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海南岛石碌矿区内的现知铁矿床,都属于多因复成矿床。但其基础矿床先后成于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大地构造类型,一为地槽型沉积变质矿床,一为地台型沉积矿床。前者的含矿地层为石碌群(相当于前人的“石碌群”下部,即SL1-6层),后者的含矿地层为石灰顶组(相当于原“石碌群”上部的“SL7层”,因其沉积建造不同,与SL6层之间又有不整合面分隔,故划分出来)。本文建议将“石碌式铁矿”一名专指以改变界限后的石碌群中的地槽型沉积变质铁矿为基础,后经地洼岩浆成矿作用改造迭加进一步富化而成的那种铁矿床,并从大地构造角度主要对该式矿床的形成条件和找矿方向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人民高举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旗帜,认真贯彻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伟大战略决策的一片大好形势下,我院地质系参加海南富铁会战的部分师生,两年多来结合教学和生产开展了对石碌铁矿的成因及富铁矿与构造关系的专题研究。现作一个初步的阶段小结,该小结是在海南富铁会战指挥部和院、系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会战的广东934队、桂林地研所、海南铁矿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系参加会战的师生共同劳动的集体成果。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石碌矿区富铁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石碌铁矿床的成因,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尝试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来了解富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对富矿与变质作用过程,构造作用、塑性形变的关系等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些讨论。至于有关铁矿的物质来源、搬运形式以及富矿形成后的热液改造等问题,我们的实验未涉及。一、与实验有关的地质依据和实验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4.
石碌富铁矿含铁岩系主要是指与铁矿有密切成因联系、同属一沉积旋回的岩层组合。它位于含矿地层——石碌群上部。石碌群是一套厚度较大、组份简单、原岩为具韵律结构的粉砂——泥质过渡类型岩石,间夹白云岩和砂岩。其岩层组合、旋回划分及含铁岩系在剖面中的位置见表1。我们认为,产于石碌群上部的富铁矿床具有明显的正常沉积成因特征。本文试就其含铁岩系的沉积形成条件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石碌铁矿含铁建造富含钡、锰,其丰度比克拉克值高数倍以至数十倍。铆、锰与含铁建造的紧密联系显示着它们与铁同源。本矿区最重要的含钡矿物是重晶石,但钡也出现在钡硬锰矿、硅铁钡石等矿物中。它也可以为粘土矿物和铁或锰的氢氧化物所吸附。二价锰的矿物几乎不含钡,含钡高的锰矿物锰的价态主要为四价。石英和赤铁矿在铁矿石或含铁石英岩中的结构主要是胶状结构和固溶体分解结构,由铁-硅胶体脱水重结晶而成。这种胶体只能由海底火山喷发所造成。  相似文献   

6.
石碌铁矿以其品位高,储量大,有害组分少,开采条件简易等而著称,因而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前人的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以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为指导,学习和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和方法,对石碌铁矿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分析,力图阐明其对富铁控制关系,并从构造角度提出寻找石碌式富铁矿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用成矿自组织过程中的自催化与互催化作用讨论了鞍山式富铁矿成矿过程中硅铁分离,支硅存铁的机理,并给出了描述成矿自组织作用演化的教学议程及差别成矿演化方向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宏观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石碌铁矿的含矿层(六层和七层)的小构造和显微构造等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统计、测定和计算等工作,并配合趋势面分析和成矿模拟试验。查明了:1. 六、七层间确存在有不整合关系;2.石碌地区的应力场变化和构造轴向的发育顺序;3. 北西向褶皱构造控制着地层和矿体的总体展布,并使矿体在向斜槽部加厚,北东向褶皱的叠加则使其进一步加厚,二期负向构造的复合部位是找寻厚、富矿体的有利地段;4.矿区褶皱形态为一种相似褶皱,枢纽倾伏,轴面斜歪,真正轴迹有所偏移。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数学地质中,趋势面分析已广泛应用。趋势面分析的实质,就是以一定的数学函数来拟合(或逼近)地质体某种特征的变化趋势,从而将地质特征的观察值,分离为趋势分量与剩余分量。趋势分量反映大范围因素控制的区域变化,而局部因素和随机因素控制的剩余分量,则反映局部范围的特征,(或大范围的残余特征)。这样就为分析地质构造运动过程提供了信息。本文拟通过岩层标高的趋势分析来探讨海南石碌铁矿的地质构造演化,并为研究铁矿体的分布提供资料。在934队和海南铁矿的支持下,我们从石碌矿区占孔资料中收集了石碌群第六层中较稳定的顶部白云岩分层的顶、底板(注:1.白天岩顶板就是第六层的顶板,也是第七层与第六层的接触面。2.下文简称顶、底板)标高样各56个,进行1-5阶趋势计算后用内插法作1-5阶趋势和剩余等值线图进行地质解释。取样位置见顶、底板等高线图(图一、图二)。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富铀地质体与成矿铀源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分析了铀在不同地质作用下的迁移行为以及铀发生迁移的主要受控因素,认为富铀地质体对铀的氧化-还原成矿提供了成矿的重要铀来源;但热液成矿中铀的主要来源是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及之后岩石圈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期间,受深部各种热及特殊流体的共同作用驱使下引起的从高热场向低热场发生的铀迁移,而非来自低热场的成矿周边富铀地质体。分析认为富铀地质体是伴随铀成矿作用形成的产物,在物质成分组成上与成矿必然具有相似性或继承性,也是内生铀矿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1.
