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室温下纳米氧化锌新相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常温常压下,用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修饰剂,成功地合成了粒度分布窄、平均粒度为4.0nm的氧化锌纳米微粒,其晶体结构与文献报道在高温高压(450℃,6×108Pa)下合成的体相ZnO具有相同结构.EXAFS实验结果表明,纳米Zn-O的键长比体相发生收缩,Zn原子周围的氧配位数减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缓慢滴加焦磷酸钾的硝酸溶液到钼酸铵溶液中制得了大颗粒磷钼酸铵(AMP)。研究了AMP的成核速率(G)与晶体生长速率。与晶体生长速率相比成核速率的反应级数更高。最初,大颗粒磷钼酸铵的结晶过程处于相变反应控制的动力学区域,此时溶液的过饱和生成速率比过饱和消除速率高。晶体线生长速率与溶液的过饱和度先增加后降低。在滴加中期,过饱和消除速率增长到与其生成速率相当。在滴加后期,晶体成核速率快速增高,而晶体的线生长速率下降。晶体的成核速率成为过饱和消除的唯一控制步骤。因此,AMP成核大部分是在首先接触到滴加液的局部溶液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Fe3O4纳米微粒是一种制备磁性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Fe3O4纳米微粒不稳定,极易氧化成γ-Fe2O3,其磁化强度也会明显降低[1-2]。铁氧体还易为酸溶解,化学反应式为:MFe2O4 8H M2 2Fe3 4H2O式中M为Fe、Co、Mn等二价金属。在Massart法制备酸性离子型磁性液体的方法中,采用了Fe(NO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介质,采用有机化合物热分解的方法制备了尺寸和结构均可控的金属Ni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介质制备的Ni纳米微粒具有立方相结构,而以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介质制备的Ni纳米微粒具有六方相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原料浓度的不同所制备的纳米微粒具有不同的粒径.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离子液体不但作为反应的介质而且作为修饰剂修饰在了Ni纳米微粒的表面,从而有效地阻止了Ni纳米微粒的团聚和氧化。  相似文献   

5.
硬脂酸镉在纳米尺寸CdS微粒制备中的作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dS和CdSt2 同阳离子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尺寸CdS微粒具有“三明治”结构 ,并且是尺寸可控的 ,在制备过程中硬脂酸镉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三明治”CdS纳米微粒易于分离并不易被空气所氧化。对自组装“三明治”CdS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室温离子液体中银纳米微粒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化学还原方法在室温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中制备了金属银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微粒具有立方相结构,粒径约为20 nm.离子液体不但作为反应的溶剂而且作为修饰剂修饰在银纳米微粒的表面,从而有效地阻止了银纳米微粒的团聚.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无水的氯化钕和氯化钇及硅粉作为起始原料,在高压釜中在650 ℃的温度条件下,通过还原-硅化途径成功地合成了硅化钕(NdSi2)和硅化钇(YSi2)。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他们分别是四方相的二硅化钕和六方相的二硅化钇结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他们的平均粒径分别是40 nm和60 nm。样品的光致发光结果说明他们在波长分别为441 nm和366 nm处能发光。热重曲线显示他们在流动空气的介质中在550 ℃以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胶-凝胶法首先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氧化锡晶种膜,之后采用溶剂热法在其上生长了致密的氧化锡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氧化锡薄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构成薄膜的氧化锡晶粒具有四方锡石结构,尺寸在7~10 nm之间。表面活性剂在溶剂热反应过程中对薄膜生长的研究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以显著提高薄膜的质量。对所制备的氧化锡薄膜进了气敏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和的测试条件下,如室温、常压、干燥的空气背景等,该氧化锡薄膜对二氧化氮气体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检测限为0.5μL·L-1。  相似文献   

9.
在有机介质液体石蜡中,以金属锡和硫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快速地制备了SnS纳米微粒,并提出了可能的形成机理.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产品进行了形貌、组成和结构表征,并在室温下研究了其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银纳米颗粒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李国平  罗运军  谭惠民 《化学学报》2004,62(12):1158-1161,MJ05
以硝酸银为原料,硼氢化钠为还原剂,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兼稳定剂,制备出粒径分布范围在4~7mm的银纳米颗粒.实验发现,其他条件相同时,银纳米颗粒的粒径随着Ag^ /树形分子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树形分子代数越高,所起的模板作用越显著.还研究了溶液pH值的影响,发现当溶液pH值在7左右时,可以制得粒径较小、分散性较好的银纳米颗粒.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T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银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氧化铅粉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碳酸铅,在此基础上通过高温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铅。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碳酸铅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5h,反应物浓度0.5mol/L,反应物摩尔比为1:6。热分解制备氧化铅的条件为420℃下分解3h。运用TEM对合成的碳酸铅形态及颗粒尺寸大小进行表征。TEM图像表明,制备的碳酸铅为斜方晶体,粒径为1μm-15μm,纳米氧化铅为球形,粒径为1nm-15nm。  相似文献   

