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0L连续搅拌式罐式反应器(CSTR)中分离得到1株嗜温高效产氢菌株08-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结果分析,初步鉴定菌株08-1属于Clostridium sp..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温度、pH值控制、底物浓度和种类对菌株08-1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更适合利用蔗糖或成分复杂的生物质木薯粉以及废弃物厨余垃圾生长及产氢,最适产氢温度为40℃,产氢系统pH值控制在5.5时获得最大产氢量.在间歇发酵中,蔗糖浓度为20 g/L,控制温度40℃,pH值5.5,搅拌速度100 r/min时实现最大产氢速率为245 mL·(L·h)~(-1),最大产氢量达到3.06 mol.该菌株在生物制氢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有机基取代二氯硅烷与金属锂在有1,1,1—三甲基三苯基二硅烷存在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发生还原偶联反应,合成并分离得到较高收率的具有热力学稳定结构的有机环硅烷,反应式和取得的化合物如下:nR~1R~2SiCl_2+2nLi(?)(R~1R~2Si)。an=6bn=5化合物:1aR~1=R~2=Me;2bR~1=R~2=Ph;3aR=Hex,R~2=Me;4aR~1=Ph,R~2=Me;5aR~1=p-tol,R~2=Me,6bR~1=o-tol,R~2=Me;7aR~1=PhCH_2,R~2=Me;8bR~1=Ph,R~2=Et;9aR~1=Ph,R~2=allyl所有的环硅烷经氢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予以鉴定,对新化合物还测定了质谱,并讨论了它们的波谱性质。加入催化剂量的1,1,1—三甲基三苯基二硅烷是用来在溶液中产生三苯基硅基负离子,它可作为促进缩合反应和平衡化的催化剂。本方法特别有利于用来大量生产十二甲基环六硅烷和由烷基、芳基不对称取代的环硅烷。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矿化微生物通过可诱导碳酸盐成矿来固化重金属Cd~(2+)。为了探究pH条件对此过程的影响,选取碳酸盐矿化菌株UR-2,制备了不同初始pH条件(pH 5.0~10.0)下该菌株诱导Cd~(2+)成矿的产物。结果表明,菌株生长的最佳初始pH值为8.0左右,对0.2g/L Cd~(2+)的固化率达到70.5%。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碳酸镉(CdCO_3)。pH值的变化对菌株Cd~(2+)的络合能力以及矿化产物的形貌、组成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甲壳素脱乙酰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发酵筛选产生甲壳素脱乙酰酶的真菌,并且研究了产酶条件.结果显示在42株真菌中有26株有甲壳素脱乙酰酶活性,最终确定了构巢曲霉和蓝色犁头霉两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它们产生的酶活性分别是343U.mL-1和289U.mL-1.不同的菌株的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源均为含乙酰基的碳源,最适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蛋白胨,产酶能力都受Mn2 和Co2 促进,受Cu2 、Fe2 、Fe3 的抑制;构巢曲霉的最适温度、最适pH分别为29℃,7.0~7.5,蓝色犁头霉的最适温度、最适pH分别为31℃,6.5~7.0,最适发酵时间均为96h.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建群及优势植物的丛枝菌根共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观察的28科125种植物中,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植物有104(占83.2%)种,其余21(16.8%)种植物未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在所调查的植物中,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较高,占被调查该类植物总数的92.3%;而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受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比例只有47.6%.本地区野生植物的丛枝菌根结构类型多数为Arum类型,占65.38%,尤其在百合科、菊科、豆科、蔷薇科等植物中比例较高;而Paris类型仅有19.23%,多见于禾本科、唇形科、桔梗科和百合科.丛枝菌根结构类型与根系类型及菌根侵染率无关,而与植物所属的科属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6.
