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杨羟肟酸对氟碳铈矿的捕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杨羟肟酸为捕收剂,通过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研究了氟碳铈矿的可浮性及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制。当水杨羟肟酸浓度为5×10-4mol·L-1时,氟碳铈矿在pH=7~10较宽的范围内有较好的可浮性,与矿物表面的稀土阳离子的水解产物种类及其浓度有关。pH=8~9范围内,稀土阳离子水解优势组分RE(OH)2+和RE(OH)+2吸附在氟碳铈矿表面是主要的正活性质点,有利于药剂的化学吸附。在pH=8.3时,水杨羟肟酸对氟碳铈矿捕收是化学吸附作用生成五元环螯合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纯矿物浮选的方法,以松醇油为起泡剂,研究了氟碳铈矿在辛基羟肟酸钠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行为,在p H=7~11范围内,氟碳铈矿回收率大于96%,尤其在p H=9附近,氟碳铈矿的可浮性最好,回收率接近100%;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手段进行作用机制研究,红外光谱表明,辛基羟肟酸钠在氟碳铈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XPS结果表明,氟碳铈矿表面可能只存在-C=O-RE-O-N-一种五元环螯合物;结合La3+和Ce3+离子溶液化学和氟碳铈矿浮选行为,推测La(OH)2+,La(OH)2+,Ce(OH)2+和Ce(OH)2+是存在于氟碳铈矿表面的浮选活性点,并推测了辛基羟肟酸在氟碳铈矿表面作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 Zeta-电位测量、吸附量测量、 FT-IR分析方法,结合浮选溶液化学,研究了氟碳铈矿和含钙脉石在H205(邻羟基萘甲羟肟酸)为捕收剂体系下的浮选机制。当H205浓度为4×10~(-4) mol·L~(-1)时,氟碳铈矿和萤石在pH=7~10范围内有较好的可浮性; Zeta-电位测量、吸附量测量表明H205吸附氟碳铈矿和萤石表面,使电位负移,萤石与H205可能有静电吸附; FT-IR分析表明氟碳铈矿与H205存在化学吸附。结合浮选溶液化学推测了H205在氟碳铈矿和含钙脉石表面作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矿物浮选与人工混合矿浮选、Zeta电位及接触角测试,研究了复合捕收剂(辛基羟肟酸(OHA)+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组合抑制剂(水玻璃+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15μm微细粒氟碳铈矿与萤石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OP-10能够显著提高OHA对微细粒氟碳铈矿的捕收能力;组合抑制剂对萤石的选择性抑制效果优于单一抑制剂;使用复合捕收剂与组合抑制剂相对于仅使用单一捕收剂与抑制剂水玻璃,氟碳铈矿与萤石的浮选分离指数由2.41提高至7.0,同时捕收剂OHA用量由1.5×10^(-4) mol·L^(-1)降低至1.2×10^(-4) mol·L^(-1);Zeta电位测试表明,EDTA能够有效抑制复合捕收剂在萤石表面的吸附,而对氟碳铈矿的影响较弱;接触角测试表明,复合捕收剂与EDTA能够强化氟碳铈矿与萤石的表面疏水性差异,提高浮选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纯矿物浮选和Zeta电位的研究,探讨异羟肟酸作捕收剂时各种矿物的可浮性,以及硅酸钠和氟硅酸钠在分离氟碳铈矿、独居石、萤石、重晶石和方解石等矿物时的作用。指出只要调整和控制好硅酸钠和氟硅酸钠的用量及其比例,就可以从中优先浮选稀土矿物。  相似文献   

6.
N-(2-氨乙基)-月桂酰胺浮选铝硅酸盐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N (2 氨乙基) 月桂酰胺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行为.发现该表面活性剂对叶腊石的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97.7%,对伊利石和高岭石的回收率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82%.矿浆pH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腊石的回收率影响较小.酸性矿浆中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矿粒表面;碱性矿浆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吸附在矿粒表面.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三种矿物表面中均存在-OH;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三种矿物矿浆的Zeta电位均为负值,表明矿粒表面荷负电.矿粒的扫描电镜(SEM)照片(×15000)表明,叶腊石主要呈薄片状颗粒,高岭石和伊利石颗粒呈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7.
