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含时波包动力学方法在GHNS势能面上计算了总角动量J=0时H+Cl2体系初态确定的累积反应几率,讨论了平动能、Cl2振动和转动激发对反应几率的影响;并且讨论了H+Cl2体系的波包运动特征.在一定的平动能范围内,Cl2的振动激发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而Cl2的转动激发特别是第一转动激发能够加快反应.这些结论和反应是早势垒反应的事实是一致的.由于Cl2是由两个较重的原子组成的,振动和转动态能级密集;同时由于是早势垒反应,能垒较低,波包在运动过程中在两侧的势垒壁之间发生多次反射致使波包发生很大范围内的干涉,需要较多的网格点才能正确地描述体系的波函数.这两个因素使得此体系的计算量较一般三原子体系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用量子含时波包法研究了D2在镍表面顶-桥位上离解吸附量子动力学.计算了不同入射动能及初始振转态的离解几率.讨论了分子的同核对称性、转动取向和振动激发对离解几率的影响,并与其他理论计算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D+CH4反应的SVRT含时波包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Jordan和Gilbert势能面,用SVRT(semirigid vibrating rotor target)模型,对D+CH4反应进行了含时波包动力学研究,计算得到了不同初始振动转动态的总反应几率、积分散射截面和热速率常数.计算结果与H+CH4反应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曲线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通过对j=0时,v=0、1、2的反应几率的计算,看出H-CH3的振动激发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几率,而反应阈能明显降低,说明反应分子的振动能对分子的碰撞反应有重要贡献.对v=0时,j=0、1、2、3的反应几率的计算,得出转动量子数j的增大也会使反应几率有较大的提高,但反应阈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Cl_2+2HBr=2HCl+ Br_2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取6-311 G**基组,细致研究了反应Cl2+ 2HBr= 2HCl+ Br2的机理,求得一系列四中心和三中心过渡态.双分子基元反应 Cl2+ HBr→ HCl+ BrCl和 BrCl+ HBr → Br2+ HCl的活化能(138.96和 147.24 kJ· mol-1)小 于Cl-2,HBr和BrCl的解离能,从理论上证明了标题反应将优先以分子与分子作用形式 完成.将其应用于从HBr中回收溴,以Cl2直接与HBr气体反应,生成的含溴混合气体, 经冷凝并以四氯化碳吸收分离得到液溴和盐酸;溴的回收率大于96%,其含氟量小于 3.0%.提供了运用基础理论解决生产中难题的成功例证.  相似文献   

5.
在束-气条件下,通过检测反应产物的化学发光光谱,研究了亚稳态He(2~3s)原子与甲烷、氯代甲烷(CH_nCl_(4-n),n=1~3)反应中的解离激发动力学过程.观察到反应的主要激发态碎片CH(A~2Δ)、CH(B~2Σ~(-))、CH(C~2Σ~+)、H和CCl(A~2Δ),用参比反应测定了发光碎片的形成速率常数。对CH(A,B)光谱的计算机模拟获得了CH(A~2Δ,v′=0~2)和CH(B,v′=0)的振转分布。该反应的可资用能绝大部分转移成产物的平动能,且He(2~3s)与甲烷及氯代甲烷反应形成CH(A~2Δ,v′=0)的转动分布不同,前者为单Boltzmann分布,后者则在低转动能级上转动温度比高转动态低,近似可用双Boltzmann分布描述,对上述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Jordan和Gilbert势能面,用SVRT(semirigidvibratingrotortarget)模型,对D CH4反应进行了含时波包动力学研究,计算得到了不同初始振动转动态的总反应几率、积分散射截面和热速率常数.计算结果与H CH4反应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反应几率随平动能的变化曲线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通过对j=0时,v=0、1、2的反应几率的计算,看出H-CH3的振动激发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几率,而反应阈能明显降低,说明反应分子的振动能对分子的碰撞反应有重要贡献.对v=0时,j=0、1、2、3的反应几率的计算,得出转动量子数j的增大也会使反应几率有较大的提高,但反应阈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的正辛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钍的机理。在未控制离子强度下,萃取平衡反应为:Th^4++Cl^-+3(HA)2(o)→ThClA3(HA)3(o)+3H^+。在控制离子强度为1.0mol/L时,萃取反应为Th^4++2Cl^-+3(HA)2(O)→ThCl2A2.(HA)4(P)+2H^+。用饮和法确定的萃合物组成为ThClA3.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步辐射和超声射流技术产生了团簇离子(CH_3CN)_m(C_2H_3Cl)(m≤4,n≤4)及C2H3ClCN+,C2H2ClCN+由(CH3CN)(C2H3Cl)+经团簇内离子。分子反应生成,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使H3C-CN键断裂。abinitio计算表明C2H3ClCN+离子是稳定的。同时测得了它们的电离势.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meso四苯基卟啉(H2TPP)吸附在AgCl溶胶表面的吸收光谱。实验表明,当pH=2.0~6.0时,H2TPP吸附于AgCl溶胶表面以卟啉二酸H4TPP2+存在;当pH=6.75~11.0时,H2TPP吸附于AgCl溶胶表面发生络合反应,生成二价银络合物Ag(Ⅱ)TPP,并且络合反应的速率随pH值的增大而加快。  相似文献   