从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K氏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ellipsoideus)和糖化酵母(Saccharomyces diastalicus)的种间融合杂种中筛选到一株酒精高产菌株HU-KDF-185,它在番薯渣糖化液(约5.0—5.5Brix)的工厂生产性发酵试验中,原料的酒精得率平均是30.77%;而当前使用的酒精生产菌株K氏酵母(对照1)则是29.71%,新市一号菌株(对照2)则是29.54%.试验结果表明,种间杂种HU—KDF-185比K氏酵母和新市一号菌株分别增产酒精3.56%和4.16%.由此可以确定,杂种HU-KDF-185是一株具有生产价值的酒精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已分离鉴定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内生真菌的种类、部分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与其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现已分离鉴定的内生真菌有41种,未分离但已鉴定到种的内生真菌有11种,种类还很有限;从这些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已分离鉴定74个化合物,但大多数与霍山石斛的活性物质及重要生理功能关联较小;部分内生真菌如Acremonium sp.(枝顶孢霉)和Lecanicillium aphanocladii(丝枝蜡蚧霉菌),有促进霍山石斛生长或拮抗植物病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大麦耐铝性与根际 p H 值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小雄培养法研究了大麦耐酸铝性与根际pH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际pH值变化与培养液氮源的种类有关外;也反映了品种的耐酸铝性的差异.以NO;为唯一氮源时,根吸收N03引起根际pH迅速上升,耐性品种83-122(B)和沪麦8号(H)的能力比敏感品种裸县无芒六棱(S)强.以NH;和NO;(比例1:12为氮源时,pH值变化出现双相现象.第一相,根际pH值下降,敏感品种S下降幅度比耐性品种B,H大,下降相持续的时间也长.第二相,pH上升,B和H上升速率最快,S最慢.在明显出现第二相后更换新鲜培养液,pH变化形式发生改变.耐性品种H}pH下降相不明显或消失,直接出现上升相,而敏感品种S的pH变化却仍为先下降后回升的状况.说明大麦品种间调节根际pH值的能力差异反映了品种耐铝性的差异,耐性品种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升高根际pH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探究一株分离自新疆地区患病鲫鱼(Carassius auratus)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患病鲫鱼体表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丝状真菌JC01,经人工感染鲫鱼卵试验验证JC01具有高致病性,研究其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并进行ITS r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菌株JC01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生长良好,菌落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对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生菌13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通过比较PHB产量,获得了两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13(3)和13(5),其PHB产量分别为29.58,29.2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PHB产量提高了17.8%和16.6%.对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生长曲线和产PHB进程曲线进行了测定,在37℃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PHB产量均在16h时达到最大.在32℃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培养80h和诱变菌13(3)培养60h时PHB产量达到最大,该突变株在37℃比在32℃培养时发酵周期缩短了73.3%,而PHB的积累量相当.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13(3)产生PHB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为2∶1时,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11.
隐藏嗜酸菌DX1-1产PHB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可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DX1-1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碳氮源组合(葡萄糖,KNO3),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培养条件即碳源浓度为40 g/L、氮源浓度为15 g/L以及初始pH值为3.0,并确定了在最优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和PHB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核磁共振对该菌胞内PHB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此次试验提高了DX1-1菌株PHB的产量,最高达到19.75 g/L.  相似文献   

12.
