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基丙烯酸对纳米SiO2微粒表面的原位聚合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沈新璋  金名惠 《应用化学》2003,20(10):1003-0
表面改性;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酸对纳米SiO2微粒表面的原位聚合改性  相似文献   

2.
原位聚合制备聚乙烯/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MgCl2在醇中溶解和蒙脱土(MMT)在醇中层间膨胀的特性,制备了MgCl2/TiCl4负载于MMT层间的MMT/MgCl2/TiCl4催化剂,并通过原位聚合合成了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经广角X射线衍射(WAX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表明,蒙脱土片层在乙烯聚合过程中发生了层间剥离,以单片层或几片层共存的形式无规地分散于聚乙烯基质中.与分子量相近的纯聚乙烯相比,极低的蒙脱土含量(质量分数<1%)能使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有很大提高.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片层以纳米尺寸在聚乙烯基质中的良好分布和对聚乙烯分子链运动的限制作用是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原位聚合法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述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发展及最新研究动态,重点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原位聚合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增强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状况、预示了原位分子复合材料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纳米SiO_2改性聚合物制备的关键在于提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及分散性;对纳米SiO_2进行不同的表面改性及选择合适的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可以改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结合方式以及相容性和分散性,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材料的性能.本文介绍了改性前后纳米SiO_2与聚合物基体的多种界面结合方式,对近年来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碳氨基酸对蒙脱土进行改性 ,得到改性蒙脱土 (MTN) ,并使其层间距扩大 ,在一定条件下用茂金属催化剂Cp Ti(O C6 H4 F) 3 进行苯乙烯原位聚合发现 ,在氨基酸改性的蒙脱土存在下 ,茂金属催化剂活性有所提高 ,能制得间规聚苯乙烯 (sPS)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考察了蒙脱土用量对配位聚合的影响及该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6.
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发聚合反应是无机纳米粒子—有机聚合物杂化复合材料制备的一种重要途径。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类型的聚合反应都有转移至无机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的可能。本文综述了表面引发聚合反应用于制备高键合密度的聚合物接技无机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8.
SiO2交联剂交联MMA聚合制备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宝立  李笃信 《化学通报》2006,69(6):415-420
用SiO2交联剂(SiO2HPA)交联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自由基聚合制备PMMA 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两步法将可聚合乙烯基单体以化学键的形式键接到SiO2表面合成SiO2交联剂,首先利用过量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对S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合成出表面带有高反应活性NCO基团的功能化SiO2粒子(SiO2TDI),SiO2TDI与丙烯酸羟丙酯(HPA)反应合成SiO2交联剂。系统研究了MMA单体与SiO2交联剂投料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此外,利用红外光谱(FT IR)、DSC、TGA、可见光光谱仪等实验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在复合材料中起着物理交联点和化学交联点作用,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地高于其纯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纳米SiO2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升高,而透明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原位分散紫外光固化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丙烯酸酯聚合物;原位分散紫外光固化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纳米SiO_2粒子表面官能团对尼龙6原位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反应性官能团对尼龙 6 纳米SiO2 原位聚合的影响 .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证实了无论对SiO2 进行表面处理与否 ,在原位聚合过程中其表面均能形成一定量的接枝聚合物 .随表面反应性官能团数目的增加 ,SiO2 的表面接枝率呈上升趋势 .与纯的尼龙 6相比 ,带有不同反应性官能团的纳米SiO2 的加入使复合产物的分子量呈下降的趋势 .对应于复合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表面接枝的键接方式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经表面处理的SiO2 的加入能同时提高复合物的强度和韧性 ,而加入未处理的SiO2 时 ,材料强度可得到提高 ,但韧性明显降低 ,表明由偶联剂处理引入的柔性界面层的存在对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干燥方法对纳米Sb2O5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 胶体Sb2O5及其超微粉末作为高效阻燃增效剂,其优异性能已得到公认[1,2].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进入实验应用阶段,我国在合成方法及阻燃性能评定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水溶胶合成方法较多,所得胶体性能相仿.由水溶胶制备干粉,文献报导中多采用喷雾干燥法,至于干燥过程对其组成及性能有无影响,未见文献报导.作者利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及溶剂再分散实验等,对采用喷雾干燥法和直接蒸发法所得干胶粉,进行了对比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不但使其组成发生变化,且使其颗粒变大,再分散成溶胶的性能变差.直接蒸发法没这些问题,且设备简单,处理能力大,更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2.
低碳烷烃(C1~C4)广泛存在于石油气、天然气、焦炉气及石油裂解气中,因其容易获得且成本低廉,以它们为原料直接转化合成其它化工产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方面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低碳烷烃的催化氨氧化是对其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目前对低碳烷烃氨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丙烷上,对乙烷氨氧化制乙腈的反应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与丙烷相比,乙烷的化学活性较低,一般需在较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反应,且对主产物的选择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b2O3/TiO2纳米复合物,用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荧光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复合物颗粒分散均匀,具有锐钛矿相结构,平均粒径约为10nm.还研究了所得产物的光催化性质、电化学性质及电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Sb2O3的掺入可以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果,当反应物中m(Sb2O3)/m(TiO2)=10%时,所得纳米复合物对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光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Sb2O3与HZSM-5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气气氛下于500℃处理2h后的Sb2O3/HZSM-5体系中Sb2O3在分子筛表面上的分散行为.发现处理后的体系中Sb2O3晶相消失,HZSM-5晶相减少,非晶相增加.经XRD相定量、氮气吸附、正己烷吸附及NH3-TPD实验可知,高温下酸性Sb2O3破坏了分子筛的部分骨架,生成无定形硅铝胶,同时Sb2O3高分散在其中.含Sb2O3的无定形硅铝胶修饰了分子筛表面,减小了孔口,提高了分子筛在甲苯烷基化反应中的择形性能,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可高达89.  相似文献   

