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复杂界面(界面层)条件下的弹性波传播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界面(界面层)广泛存在于各种材料和结构中,并具有千差万别的形态.各种界面条件下的波动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综述了完好粘接界面、弱连接界面(或界面层)以及接触界面等复杂界面模型下弹性波传播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于界面模型的建立、波传播问题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结论.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爆炸焊接界面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动力学分析软件ANSYS/LS-DYNA11.0,运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 方法),建立 以Johnson-Cook材料模型和Grneisen状态方程为基础的热塑性流体力学模型,对同种钢板爆炸焊接界面波 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运用SPH 方法可以得到清晰的爆炸焊接界面波形貌。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 模拟误差较小,并且误差随着复板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本文中使用的热塑性流体力学模型适于爆炸焊接 界面波研究,特别是较高碰撞速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气相爆轰波冲击气固界面过程中透射波和反射波的相关特性,建立爆轰波冲击气固界面的一维理论模型,对不同初始压力条件下爆轰波到达气固界面后的界面两侧的压力和界面速度变化进行分析。利用时空守恒元求解元方法对气相爆轰波冲击气固界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气体部分反射波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变化规律及透射入固体中应力波的波形和波速特征,并搭建气相爆轰波冲击活塞实验装置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气体爆轰波到达气固界面后,在固体中透射指数形式的弹性波,并在界面处向气体区反射一道激波。爆轰波后的稀疏波与反射激波相交,削弱反射激波,最终形成稳定激波回传。气固界面在稀疏波和反射稀疏波的作用下,压力和速度逐渐下降,最终也形成稳定状态。在不同混气初始压力情况下,爆轰波冲击过程中产生的最高压力和爆压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理论模型对特征点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值和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非对称多孔介质--自由流复合通道内多孔介质内部及多孔介质与自由流体界面处复杂质量、动量输运特性进行研究. 在多孔介质区采用Brinkman-extended Darcy模型并结合速度连续,剪切应力跳跃的界面条件对此复合通道内流体的传递现象进行求解,提出了考虑界面应力跳跃时非对称复合通道各区域流体运动速度及摩擦系数的解析式,分析了界面应力跳跃系数,达西数及无量纲多孔层偏心厚度对流体速度及摩擦系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改变界面性质可在一定条件下明显控制各区域流体速度分布;在达西数、多孔层偏心厚度一定情况下,界面应力系数的增大会使界面流速减小,而使流体摩擦系数增大,特别是界面应力系数小于0的情况下变化更明显,此时若不考虑界面应力系数则会造成较大误差. 当界面应力系数及多孔层偏心厚度均为较小负数值时,改变多孔层偏心厚度对界面速度的影响要大于改变界面应力系数的情况;而当界面应力系数及多孔层偏心厚度为较大正数值时,情况则相反. 较大达西数下,界面应力系数及多孔层偏心厚度对流体摩擦系数的影响均较大,继续减小达西数至一定程度时,界面应力系数对流体摩擦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认为只与多孔层偏心厚度相关,且对较大多孔层偏心厚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界面是介质间的分界面,把界面看成是双侧的,只是真实界面模型表述的一个极端,在很多情况下,它的另一个极端,即单侧界面模型可能更近于实际.在单侧界面条件下弹性波的传播问题,与双侧界面问题相比,还是一个尚未充分研究的领域.本文意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作一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