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乙二醇不饱和酸酯是一类重要的高聚物单体,其与其他单体接枝共聚也可合成多功能化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综述了聚乙二醇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等共轭烯酸缩合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克百威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到模板和功能单体的最佳配比为n(carbofuran)∶n(MAA)=1∶6。印迹聚合物的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聚合物中存在与模板分子相互作用的特征基团;从印迹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观察到分子印迹聚合物(MIP)与空白聚合物(NIP)的表面形态不同,可推论MIP存在与模板分子相互识别的结合位点。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研究了模板分子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合动力学和选择特性。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对克百威具有较强的吸附特性和很好的专一选择性,3h后基本达到最大吸附量。采用固相萃取柱预处理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自来水中10、50、100mg/L克百威的加标回收率为94%~117%,相对标准偏差(n=3)为2.5%~4.7%。  相似文献   

3.
以鹅去氧胆酸(CDCA)为印迹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在氯仿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200~300 nm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类型, 用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聚合物微球在合成过程中形成了两类结合位点, 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CDCA具有良好的特异吸附性能, 可用于胆汁酸的分离、纯化, 交联剂的种类可以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了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采用紫外光谱(UV)和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法研究了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为分子间氢键;红外(IR)光谱研究进一步表明,印迹聚合物通过非共价氢键作用特异性地识别模板分子。  相似文献   

5.
氟硅协同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防污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A)、甲基丙烯酸聚二甲基硅氧烷基酯(S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丙烯酸乙酯为共聚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合成出侧链含有机氟、有机硅的丙烯酸树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氟谱(19F-NMR)、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试和生物评价等方法,探讨了FMA、SMA含量对树脂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比单独含氟或含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具有更低的表面能,而且氟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涂膜比商业化的聚硅氧烷涂膜具有更好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6.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并以该树脂为成膜物质制备了水溶性感光干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1HNMR分析表明,丙烯酸树脂中不含CC不饱和双键,基本不参与紫外光固化反应。感光干膜性能测试表明,干膜中丙烯酸树脂的酸值及重均分子量会影响干膜的解析度和附着力等性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曝光能量、感光级数和显影时间也会直接影响干膜的性能。以30 μm厚度干膜Ⅱ为例,为获得较好的性能,丙烯酸树脂中甲基丙烯酸含量范围为21.5%~23.8%,重均分子量范围为6.00×104~7.54×104,曝光能量设定40~60 mJ/cm2,感光级数为18~23/41ST,显影时间40~50 s,在此条件下,干膜的解析度可以达到30 μm,附着力为20 μm,干膜线路的侧边形貌和尺寸稳定性良好。此外,感光干膜中丙烯酸酯的比例和种类也会影响干膜的各方面性能,通过调节干膜中各组分含量的比例可以优化干膜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氯仿溶剂中,利用传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技术,成功合成了偶氮类分子1-(2-吡啶偶氮)-2-萘酚的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并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4-羟基孔雀绿酯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以及TGA-DTA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了其结构,将该单体与丙烯酸乙酯共聚,并用UV-Vis证明了该单体与丙烯酸酯类进行自由基共聚的可能性。另外,将该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成功地将该单体引入聚合物中,用TGA聚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用DSC对聚合物的热转变进行了分析,聚合物Tg由均聚物的96℃上升到4.1%CPMMA的108℃,对4.1%CPMMA的水解性能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水解反应发生得很慢。  相似文献   

9.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胶微球表面进行接枝修饰,然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为溶剂,3-甲基噻吩为模板分子,在硅胶微球表面聚合,得到3-甲基噻吩的硅胶微球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考察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的用量等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得到3-甲基噻吩、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苯适宜的摩尔聚合比,以此配比合成了3-甲基噻吩表面印迹聚合物,在模拟汽油中,研究了该聚合物对3-甲基噻吩的吸附动力学、吸附选择性、竞争性及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3-甲基噻吩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和再生性能,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5mg/g,有望将其用于汽油中噻吩类硫的深度脱除,从而弥补加氢脱硫缺陷。  相似文献   

