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数学中的猜想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中就有很多以“猜想”命名的原理与公式,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等。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单靠一两个专题报告,或几节课教学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寓于平时教学之中,通过艰苦劳动,逐渐完成.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中抓住教材里的有利时机,谈谈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沈宽 《中学数学》2023,(6):45-47
乘法公式是代数领域中整式乘法运算中的特殊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现以“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索、发现、验证、归纳、应用、小结这7个环节,将“一般与特殊”“几何直观”“数形结合”“化归思想”“整体换元”等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数学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数学试验教材已进入了第二年,新课程全面实施在即,新教材怎样教?和老教材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怎样认识和理解新教材?这些成为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两章内容编排来谈谈“二期课改”教材的变化与特色.一、教材内容编排位置的变化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在“一期课改”教材中,是放在高二下学期解析几何之后,而在“二期课改”教材中,却把这一内容提前到高一下学期的三角比与三角函数内容之后.另外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通项的递推公式,在“一期课改”教材中是分开讲述的,即数列通项公式在数列的定…  相似文献   

4.
高长玉 《数学通报》2018,(12):30-32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简称差余公式)是经典内容,涉及的数学知识广泛,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本课的教学对学生获得“四基”、提升“四能”、培养数学思维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都很有作用.本文在分析这一内容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给出笔者的教学设计,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陈重阳 《数学通讯》2023,(14):20-24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导向之一,课堂是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应发展在数学的“知识之后”,蕴含在数学的“思维之中”,升华在数学的“方法之上”.“知识之后”“思维之中”“方法之上”促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三维生长,本文结合“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甲:听说你最近研究数学很有成果.乙:不错,我最近研究猜学很有成果.甲:什么?猜学?你不是在研究数学吗?乙:对!数学就是猜学,猜学就是数学!甲:别开玩笑!数学考试一直在反对猜押题,你怎么会去研究猜题呢?乙:不,不是研究“猜题”,我是在研究“猜想”,就是猜想题目的解法和答案.甲:题目的答案本来要靠“解析”,怎么能靠“猜”呢?乙:解中含猜,猜中得解!数学解题,本来就靠两个字.第一字是“套”,套现成的公式,套已有的结论,这就是数学的“初级阶段”.甲:哦,套公式,只是初级阶段,那么“高级阶段”呢?乙:高级阶段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字,就是“猜”字.在高…  相似文献   

7.
数学中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公理、定理、公式不胜枚举,如毕达哥拉斯定理、韦达定理、摩根律、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但以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学科却不多见,布尔代数就是其中之一. 乔治·布尔(G.Boole)1815年出生在英国的林肯.他的父亲是一位鞋匠,由于家境贫寒,布尔在上完小学和短时间的商业学校后,就不得不放弃学业,早早地踏上了社会.从16岁起,他就在一些小学教书,20岁那年,他还自己创办了一所学校,就是在这期间,布尔对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同学说“数学概念有什么可学的 ?不就是几个定义、几个公式 ?”孰不知 ,就是那么几个定义、几个公式 ,却以其深刻严谨的思想内涵 ,筑起了一幢幢数学的高楼大厦 .所以 ,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用概念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数学中概念较多 ,它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极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是学好数学定理、公式和掌握数学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 .为了深刻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 ,必须认真阅读教材 ,仔细领会概念的含义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从几…  相似文献   

9.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什么当然重要 ,然而学生想什么、做什么却是千百倍地重要” ,“在给定条件下应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靠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长期以来 ,多数同学都认为“实验”是物理和化学学习中的事 ,与数学无关 ,其实实验在数学中的许多地方也有用武之地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实验而发现的 ,计算、作图、测量等活动都是数学实验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再现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形成过程 ,把握题目的特征 ,发现解题的思路 ,使问题获得简捷解决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自豪地表示,中华民族是有数学天赋的民族.在数学王国,有许多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数学成果,在科学的征途上矗起一座座不可磨灭的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刘徽原理刘徽割圆术魏晋数学家刘徽提出了求多面体体积的理论,在数学史上称“刘徽原理”;他发现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无限逼近圆周长,创立了“刘徽割圆术”. 祖率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把π计算到小数后第七位,领先国外1000多年,被推崇为“祖率”. 祖暅原理祖冲之儿子祖暅提出的“幕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定理,即两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均相等则两体积相等的定理,这个成就比外国同样结果早1200多年,被数学界命名为“祖暅原理”.  相似文献   