铜绿山铜铁矿床岩浆岩与成矿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东南的铜绿山矿床为一大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长江系列的侵入岩与地区的铁、铜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现将铜绿山铜铁矿床的形成与该区岩浆岩的联系尝试做一系统的探讨,以期望用此来对类似的地质异常单元进行合理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吉山面型含矿角砾岩体的形成,从角砾岩的特征,空间分布,产状,以及裂隙构造痕迹等方面证明,它是一火山气体爆发角砾岩筒。还详细讨论了该角砾岩筒对铁矿体的控制,以及成矿作用的特征,包括围岩蚀变,标型矿物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所谓华夏类型构造,作者是指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一套具有反扭特征的北东东、北东和北北东向的压性、压·扭性构造及其伴生构造和建造的总称。李四光教授曾多次强调这是东亚大陆地区的独特产物,并在不同的情况给予了不同的划分与命名。  相似文献   

14.
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鲁西隆起及其北部济阳坳陷、埕宁隆起、黄骅坳陷地区的构造特征,认为上述地区的今构造面貌,是同一时期、同一应力方式的产物,它们属于同一构造体系,即冀鲁帚状构造体系。鲁西隆起上的泰安—大王庄断裂、铜冶店—蔡庄断裂,莲花山—新泰垛庄断裂,汶泗—蒙山断裂,它们组成砥柱上次一级的压扭性旋扭构造,是新华夏系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在泰山式和大义山式断裂基础上发育成的。冀鲁帚状构造体系形成于早白垩世青山组之后、早第三纪官庄组第一段沉积之前,是新华夏系反扭应力持续作用的结果。在它展布的范围内控制了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它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油气多分布在冀鲁帚状构造体系的内旋回层、撒开端、弧形断裂内侧、低级序的扭动构造中,以及油气运移聚集时期与控油构造形成时期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多种矿产耦合成矿的盆地构造动力学问题。方法综合剖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矿产相互关联、共存富集于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促使它们耦合成矿的时代主要发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燕山中晚期,主体受控于中新生代多构造演化及其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转换过程。结论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演化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盆地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Maplnfo软件对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地洼学说区划图进行了分层矢量化并建立了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图层包括:地质底图,三级构造单元,主要的板块构造边界及主矿床(点)。在此基础上,对各构造单元中的各类矿床进行了空间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矿物在不同地洼构造类型中的含量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1964年夏,作者为辅导地质力学进修班同志的实习,到四峨山地区进行地质构造调查,取得了许多资料,1972年春,在成都地质学院举办地质力学短训班实习期间,又先后到该区作了补充工作。通过前后两次工作,对该区构造体系划分获得了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讨论。所讨论地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峨边和马边三县接壤地带。北起乐山县九里,南至马边县朝天马,西达峨边县江岸坝,东到乐山县福禄场.地理位置约在北纬29°11′—29°27′,东经103°25′—103°40′之间。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主要活动构造体系与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金城 《贵州科学》1993,11(3):18-23
晚期新华夏系的北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在輓近地质时期最为活跃,是孕震和发震的主要构造,大部中强地震的震中位于这两组断裂附近,尤其是北东东向的扭压性断裂,几乎切割了早期所有构造体系和构造带,与地震密切相关。贵州省境的大部地震,尤其是中强地震,发生于东经106°以西地区。晴隆—兴仁—册亨及威宁—石门两带为重点震区。另外,有些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而近年又有小震发生的活动断裂带及断陷盆地,显示断裂活动的潜力在增强。上述地区,应予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问题)的关系是,自然因素提供社会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却反过来束约其本身的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好地理顺海南岛的自然因子与社会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海南开发建设,本文从发展与演变的角度进行具体的海南岛自然因子与社会因子的质和量的关系分析。文章的主体有一、人口的分布格局与发展规模;二、农业、工业的演变趋势与投资对策;三、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均衡状态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序在参加海南石碌外围寻找宦铁矿的会战中,很多同志对于军营地区的几个小铁矿点很感兴趣,认为颇不寻常。但也意_见不一,尤其是对于该矿床成因的认识方面,更是说法不一致;其中比较盛行的是沉积说和沉积变质说。然而随着工作进展,其他的说法似也有认真加以考虑的必要了。下面仅提出我们的一点不成熟意见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