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疏浚实验室数据采集系统采用LabVIEW语言设计开发而成,充分体现了编程简单、界面美观、数据图示显示、直观形象等优点。该采集系统可对16路测量参数同时进行采集及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条件下,选用氯化铁、明矾、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PAC)4种常见混凝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出水和二沉池出水进行协同沉淀和后续混凝除磷对比实验;协同沉淀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40mg/L,pH值为2.36~10.09;后续混凝除磷实验的混凝剂投药量为0~100mg/L,pH值为2.31~10.07.结果表明,协同沉淀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15mg/L、20mg/L、30mg/L和25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6.79~8.32、5.82~8.32、6.79~6.92和6.79~6.92;后续混凝除磷时,PAC、明矾、氯化铁以及硫酸铝的适宜投药量分别为30mg/L、70mg/L、50mg/L和40mg/L,pH值适宜范围分别为5.92~10.07、6.92~8.08、6.92~10.07和6.92~8.08.在4种混凝剂中,PAC能够在较小投药量条件下有效地降低出水中的总磷含量,优于其他3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在实现相同除磷效果的条件下,后续混凝除磷工艺所需投药量为协同沉淀工艺的1.6~3.5倍,因此建议采用PAC混凝剂和协同沉淀工艺进行总磷去除处理,pH值保持在中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于江锋 《工程与建设》2021,35(4):814-815
为解决传统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挖泥量少,无法满足疏浚的实际需求问题,开展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施工工艺研究.通过挖泥船设备选型、港口航道疏浚时间与季节选择和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施工工艺,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新的施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可有效提高挖泥量,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来疏浚工程不断发生变化,规模扩大,致使疏浚设备也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疏浚机具需求.  相似文献   

5.
孙荣华 《科技资讯》2012,(14):235-235
采用挖泥船或其他机器以及人工挖掘水下的土石方并进行输移处理的工程称之为疏浚工程。本文提出了疏浚工程的几种主要类型,在分析疏浚工程施工要求基础上,阐述了三类疏浚工程的任务特点。  相似文献   

6.
田庆林  张伯景 《科技资讯》2009,(24):125-125
结合疏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实践,对港口疏浚工程环境监理的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监理方法.手段,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工作内容及其效果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环境监理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通过环境监理对疏浚船舶污染防治、环保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从而得出:疏浚工程的环境监理能有效的减少污染排放,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的重要举措,体现了环境监理在交通项目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连增民  刘昕 《科技资讯》2012,(15):71-71,73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港口航道疏浚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环保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航道维护性疏浚对周围生态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环保疏浚工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航道维护性疏浚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自制的混凝剂与电石渣联用处理印染废水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操作,CODcr去除率高,为中小型印染厂废水治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士国  李建来  宋湘岭 《科技信息》2007,(31):314-314,30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曾多次对黄河口拦门沙进行拖淤疏浚,但从拖淤设备、疏浚方式来看都未取得理想效果。2004年,在黄河口对海狸1600型绞吸式挖泥船进行了适应性试验,经分析研究,其基本能够适应黄河口复杂的客观环境,4 ̄6月份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王旭 《天津科技》2009,36(4):25-26
采用SBR法处理喷漆废水时,将生活污水与喷漆废水按4.0:60左右的比例混合,使进水COD控制在1400~1600mg/1。在此条件下,经过24h的生物好氧处理,能将出水的COD降至150mg/1以下。随后,再投加混凝剂进行混凝处理,可进一步将出水COD降到80mg/1以下,处理效果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杨永芳 《科技信息》2011,(28):437-438
随着勒流经济的发展,造成河涌污染和淤积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和保障排涝引水的安全,必须对已经污染和堵塞的河涌进行清理,疏通或扩宽。河涌水网改造和建设关键是河涌水系调整和水系治理,主要完成河涌疏浚、新建挡土墙、新建栏杆及新建公园等四项内容,主要建筑物为浆砌石挡土墙、石材栏杆和铁栏杆。通过综合整治,不但在排涝减灾方面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以及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等方面论述了建设单位对河道疏浚工程的质量控制情况,建设单位通过采取这些科学而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达到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真空预压过程中,真空度通过排水板向淤泥中传递,为了探究淤泥中真空度的传递和分布规律及其对真空固结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相关室内模型试验的研究,试验用泥为泰州引江河17号排泥场的低液限黏土,施加的真空压力为100kPa,初始含水率为两倍液限.结果表明,淤泥中真空度沿排水板径向呈衰减趋势,在抽真空245h后,距离排水板3cm处的测点的真空度最大,达到55kPa,7cm和12cm处两个测点的真空度读数依次减小.加固后土体径向强度分布曲线具有类似规律,且径向强度分布曲线的拐点与径向真空度分布曲线的拐点相近,可以认为淤泥中真空荷载的传递与分布规律和真空预压的加固效果具有联系,试验从淤泥中径向真空荷载的传递与分布规律中探究传统真空预压技术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泥时出现的排水板周边的"土桩"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疏浚淤泥的快速处治,以河道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先排水后固化的处理思路,首先在淤泥中添加絮凝剂,含水率迅速降低,在絮凝剂脱水的基础上,再加入固化剂,对固化土进行含水率、液塑限、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及微观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絮凝脱水淤泥中加入水泥后含水率降低,固化龄期越长、水泥掺量越高,含水率越低;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固化土的液限逐渐降低,塑限逐渐增大,塑性指数减小,且10%水泥掺量下的淤泥固化土强度可达到136. 5 kPa和143. 4 kPa;絮凝剂对脱水的促进效果远大于其在固化时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培培  蒋建平 《科技资讯》2014,12(17):75+100-75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高桩码头桩-土结构体系模型,选择合理的平面尺寸、材料属性、土体屈服准则、桩土接触模型等,输出桩-土体系的应力、位移,以此来研究高桩码头中疏浚对桩基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第一排桩的受力复杂,水平位移较大。  相似文献   

16.
楠溪江部分河段由于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下降,该文通过对滩地进行疏浚,疏整和增大河段行洪断面,可有效改善河段的行洪及过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西五里湖疏浚底泥资源化处理的二次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疏浚底泥常规处理方法的不足,采用固化处理方式对西五里湖重污染水体疏浚底泥进行处理.结合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疏浚泥直接堆放和经固化处理两种情况下的二次污染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处理可以减缓疏浚泥中污染物的溶出速率,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远远小于未经处理的疏浚泥,但是要注意选择二次污染小的固化材料;渗透系数是控制疏浚泥二次污染的重要因素,降低渗透系数可以减少疏浚泥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底泥疏浚是水体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疏浚期间和疏浚后对长春南湖浮游生物2 a(每年6个月)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底泥疏浚前后长春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群变化,对比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疏浚后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演替,由疏浚前的绿藻-蓝藻-硅藻型演变为目前的绿藻-硅藻-蓝藻型.同疏浚前相比,疏浚后浮游藻类数量平均下降11%,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所占比例降低;疏浚后浮游动物数量上升,生物量下降,浮游动物存在小型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李浩霖 《科技信息》2010,(10):I0293-I0293
治理和疏浚河道是现代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当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该区域的具体条件,选择既合理又经济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案是很关键的。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工作中总结的经验,针对不同情况的河道,简单总结了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等方面论述了建设单位对河道疏浚工程的质量控制情况,建设单位通过采取这些科学而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达到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