15.
CaCO_3表面包覆改性及其对填充PP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先用丙烯酸(AA)处理CaCO3,在其表面引入活性双键基团后,再通过固相包覆反应将聚丙烯蜡(PPW)固定在CaCO3表面.实验发现改性CaCO3可经受甲苯、稀盐酸处理而不发生溶解,结合红外及热重分析结果,证明PPW已经通过化学键合而成功地包覆在CaCO3表面.将该改性CaCO3填充聚丙烯(PP)后,发现PP的冲击性能及拉伸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当改性CaCO3的填充量为15份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基体树脂的1.68倍;当改性CaCO3的填充量10份时拉伸强度达到峰值,为同等添加量的未改性CaCO3的1.22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负离子引发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了聚丁二烯(PB)/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NC).对OMMT纯化方法、OMMT种类和溶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不同方法纯化的OMMT消耗的BuLi量相差一倍;采用OMMT-DK1制备的NC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而采用OMMT-DK1B和OMMT-DK4制备的NC则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OMMT在环己烷中不溶解,在甲苯和二甲苯等溶剂中可形成均匀溶液.采用XRD、TEM和H-NMR等仪器对PB/OMMT NC的插层结构、化学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DSC、TGA和DMA等仪器对PB/OMMT NC的Tg、热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负离子原位插层聚合可得到剥离型PB/OMMT纳米复合材料;与OMMT插层复合明显改变了PB的微观结构组成,在OMMT含量为6.2wt%时,1,2-结构含量增加了近一倍,Tg和Tdc分别增加了10 K和16 K;E′、E″均明显提高,而tanδ下降.  相似文献   

17.
用原位FT-IR研究了甲烷和氧与纯CaO,La_2O_3和SrO氧化物以及LC和SLC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和反应.当不存在气相氧时,引入的甲烷与表面晶格氧反应生成碳酸盐物种。在室温或高温下,在这些氧化物和催化剂上不能检测到CH_4或O_2的吸附物类。但是,当CH_4和O_2同时存在时,在La_2O_3和LC催化剂上能检测到1118cm~-1的新谱带、这一谱带可能来自于表面碳酸盐在高温下氧气氛中的分解,并可归属为物种。甲烷与这一活性氧物种反应生成C_2H_4。但对SLC催化剂,在高温下不能检测到物种,而甲烷和氧在高温下反应也能产生表面碳酸盐并在气相中形成乙烯,这就表明,气相氧对这些催化剂也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在LC和SLC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可能有本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CuO/Al2O3, CuO/CeO2-Al2O3, and CuO/La2O3-Al2O3 (denoted as Cu/Al, Cu/CeAl, and Cu/LaAl)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an impregnation method. CuO species and CuO/Al2O3 thermal solid-solid interac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 situ XRD, Raman spectroscopy and H2-TPR techniques. For the Cu/Al catalyst, a CuAl2O4 phase exists between the CuO and Al2O3 layer and the CuO phase exists on the surface in both highly dispersed and bulk forms. For the Cu/CeAl catalyst, there is highly dispersed and bulk CuO on the surface, but most of the CuO has transferred into the internal layer of CeO2 as bulk CuO and CuAl2O4. For the Cu/LaAl catalyst, only bulk CuO is pres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and no CuAl2O4 is form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rder for CO oxidation is Cu/CeAl>Cu/Al>Cu/LaAl. The highly dispersed CuO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may be the active phase for CO oxid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CeO2 not only promotes both the transference of CuO and the formation of CuAl2O4 but also favors the CO oxidation due to the association of highly dispersed CuO with CeO2, while La2O3 hinders the transference of CuO and the formation of CuAl2O4.  相似文献   

19.
由共沉淀法和Stober法制备了伯胺基功能化SiO2稳定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Fe3O4@SiO2-NH2;Fe3O4@SiO2-NH2与二异氰酸酯及咪唑阳离子二醇、聚乙二醇的反应使其表面形成阳离子型聚氨酯稳定层;通过阳离子型聚氨酯与CdTe量子点表面修饰的巯基乙酸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制备得到了Fe3O4/CdTe/聚氨酯纳米复合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磁强计(VS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发射光谱(PL)表征了该纳米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均匀地分散在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周围,所得纳米复合物在溶剂中分散均匀,不团聚,且具有超顺磁性,并保持了CdTe量子点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