10.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 进行丙烯酸与苯乙烯共聚反应, 合成出具有疏水链段结构的改性丙烯酸聚合物. 研究了压力和投料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其结构及组成. 采用粘度计测定其水溶液粘度随pH值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该聚合物水溶液具有明显的疏水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记印聚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亚乙基二甲基丙烯酸二丁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选择性的2,4-D分子记印聚合物,测定了其红外光谱性质,并采用流动电势法测试了分子记印聚合物对模板2,4-D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晓艳  仇伟  李欣欣  韩哲文 《化学学报》2011,69(12):1425-1430
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为单体,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方法合成含氟嵌段共聚物,同时以常规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相似组成的无规共聚物.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方法成膜,研究共聚物组成与结构对膜表面形貌和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单体的引入改变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溶解性能和成膜性能,使用常用溶剂就可...  相似文献   

13.
不饱和端基超支化聚合物/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i—H加成反应制得了以CC为端基的超支化含硅聚合物,并将其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对聚合反应机理及所得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有大量CC端基的超支化含硅聚合物能与丙烯酸酯类单体稳定聚合,制得了平均粒径小于100nm高度交联的乳胶粒子.共聚物的红外光谱证实,超支化聚合物的不饱和端基已全部反应,形成了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多臂交联点的交联型乳胶粒子.随聚合体系中超支化聚合物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反应速率增大,乳胶粒粒径减小,共聚物热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硅溶胶改性水性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OP-10为乳化剂,在聚乙烯醇保护下,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进行共聚,合成乳液型丙烯酸酯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用磷酸、五氧化二磷、季戊四醇反应生成的酯型中间体与三聚氰胺混合,制得膨胀型阻燃剂,用红外光谱表征并对其进行热重分析.用自制膨胀型阻燃剂与乳液型丙烯酸树脂及少量硅溶胶按一定比例混合调匀,制备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根据国家标准对涂料性能进行检测,其基本性能达到防火涂料要求.  相似文献   

15.
沉淀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乙腈-乙二醇(20∶1,V/V)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利用1H-NMR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模板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甲基丙烯酸(MAA)分子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2型氢键配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近似圆球形,粒径约为400~500 nm,且大于非印迹聚合物微球,表面存在大量的结合位点.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印迹聚合物微球在4 h后逐渐达到吸附平衡,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微球主要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Qmax1=22.97μmol/g,Kd1=0.14×10-3 mol/L;Qmax2=157.65μmol/g,Kd2=2.55×10-3 mol/L,计算得出表观印迹效率和有效印迹效率分别为68%和58%.此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对三聚氰胺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应用于三聚氰胺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臂优先"的途径和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以聚(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co-丙烯酸乙氧基乙氧基乙酯)(P(PEGA-co-DEGA))为线型外臂的温度响应型核交联星型聚合物(CCSP)。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以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该核交联星型聚合物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核交联星型聚合物具有可调控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通过改变外臂温敏单体配比和聚合物溶液的pH,可控制所得CCSP的LCST在49~82℃可调。而且与线型外臂相比,CCSP由于其独特的拓扑结构具有更窄的相转变温度范围和更灵敏的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恩诺沙星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聚乙烯醇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制备一种新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材料(MWCNTs-MIP),对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比例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比例为1:4:20。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WCNTs-MIP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静态吸附试验和Scatchard分析表明,MWCNTs-MIP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存在2种吸附位点,MWCNTs-MIP的最大吸附量为42.3 mg/g,为碳纳米管非印迹聚合物(MWCNTs-NIP)的1.3倍,选择性吸附试验表明,MWCNTs-MIP对恩诺沙星具有特异识别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用量、模板浓度和聚合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聚合物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当孔雀石绿、α-甲基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4∶20时,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印迹因子(α=QMIP/QNIP)可达到3.6,表明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对孔雀石绿有良好的识别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型感光性单体丙烯酸(4 N,N 二甲氨基肉桂酰氧乙基)酯(DMACEA)及其与丙烯酸的共聚物P(DMACEA co AA).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的光敏感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了聚合物成膜后的光交联性及其过程.结果表明:DMACEA具有较好的光敏性,P(DMACEA co AA)具有较好光交联性,交联膜水溶胀和透光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20.
用酶促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相结合的"一锅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嵌段聚10-羟基癸酸[PBMA-b-P(10-HD)],通过核磁共振(1H 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以及分子量与其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L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所得嵌段聚合物纳米粒子呈球形结构,平均直径为135 n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