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5种药剂对银杏叶枯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中,用含药培养基法,抑菌圈法和孢子萌发法观测杀菌剂加瑞农,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可杀得,扑海因对银杏叶枯病的3种主要病原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盘毛毛菌(Pestalotia ginkgo Hori),炭疽菌[Collel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扑海因对细交链孢菌和盘多毛孢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都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对炭疽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对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影响绛红色小单孢菌孢子同步萌发的因子有营养、p H、温度、密度、溶氧等 ,试验结果表明 :p H6 .7~ 6 .8、温度 36℃、孢子密度以 1× 1 0 9个 / ml为宜 ,溶氧及一些生长因子 ,特别是甘氨酸、缬氨酸、丝氨酸 ,对该菌孢子萌发也是相当重要的因子 .  相似文献   

3.
用三十烷醇的水溶液对绳江蓠藻体和孢子进行浸泡处理,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三十烷醇对绳江蓠藻体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孢子的附着有不良影响,使孢子的附着率明显降低。对藻体生长的适宜浓度为1~4ppm,对孢子萌发生长的适宜浓度1~8ppm。在使用中以1ppm为宜。  相似文献   

4.
应用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1年生互叶白千层实生苗在水分胁迫下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处于亏缺状态时,相对茎生长、高生长、生物量增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而下降,但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在渍水状态时生长和生理指标都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互叶白千层具有较强的耐水能力.  相似文献   

5.
玉米纹枯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很多玉米主产区最重要的病害,而武夷菌素(w uyiencin)是来源于不吸水链霉 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 wuyiensis的一种微生物源类杀菌剂.本研究测试了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武夷菌素的PDA培养基上,玉米纹枯病菌生长缓慢,菌丝分支致密且部分菌丝尖端出现原生质体渗透;菌丝致病力下降.随着武夷菌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菌丝受抑制程度加重,在培养后期,菌株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下降.当武夷菌素质量浓度为50 m g/L时,玉米纹枯病菌菌落直径减少75%以上,菌丝致病力降低达99%,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分别降低67%和61%.武夷菌素可显著抑制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发育,在玉米纹枯病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武夷菌素对田间玉米纹枯病的有效防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银杏叶枯病发生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8年~2000年在桂林市雁山区、灵川县、兴安县、全州县等银杏种植区,自始见病斑起,用对角线法随机取点,每点标定4株银杏结果树,每树确定一个树枝,按病情分级标准,每月15日左右观察和统计标定树枝上不同级别的叶片数,然后算出树上标定枝叶的病情指数,分析银杏叶枯发生规律;根据银杏品种、树龄、雌雄株,以及施肥状况、坡向、叶面追肥等不同进行调查;探讨它们与叶枯病发生的关系。结果是银杏叶枯病在桂北产区,始发期在4月中下旬,较明显的2次发病高峰分别在6月15日前和8月15日前。银杏的特枯病在桂北产区,但温度和降雨量是决定叶枯病发生和消长的主要因素。培育良种壮苗、选择立地条件良好的地块建园,加强水肥管理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光照条件对紫叶观赏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紫叶观赏稻茎、叶、分蘖等性状的生长差异,制定紫叶观赏稻种植技术,拓宽其应用途径。选取叶色为紫色的观赏稻品种B151和GY7作为试验材料,模拟家居庭院光照条件,设置正常光照、遮阳网下和墙边3个光照处理,以及分蘖前期和分蘖中后期2个移动时间处理。通过对叶色、叶片数、叶面积、剑叶性状、分蘖、有效穗、株高、抗逆性等性状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光照时间的缩短和光照强度的减弱,导致紫叶观赏稻分蘖数、叶片数、有效穗减少,叶片紫色变浅,剑叶长宽增加,剑叶夹角增大,叶片披垂,稻株仍具有较强的观赏性,适宜在家居庭院中种植。  相似文献   

9.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湿地松幼苗、幼针叶,火炬松幼针叶和紫茎泽兰叶片次之,湿地松幼根、老针叶,火炬松老针叶,水花生和小麦叶片最不敏感。根据生测材料的敏感程度及表现症状的特异性分析可知,用湿地松、火炬松幼苗和幼针叶作生测材料较好,比较针刺法、浸渍法和涂抹法等几种生测方法表明,用针刺法接种毒素效果最好,其反应速度快,用量少,症状明显。因此建议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检测中,以湿地松或火炬松幼苗或幼针叶作为材料,采用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用4倍于叶重体积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提取20min,用2倍于提取水溶液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茶叶中茶多酚提取效果最好,其平均浸出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11.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层析分离及紫外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测为导向,采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相结合,从松针褐斑病菌发酵液中分离出3个致毒活性组分m,p和q。经薄层层析检验可知m,q在A,C两个展开系统中R,值一致,分别为0.57和0.75,且m,q展开后在254nm和365nm紫外光下都呈蓝色荧光,基本认为m和q是同一组分;p在365nm紫外光下为黄白色荧光,在A、C两个展开系统中R,值分别为0.46和0.66。层析分离的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可能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毒素物质。对m和p两组分进行紫外扫描的结果显示,m,p分别在波长210nm和208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365nm和254nm紫外光下无吸收或吸收很弱。高效液相分析显示:m,p都不是纯物质,在210nm检测波长下,m有3个吸收峰,保留时间分别为2.41,3.80和16.68min,p有4个吸收峰,保留时间分别为2.46,3.75,12.00和17.25min。研究结果表明组分m和p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学物质,要获得纯物质还需进一步分离。  相似文献   

12.
稻瘟菌产孢和生长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稻瘟菌131株系的一个突变体H6鉴定出一个控制产孢和生长的基因,突变表型测定结果表明H6为产孢缺陷兼生长缓慢型突变体。Southern 分析表明,此突变是由转化质粒单拷贝插入的结果。将H6与相反交配型蓖株1528有性杂交,分离出21个子囊孢子,突变表型与野生表型比例为1:1,表明此突变表型由单基因控制,潮霉素,抗性与突变表型共分离表明外源质粒手稿到基因的编码区,通过质粒拯求获得插入位点侧翼基因组序列,部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显示其与其他已经报道的基因没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申东  牟春林  何萍  左龙舟  郑文佳 《贵州科学》2012,30(2):62-66,71
投叶量是珠形茶造形工艺最关键的制茶因子之一,为了探索珠形茶造形阶段的合理投叶量,把3个造形阶段按A、B、C排定,分别采用多种投叶方式进行试验设计,通过对比并分析3个造形阶段的不同投叶量对珠形茶造形工艺的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珠形茶第一阶段造型的投叶量分别为3kg,第二阶段造型5kg,第三阶段造型8kg。在此投叶量下加工造型,不仅操作更易控制,且更利于珠形茶成形率和外形紧结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