空间等多源大数据,通过Python、GIS解析共享单车出行的时空特征,探究轨道站域骑行特征及其来自土地利用、城市建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共享单车具有短时空距离利用的特征,为城市地铁站点的接驳交通提供了重要支撑;站点周边共享单车的接驳利用受城市多种因素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站点开发的阶段性和差异性;根据共享单车出行特征,轨道交通站点可归纳为四类,应根据站点的不同类型因站施策,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促进共享单车骑行,加强轨道交通站域开发。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小城镇的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新一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通过对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背景和形成机制的深入分析,小城镇的发展态势、方向随着发展动力的根本转变将会产生重大变化,小城镇分类与发展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以往的分类方法往往着眼于小城镇个体特征,而忽视整体区域空间类型的划分,本研究将尺度定位于浙江省域层面,从"城镇空间组织"、"自然生态条件"、"县(市)域发展水平的计量分析"三个方面分别划分类型,采用空间叠置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分析相结合,从而得到较为科学和合理的分类;综合考虑"城镇空间组织"、"发展模式"和"指引政策"三方面因素,对所划分出的小城镇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微观视角刻画影视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揭示影视经济活动的区位及因子.利用浙江影视企业2004、2008、2012、2017年POI数据进行核密度、Ripley’s K函数与地理探测器分析,刻画浙江影视企业空间组织,并甄别影响因素.从企业微观层面揭示中国第二大影视省份的影视经济活动空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印证了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指向的相关论断;但金华(横店)与宁波(象山)作为中国地方驱动的影视城破除了西方趋向大城市中心集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城市人防工程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城市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分析城市人防工程的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的基础上,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人防工程的数据库结构.根据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管理和施工的需要,建立了城市人防工程设备的承载力,辐射范围缓冲图、人口疏散隐蔽路线最佳路径、地下人防工程三维分析等几种空间分析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表示内容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实现了城市人防工程的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该模型在广州市人防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后,提高了广州市的城市人防工程的管理水平,促进了该人防办的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探讨如何实现中小城市高铁交通绿色换乘.以湖州高铁枢纽站换乘为例,通过调查总结得出,城市内部交通和高铁枢纽站换乘交通的出行结构有较大差异,不同规模城市高铁枢纽换乘方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城市的高铁枢纽绿色换乘比例较低.通过对比不同换乘方式的服务,得出实现中小城市居民绿色换乘的关键是能否提供便捷换乘的公共交通服务.针对中小城市的高铁枢纽换乘特点,提出适合中小城市居民高铁出行的绿色换乘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内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研究大多集中在规划实践领域,对于TOD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城市居民小汽车出行距离依然有待明确。基于南京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采用家庭所在地800 m范围内有无地铁站点定义TOD中“T”因素,以综合密度、混合度、步行评分作为“D”因素。在控制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家庭所在地位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Tobit模型,研究TOD对居民小汽车出行距离的减量影响。通过划分TOD、only-T、only-D、non-TOD等4类家庭居住地,分析边际效应发现,当“T”因素从无地铁站点变为有地铁站点时,小汽车出行距离降低19.6%;“D”因素每增加0.01,小汽车出行距离平均下降0.7%;当“T”与“D”因素综合作用时,小汽车出行距离下降43.4%。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从only-T向TOD、从non-TOD向only-D转变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市面临的风险趋向多元化、复杂化.从城市韧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规模-密度-形态-基础设施”四位一体城市韧性描述体系,分析了浙江省2000年至2020年间城市韧性的时空变化,并对城市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浙江省城市韧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城市规模韧性逐年下降,存在着城市规模安全的隐患;城市密度韧性呈下降趋势,全省常年处于生态赤字风险之中;城市形态韧性整体上有所下降,但降幅较缓;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呈螺旋上升趋势,且各城市间差距逐渐缩小.浙江省的城市韧性呈现出“西高东低”梯度化的空间格局,相同韧性类型的城市也有集中分布的空间特征.根据城市韧性描述体系的研究结果,将浙江省各城市划分为高韧性城市、中韧性城市和低韧性城市三类,并分别给出城市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意向与行为差异的原因和异质性,基于大中小城市、老中青群体1 263名居民的低碳出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组间平均边际效应(AME),分析了城市和群体间低碳出行意向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及群体差异。结果表明:有低碳出行意向与行为的居民比例仅为12.6%,有低碳出行意向而未向行为转变的居民占55.3%,意向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在一线城市和青年群体中尤为明显。从平均边际效应的结果看,有无私家车是导致一线、二线城市居民和中、青年群体低碳出行意向与行为不一致的关键因素。环境意识和主观规范对老年群体的低碳出行意向与行为一致性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所揭示的影响不同群体低碳出行意向与行为一致性的关键因素,可为低碳政策的异质化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