12.
CuO/活性炭和Fe2O3/活性炭催化还原NO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志明  赵震 《应用化学》1996,13(4):77-79
CuO/活性炭和Fe_2O_3/活性炭催化还原NO高志明,赵震,杨向光,吴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活性炭,还原,NO,氧化铜,氧化铁目前,对固定源的NO处理是采用V2O5/TiO2作催化剂,NH3作还原剂的选择催化还原方...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氧化钕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Nanometer-sized neodymium oxid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humid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effects of nanometer -sized neodymium oxide on catalyz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hexogen (cyclotrimethylenetriamine, RDX) and absorbent powder (nitrocellulose absorbed nitroglycerin, NC/NG)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DSC method. The mechanism of these catalytic reactions has also been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anometer-sized neodymium oxide can catalyze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RDX and NC/NG eff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urther suggest that nanometer-sized neodymium oxide is a potentially useful combustion catalyst of nitroamine propellant.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一种新型改性活性炭负载FeCl3催化剂(MAC-FeCl3),并通过红外光谱及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在MAC-FeCl3催化下,β-萘酚与醛在PEG200中,于120 ℃反应60~120 min,合成了一系列氧杂蒽类衍生物,收率为79%~93%。 该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环境友好。 制备的催化剂性能稳定,使用4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5.
纳米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铝为原料通过超声的方法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纳米级聚硅酸铝铁絮凝剂(Nano-PAFSI),考察了其投加量、pH值、搅拌强度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混凝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产品纳米聚硅酸铝铁(Nano-PAFSI)比普通聚硅酸铝铁处理废水效果更佳.对印染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7.8%,色度去除率为94.6%,CODCr去除率为55.1%.  相似文献   

16.
洪梅  李华倩  冉鸣 《化学教育》2019,40(7):94-96
用Fe2O3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发现其催化效果微弱,与文献比较严重不符。据此,阐述了Fe2O3在化工生产中的催化性能及其催化作用机理,指出不同晶型Fe2O3的催化剂性能差异较大,并分析了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时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γ-Fe2O3晶型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而长期保存的Fe2O3粉末经灼烧30 min后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对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的Fe2O3. TEM观察发现, 添加聚乙烯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碳纳米管对Fe2O3的有效负载, 未添加聚乙烯醇两者出现物相分离. 聚乙烯醇均匀吸附在碳纳米管表面, 增强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 其疏水基团与碳纳米管以范德华力结合, 其亲水基团与Fe2O3·nH2O结合, 对碳纳米管有效负载Fe2O3起到了桥梁作用. 在样品煅烧过程中, 聚乙烯醇熔融后均匀地包裹在碳纳米管表面上, 进一步阻止了两者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分离.  相似文献   

18.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erovskite-type mixed oxide PbTiO3 supported cupric oxide was synthesized as a catalyst for NO de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techniques such as XPS, XRD, H2-TPR before and after NO decomposition reactions.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were tested with a fix-bed micro-re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bTiO3 was inactive for the reactions, but 1wt % Cu/PbTiO3 catalyst gave fairly good activities for NO decomposition at temperature as low as 473 K. Copper species were found well-dispersed but weakly interacted with the support before NO decomposition, and the NO decomposition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pper species, which became Cu(Ⅰ) and most probably incorporated into surface crystal lattice of the nano-sized PbTiO3. In NO reaction, a large amount of oxygen atom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NO penetrated into the nano-sized PbTiO3 support and caused small expansion of crystal lattice. The transport of oxygen between the copper species and the catalyst support may be helpful to speed up the kinetic regeneration of active metal sites from oxygen occupancy and resulted in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固载氯化铁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訾俊峰  朱蕾 《化学研究》2001,12(4):39-41
研究了以活性炭固载氯化铁为催化剂 ,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检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 ,结果表明 :当柠檬酸用量为 0 .1mol时 ,正丁醇用量为 0 .5mol,催化剂用量为 4g ,在回流温度控制反应时间为 2h ,其酯化率可达 95 .7%  相似文献   

20.
熊晓丹  孙丹  伍晓春 《化学教育》2016,37(17):66-68
Fe(OH)3胶体的制备是中学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由于实验过程需要加热而耗时较长。从理论与实验的角度证实了使用MgO可促进Fe3+水解形成Fe(OH)3胶体。该方法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无需加热,实验成功率高及实验现象明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非常适合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