10.
用三原子模型的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Cl与C2H6(v=0,j)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反应产物HCl的角度分布基本上为各向同性,其振动分布处于基态,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对反应轨线的研究表明,该反应为一直接反应,而且反应碰撞在低及高的碰撞参数下的机理不一样,在低碰撞参数下反应碰撞是直接完成的,产物HCl以向后散射为主,转动基本上是冷的,但比高碰撞参数下的热。在高的碰撞参数下则生成短寿命的碰撞复合物,产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原位”发射红外光谱技术,在280℃,0.5MPa反应条件下,对于Cu/ZnO/Al2O3催化剂 CO+H2CO+H2+CO2反应体系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结果表明,CO|H2反应体系中,CO插入表面-烷氧基的金属-碳键可能是生成碳二以上醇的反应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在SPK势能面上应用广义牛顿变分法(GNVP)和振幅密度衡量法(MMAD)对于反应系统Cl+H2→HCl+H态-态之间反应几率的三维量子力学计算。总反应能量从9kcal.mol^-1至16kcal.mol^-1。对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为了同超球谐密耦合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还对总反应能量19kcal.mol^-1的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H+ClF体系的准经典轨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从头算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拟合得到的LEPS型势能面对H+CIF体系进行了准经典轨线研究主要研究了相对平动能,转动激发态对反应的影响及产物的振、转能态分布和通道竞争,并得到了实验定性相符的结果,动态计算的结果则支持了前人关于生成HF通道存在着直接型和迁移型两种机理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4种C7H7Cl异构体在70eV电子轰击下产生的[C7H7Cl]^2+、[C7H6Cl]^2+.和[C7H5Cl]^2+ 3种双电荷离子的电子捕获诱导解离(ECID)反应。分子离子的ECID反应明显的邻位效应,表明其结构仍保持中性分子的结构特征;而由各异构体产生的[C7H6Cl]^2+.和[C7H5Cl]^2+离子异构化成同一结构。3种双电荷离子ECID反应的产物与离子所带电子的奇偶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2,5-二叔丁基对二甲氧基苯(1)在CF3CO2H,n-C3F7CO2H或AlCl3-CH2Cl2体系中易发生去叔丁基化反应,而强质子酸HI(aq),HBF或CCl3CO2H中不发生此反应。在前一类体系中,都可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较强的阳离子基1^+的EPR信号,而在后一类体系中则无此信号。动力学测定表明,受物1与三氟乙酸的反应表现为三级动力学,其中1为二级,CF3CO2H为一级。这些结果揭示了去叔  相似文献   

16.
酸度对AgCl溶胶表面吸附H2TPP的化学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洁  牟春博 《化学研究》1999,10(1):34-36
讨论了meso-四苯基卟啉(H2TPP)吸附在AgCl溶胶表面的吸收光谱。实验表明,当pH=2.0 ̄6.0时,H2TPP吸附于AgCl溶胶表面以卟啉二酸H4TPP^2+存在;当pH=6.75 ̄11.0时,H2TPP吸附于AgCl溶胶表面发生络合反应,生成二阶银络合物Ag(Ⅱ)TPP,并且络合反应的速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快。  相似文献   

17.
用从头计算法辅助以能量梯度法优化了反应C2H2^++H2→C2H3^++H的过渡态,用福井谦一的理论求出反应途径,用反应途径哈密顿理论及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计算以应途径的动力学性质和反应速度数,在此基础上对涉及振动激发的选态反应速率常数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现有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用从头计算法辅以能一梯度法优化了反应C_2H+H_2→C_2H+H的过渡态,用福井谦一的理论求出反应途径,用反应途径哈密顿理论及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计算沿反应途径的动力学性质和反应速率常数。在此基础上对涉及振动激发的选态反应速率常数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现有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用从头算方法获得了H2+CN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IRC),沿着IRC,计算了各垂直于IRC的简正模所对应的频率(W)以及沿IRC运动与垂直IRC运动的简正模之间的耦合常数(BKF),根据传统过渡态,变分过渡态理论和选态公式,计算了nCN=0及nCN=1时反应的速率常数,并得到了实验相一致的结果,还计算了nCH=1及nCN=1的H+HCN→H2+CN反应速率常数,可供实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四元交互体系Li+,Mg2+/CI-,SO-H2O25℃的机关系和平衡液相的物化性质(密度、粘度、电导率、折光率和pH).该体系25℃有七个相区Li2SO4·H2O,MgSO4·7H2O.MgSO4·6H2O.MgSO4·5H2O,MgC12,6H2O,LiCI.MgCl2.7H2O,LiCI·H2O,十一条单变量线,五个共饱点.其中LiCI·H2O+LiCI·MgCl2·7H2O+Li2SO4·H2O为一致零变量点.与文献中的研究结果比较,我们得到两个新相区MgSO4·6H2O和MgSO4·5H2O.用经验和半经验公式计算了平衡液相的密度、折光率.由实验测定的溶解度数据求得了高锂浓度下的Pitzer参数.对该体系25℃溶解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复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