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Dane盐与不同取代的二苯甲亚胺环合,制备了11种未见报道的α-酰氨基-β-内酰胺,研究了二苯甲亚胺的取代基对成环反应的影响;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环合反应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取代常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环合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常数σ值呈负的线性关系,与甲亚胺的 pK(?)值呈正的线性关系。利用取代基的σ值和甲亚胺的pK(?)值可以预测同系列化合物成环反应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2.
Staudinger环加成反应合成新型反式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吡唑; Schiff碱;环加成; 单环β-内酰胺; 波谱性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青霉素、△ ̄3-头孢菌素和△ ̄2-头孢菌素等3种典型双β-内酰胺抗生素的构象与活性的关系,指出桥碳原子和与侧酰胺键相连的碳原子的构型是影响它们活性的重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4.
含2-苯基-1,2,3-三唑基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琴  邵玲  刘方明  解正峰  孙万赋  李锋 《有机化学》2005,25(9):1129-1132
寻找能口服、广谱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烯酮-亚胺环加成是最有效的合成方法之一. 在三乙胺与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Schiff碱的苯溶液中逐滴加入邻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酰氯或丙酰氯的苯溶液, 加热回流, 通过环加成反应得到含有2-苯基-1,2,3-三唑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的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 产物均为反式构型, 其结构由元素分析, IR, 1H NMR, MS以及NOESY谱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在一种手性固定相(键合在硅胶上的(R)-N-3,5-二硝基苯甲酰苯甘氨酸固定相)上一系列取代单环β-内酰胺对映体的直接分离,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容量因子k’,对映体选择性α和峰分离度P的影响,比较了具有不同取代基的β-内酰胺对映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张萍  王萍  李媛 《有机化学》2007,27(8):1031-1033
从苹果酸出发, 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 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和含不同取代基的Schiff碱1a1h反应得到8个新的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2a2h, 化合物2a2h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元素分析所确证.  相似文献   

7.
在三乙胺的作用下,将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丙酰氯与含1-苯基-3-甲基-5-氯/苯氧基-4-吡唑基的席夫碱通过[2+2]环加成反应生成8个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无论用旋光的还是外消旋的丙氨酸为原料制酰氯,反应后都得到反式构型的β-内酰胺产物,这一点由^1H NMR谱及^1H-^1H COSY、NOESY、HMBC、HMQC二维核磁谱得到确证。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谱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8.
双环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活性构象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霉素。Δ^3-头孢菌素和Δ^2-头孢菌素等3种典型双环β-内酰胺抗生素的构象与活性的关系,指出桥碳原子和与侧酰胺键相连的碳原子的构型是影响它们活性的重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明  毛文仁 《有机化学》1988,8(1):110-115
用Dane盐与不同取代的二苯甲亚胺环合, 制备了11种未见报道的α-酰氨基-β-内酰胺, 研究了二苯甲亚胺的取代基对成环反应的影响;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环合反应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取代常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环合收率与二苯甲亚胺上取代基的电性效应常数σ值呈负的线性关系, 与甲亚胺的pKa值呈正的线性关系. 利用取代基的σ值和甲亚胺的pKa值可以预测同系列化合物成环反应活性的相对高低.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抗生素,其结构特征具有β-内酰胺环的基元结构,该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立体化学研究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二茂铁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多样的性质,在生物和医药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二茂铁修饰的β-内酰胺是一类结构新颖且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将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述了近年来青霉烷类和头孢烯类β-内酰胺及单环类β-内酰胺这两大类含二茂铁取代的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9-吖啶基甲醛芳亚胺席夫碱分别与氯乙酰氯、苄氧乙酰氯在三乙胺作用下产生的烯酮发生[2+2]环加成反应和巯基乙酸的合环反应,合成了9个1-芳基-3-取代-4-(9-吖啶基)-氮杂环丁-2-酮衍生物L1~L6和2-(9-吖啶基)-3-芳基-1,3-噻唑烷-4-酮衍生物T1~T3,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和白细胞共同抗原活性筛选.结构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L4对肿瘤细胞HL-60(Leucocythemia人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79.4%.当样品浓度为20μg/mL时,化合物L5,L6和T3对细胞分裂周期磷酸酯酶Cdc25B(Cell division cycle 25B phosphatase)的抑制率分别为80.64%,99.75%和99.34%.当样品浓度为20μmol/mL时,化合物L6和T3对CD45(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白细胞共同抗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A的抑制率分别为86.12%和91.03%.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MEKC)法测定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舒巴坦的含量。电泳运行缓冲液为20 mmol/L硼砂缓冲液(pH9.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8 mmol/L。8种药物在15m in内达到基线分离。选择苯巴比妥作为内标,各组分浓度在50~6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2~0.9993;检出限4.8~26 mg/L;进样精密度RSD 3.0%~5.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制剂进行含量测定,回收率为100%~106%,含量测定结果与HPLC方法所得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化合物是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近年来还发现简单的单环β-内酰胺化合物具有抗菌或抑制β-内酰胺酶的作用,可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一条立体专一性合成3-羟基-4-取代-2-吖丁啶酮的路线,并以乙酰氧基乙酰氯和亚胺为原料,在三乙胺存在下,经环合加成得到标题化合物,除5a、5b外,其余均属首次合成,研究了亚胺上不同取代基对环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和氧化脱N-芳基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Ce(Ⅳ)氧化含巯基(-SH)的化合物能产生弱发光,且Rh6G能大大增强此弱发光,由此建立了测定头孢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FIA-CL分析法.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经测试,几个典型的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发光强度均在1.0×10-8~1.5×10-5 g/mL范围内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头孢哌酮钠和头孢拉定的化学发光特性具有突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10年来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等现代分析技术在检测动物性食品和环境样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LC-MS/MS法检测牛奶中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牛奶中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提取、氮吹、HLB柱净化后,经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100 mm×2.1 mm,1.7μm)分离,以乙腈和体积分数0.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14种化合物在8 min内分离效果良好。方法的定量限均低于2.5μg/L,在2.5~25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通过2,10,100μg/L 3个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回收率为73.2%~109.8%,RSD%为1.5%~12%,方法满足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苯并硫氮杂卓-β-内酰胺化合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广谱抗生素药物.它的抗生素生理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为使该类化合物更具生理活性和优良药效,合成了五种新的1,5-苯并硫氮杂卓-α-恶唑烷酮-β-内酰胺衍生物,并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光谱(1R)及元素分析确定了其衍生物结构,分析和讨论了该类衍生物的光谱特征及其规律,确定了该类衍生物结构的分析判据.  相似文献   

20.
首次报道了以芳香炔醛为起始原料,通过二聚反应、氧化反应、Michael加成及内酰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芳炔基取代的新型四元β-内酰胺类化合物,收率57.6%~72.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