富磷灰石复杂稀土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和国际先进的MLA矿物自动检测技术等手段,对某富磷灰石的复杂稀土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矿石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和褐帘石,其次为独居石和氟碳钙铈矿.此外,磷灰石中富含稀土,磷灰石中稀土占原矿总稀土量26%以上.本稀土矿石性质决定仅采用物理选矿方法不能得到商品稀土精矿,可采取浮选流程和浮磁联合流程分别获取磷灰石精矿和稀土精矿,然后再通过焙烧浸出工艺提取稀土.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浮选-弱磁选-反浮选新型联合工艺流程对白云鄂博矿中赋存的稀土、Fe及Sc矿物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为白云鄂博矿中Sc矿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开路试验结果表明:在-0.074 mm为85%时,原矿经1粗3精正浮选可得到品位46.12%,回收率52.20%的稀土精矿,且研究发现Na OH作p H调整剂要优于Na2CO3;稀土粗选尾矿在磁场强度为160 k A·M-1时经一次磁选即可得到品位63.42%,回收率65.32%的Fe精矿;磁选尾矿经1粗2精反浮选得到品位405×10-6,回收率20.65%的Sc精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计算,对比分析了苯甲羟肟酸(BHA)和水杨羟肟酸(SHA)两种捕收剂的几何构型、电荷布局及反应活性,研究了BHA和SHA对氟碳铈矿的浮选性能.量化计算结果表明:捕收剂阴离子BHA-的ELUMO-HOMO值低于SHA-,前者与CeOH2+的相互作用能更大.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B...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元素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及AMICS自动矿物分析系统对白云鄂博矿床主、东矿内萤石型铁矿石中的稀土元素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发现稀土含量与稀土配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提出了精细化生产建议,指出La,Ce,Pr,Nd,Sm,Eu的最佳矿物原料分别为东矿氟碳铈矿、主(东)矿氟碳铈矿、主矿氟碳铈矿(独居石)、主矿独居石、东矿独居石、主(东)矿独居石。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白云鄂博矿床稀土资源和综合高效利用这一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萤石对氟碳铈矿浮选体系中颗粒分散和凝聚的影响。运用浊度测试、粒度分布测试、Zeta电位分析、DLVO理论计算等表征方法系统地研究了3种不同粒级(-74+47,-47+37,-37+33μm)萤石矿物颗粒在氟碳铈矿浮选溶液(质量比1∶1)中矿物颗粒分散与凝聚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萤石加入后,混合矿样溶液浊度降低,粒度分布介于单矿物粒度分布之间;两矿物的表面电性相反,溶液DLVO理论计算值始终为负。萤石加入氟碳铈矿浮选体系后,颗粒间发生异相凝聚反应,且萤石粒度越小,颗粒间异相凝聚现象越明显。萤石覆盖在氟碳铈矿表面使其与捕收剂和气泡的黏附表面积减小,精矿回收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运用化学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及AMICS自动矿物分析系统等分析方法对白云鄂博中深部矿石弱磁尾矿中稀土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深部弱磁尾矿中稀土品位为9.66%,稀土矿物主要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且二者的比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由原来的7∶3~6∶4逐渐变化为3∶1,氟碳铈矿的比例明显增大。元素含量种类较多,矿物的组成非常复杂,嵌布粒度很细,稀土矿物在38μm粒度以下累积量超过了90%。稀土矿物主要是与铁矿物、萤石连生,解离度较高,利于稀土矿物分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主要以单体存在,呈微细粒状、断续或者连续条带状分布于石英、闪石、铁矿物、萤石、磷灰石、霓石、方解石中。此研究结果对白云鄂博矿中深部弱磁尾矿中稀土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酸钠(NaPA)作为一种阴离子聚电解质,它的COO-基团可以和碱金属阳离子(Ca~(2+)、Mg~(2+)等)发生交联作用,因此被用作阻垢剂、水处理添加剂和矿物分散剂。本文将磷酸盐P17作为链转移剂添加到NaPA中,改变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NaPA+P_(17)对含钙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NaPA+P_(17)对方解石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对白钨矿表现出较小的抑制作用;当矿浆pH值为9,NaPA+P_(17)用量为20~30mg/L时,白钨矿与方解石的分离效果最佳。并将这种抑制效果的差异归结为:NaPA+P_(17)对方解石的化学吸附强于白钨矿。