11.
谈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问题解决”风行数学教育界。在美国“问题解决”是继“现代数学”和“回到基础”之后在八十年代提出的又一新的口号。一九八二年英国数学教育的权威性文件——数学教学调查委员会报告,即以委员会主席名字命名的科克柯罗福特报告(Cockcroft Report)也正式提出了“问题解决”。本文拟就当今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的类型和意义做一个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王勇 《上海中学数学》2004,(6):F002-F002,1,2
数学的教与学离不开解题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 :“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解题”.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 ,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但在很多人的眼中 ,数学解题教学不外乎是抽象的定义、概念 ,单调的公式、定理以及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的排列组合“游戏” ,压根儿不讲究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致使解题教学陷入种种误区 ,教师本人带领着莘莘学子没完没了地在“题海”中苦苦挣扎 ,其解题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由此可见 ,解题教学大有学问 ,值得我们去认真研讨 .下面结合笔者的几个教学案例 ,谈谈解题教学的艺…  相似文献   

13.
“韦达定理”作为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定理之一,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通常对于“韦达定理”的应用是通过大量的公式变形和混合运算来达到目的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运算能力,而直接在定理的两个公式和推导思路中另辟新径:将数与数的运算先转变为字母系数间的关系,在最后一步再代入系数,“一步登天”,似乎更为便捷,也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吗?这要先从数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说起.有调查显示,人们最爱的和最恨的都是数学.学生说,数学就是没完没了的做题,做题,再做题;家长说,数学就是一堆枯燥乏味的数字、符号、公式、定理;教师说,数学不好教,时间紧,任务重.看来数学是“不美”的,更谈不上欣赏了.这就是数学目前的尴尬处境——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陈朝晖 《数学通报》2007,46(5):62-62
1商榷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⑤第二章数列“2.2等差数列”中,一开始就明确了一种常用的数学研究方法——从特殊入手研究数学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展到一般.在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更是体现了这一方法,教科书给出的公式探究过程可以  相似文献   

16.
张玲 《数学之友》2022,(3):52-54
分类讨论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概念学习、公式运用、问题解答等方面,其中利用分类讨论解答数学问题,应该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这样更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初中数学学习主要有“数学概念”“数学准则”“数学问题”三种类型,将其逐一分析并讨论其中分类讨论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综合法”,“代数法”谁优谁劣?──对中学几何教改的一点看法王申怀(北京师范大学100875)数学通报1995年第2期刊登了吴文俊先生的《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一文,这对当今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文中指出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就是数学机械化的...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天地里,有数不尽的公式,其中不少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美妙绝伦的,它们构成了数学世界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景,令众多数学爱好者心醉神迷.比如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道:“当代有名的数论大家A.塞尔伯格(Selberg)[注1]曾经说,他喜欢数学的一个动因[注2],是以下的公式:π4=1-13+15-17+….这个公式实在美极了;单数1,3,5,7,…这样的组合可以给出π.对于数学家来说,此公式正如一幅美丽图画或风景.”[1]这个π也是本文主要生成子.为此首先从欧拉公式谈起,被誉为“数学界…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语文课有故事,历史课有英雄人物,英语课有游戏,自然课有实验,而数学课呢?有的是公式、定理、逻辑推理.学好数学要算、要证明,而它们枯燥乏味,从而使数学孤立于其他学科,变得“孤芳自赏”,也使广大的读者失去了进一步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耐心.因此,这里所讲的数学“孤独”就是指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教学实践,从教与学方面分析数学成为“孤独”的原因和告别“孤独”的对策.一、产生“孤独”的原因(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20.
在 1999年全国高考数学 (理科 )考试说明中 ,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部分有这样一条 (即第三条 )要求 :“了解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 ,不要求记忆 .”这是自制定考试说明以来 ,首次降低对和积互化公式的记忆要求及能力层次要求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理科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