该研究对分析聚合物类抑制剂的抑制机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白云鄂博微细粒稀土矿物回收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常规单一抑制剂和新型组合抑制剂的浮选条件试验和一粗二精浮选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新型络合剂Y3可用于调控微细粒矿物表面并络合稳定矿浆中的难免金属离子,有利于微细粒稀土矿浮选分离,同时也提高了抑制剂和捕收剂在含钙脉石矿物和稀土矿物表面吸附的选择性.在一粗二精开路浮选试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稀土矿选矿厂低品位难选尾矿,采用浮选方法进一步回收稀土时工艺流程长、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利用稀土矿物与脉石矿物之间微弱的磁性差异,采用高梯度超导磁选对该稀土尾矿进行富集,以提高稀土浮选入浮品位。研究结果表明,在电磁磁选介质为钢棒介质、磁场强度为0.4 T,高梯度超导磁选介质为钢毛介质、磁场强度为5.0 T时,通过高梯度超导磁选,可由REO品位为2.71%的稀土尾矿,最终获得产率为40.84%, REO品位为4.52%,回收率为67.35%的超导磁选精矿,抛除产率为22.39%, REO品位仅为0.94%的超导磁选尾矿,为后续稀土浮选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浮选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典型的一级浮选动力学理论模型ε=ε∞(1-e-kl)的基础上,推出磷矿反浮选速率模型ε=ε∞+(100-ε∞)e-k(t+θ),并根据动力学正交实验,采用三维表面图和等高线图对织金新华磷矿浮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浮选速率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含稀土磷矿物(以∑REO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在pH 11.02~11.39范围内,紫外吸收光谱中辛基羟肟酸在216 nm处有特征吸收峰,据此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微量辛基羟肟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在pH 11.2的Na_2HPO_4-NaOH缓冲溶液中,辛基羟肟酸在216 nm处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在1.0×10~(-5)~2.1×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1.4×10~(-6)mol·L~(-1)。摩尔吸光率为6.613×10~3 L·mol~(-1)·cm~(-1),是可见分光光度法中铁(Ⅲ)-辛基羟肟酸络合物在535 nm处的摩尔吸光率的10倍。采用此方法测定2个辛基羟肟酸样品,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2.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Hg(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pH 5.0,在1.0 g氯化钠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0.5 mL,1.0×10-2mol.L-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1.0 mL时,Hg(Ⅱ)可被此体系定量浮选,而Cd(Ⅱ)、Ni(Ⅱ)、Co(Ⅱ)、Mn(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实现了Hg(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Hg(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偏光显微镜、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结合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白云鄂博选铁尾矿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稀土矿物嵌布特征、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稀土的含量(REO)为11.83%(质量分数),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矿和独居石,脉石矿物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石英、长石、闪石、辉石、云母、重晶石和磷灰石等;稀土矿物嵌布粒度细小,氟碳铈矿与独居石单体解离度分别为67.72%,56.17%,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极为复杂,大部分氟碳铈矿连生体以毗邻型与脉石矿物构成简单连生体,少量的氟碳铈矿以壳层型、包裹型与脉石矿物构成复杂多相连生体,独居石的连生较氟碳铈矿更为复杂;约95%的稀土元素分配在稀土矿物中,仅有约5%的稀土以类质同象或细小包裹体分散在其他矿物中。氟碳铈矿稀土元素分布率普遍高于独居石。  相似文献   

20.
以验证稀土矿再精选工业化可行性为目的,通过采用XFLB型微型连续闭路浮选机进行一粗三扫三精的连续闭路试验方法,讨论了浮选时间、药剂加入量、浮选充气量、浮选机叶轮转速等因素对选矿指标和分选效率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原料矿物特殊性质对浮选时间修正系数进行了调整。实验结果:在流程稳定后,最终获得品位≥65%,回收率≥92%的稀土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