恒定pH系统中不同大麦品种的耐铝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以相对生长率衡量耐铝性,基本上排除了系统所造成的误差.以相对生长率P衡量根的耐铝性,在恒定的pH系统(pH4. 75士0. 1)中3ppm铝胁迫下,经大田鉴定的一级耐性品种B和H表现了不同的相对生长率,品种B的相对生长率达28%,而品种H只有1400,中等敏感品种Z为15%,而敏感品种S可达17%.结果说明:品种H的耐铝性可能是通过升高根际pH,降低铝的解离程度而实现的.而品种B的耐铝性机制与品种H不同,其耐铝性与根际pH值调节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生物填料滤池对某石化废水产生的臭气的去除效果,并对滤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驯化,生物滤池对废气污染物的去除逐步提高,稳定阶段对硫化氢、氨氮及挥发性有机酸(VOC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8%、91%和90%,并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填料表面生物膜的微生物培养计数表明,生物膜中异养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次之;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中芽孢杆菌属占优势,占随机挑取菌株的62.5%,真菌中青霉属是优势类群.采用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分析生物滤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种类大多为不可培养细菌,与纯培养分离所得到的微生物类群有很大不同,但优势种属为芽孢杆菌属,与纯培养得到的结果类似均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臭气污染物去除的主要微生物.滤池内微生物多样性及相似性随运行时间逐渐升高,说明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能够利用臭气污染物进行生长,并随运行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系统功能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9株水解圈比值(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较大的(一般在7以上)初筛株中,经摇瓶复筛,筛选出一株中性蛋白酶产生菌0031菌株.经初步观察其培养特征较接近于枯草芽孢杆菌(A.S.1398),但其发酵液在盘状电泳上的酶谱,有别于枯草芽孢杆菌,其产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为:豆饼粉3%,玉米粉2%,麸皮3%,KH_2PO_40.03%,Na_2HPO_40.4%,pH 8.0(消毒前).在50 ml(每500 ml 三角烧瓶)的装量,旋转式摇床(转速220次/分偏距2.5cm)温度28℃的条件下发酵,经34—38小时,酶效价稳定在2000单位左右(测定反应温度30℃)最高效价可达2330单位.在该菌株的产酶特性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1.适当的加大通气量和提高 pH 能提高产酶量和缩短发酵周期,但美中不足的是酶高峰期较短促,较不利于在发酵过程中控制产酶高峰点.2.提高发酵温度(30℃以上)略有抑制产酶的趋势或有明显的酶高峰期推迟的现象.3.Zn~艹和 Ca~艹(试验浓度分别为 ZnSO_40.005%和 CaCl_2 0.3%)对产酶无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所表现的生产性能,0031筛选株是理想的,值得联系实际目的,进一步研究提高其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工调节pH, CO:分压、温湿度以及有机氮等条件,探讨了白蚁巢内两种优势真菌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小白球菌和炭角菌除对温湿度要求相似外,不同之处在于小白球菌适应于高浓度COZ、低pH值(3.8一4.2),低浓度有机氮,以及对酵母浸膏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炭角菌要求低浓度CO, ,高pH值(5.0- 6.3),又需要高浓度有机氮.根据这些实验,我们初步认为白蚁的存在产生了丰富的有机酸和高浓度CO z,可能给小白球菌造成了特定的pH环境,成为蚁巢菌圃上优势真菌的主要选择因子,在“废巢”菌圃上,有机酸和COZ浓度的降低,炭角菌分泌的代谢物质引起菌圃pH值的上升,可能是炭角菌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邻特丁基水杨醛亚胺(3)配体,并与trans-[NiCl(Ph)(PPh3)2]反应制得了邻叔丁基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4){[O-(t-Bu)C6H2-ortho-C(H)=N-2,6-C6H3(i-Pr)2]Ni(Ph3P)(Ph)},以质谱、1H NMR、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Al(i-Bu)3为助催化剂,在铝比Al/(4)为2.5~40时,能有效地催化乙烯聚合.在8.4×105Pa的压力下,其最高活性可达4.05×105g PE/(molNi@h),所得聚乙烯粘均分子质量为0.34×104~3.68×104g/mol.与以Ni(COD)2为助催化剂相比较,Al(i-Bu)3/(4)是更为优良的乙烯聚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液培法研究二个大豆品种对酸铝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不同 pH( 3. 5~ 6. 0)和 Al3+浓度( 0~ 40μ m)对二个大豆品种浙春 3 号和浙春 2 号 幼苗生长及根尖细胞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影响, 并且二个品种间存在差异. pH>4. 5 是二个品种幼苗适 宜的生长环境; pH<4. 0 明显抑制其生长.在 pH4. 3的条件下二个品种均有较强的耐铝性.总的来看, 浙 春 2号的耐酸铝性强于浙春3 号.根尖细胞蛋白质 PAGE分析表明,浙春 2号经100μ mAl3+~ 400μ mAl3+ 处理 144h 后, Rf 0. 75 带蛋白质表达受抑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用紫外线(ultra violet raps)、氯化今里(LiCI})处理K字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结合温度驯化等手段,选育适应高温生产高产酒率的酿酒酵母菌株,并模拟大生产的工艺条件对选育菌株进行初、复筛‘通过上述方法选有出了六株能在40℃正常生长,且发酵强度较好的菌株,其中E,-FE,-UV 1菌株发酵力比对照株K字酵母提高11.2%,劳萄糖利用率提高1300; E;一26-NS19-25菌株发酵力比对照株K字酵母提高8.7/,葡萄糖利用率提高17.5%,并且对选育株的某些发酵特性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将螺旋菌Borrellia.afzelii编码的磷脂酰胆碱合成酶基因(pcs)导入磷脂酰乙醇胺阴性菌株E.coli AD93(PE-)获得磷脂酰胆碱阳性、磷脂酰乙醇胺阴性的菌株E.coli AD93/ptac67(PC+PE-).生理生化特性调查显示:AD93/ptac67菌株的生长需要高于10 mmol/L的Mg2+,而对照细菌AD93则需要高于20 mmol/L的Mg2+,AD93/pDD72菌株则不需要;AD93/ptac67与AD93 SDS的MIC值为0.02%,比AD93/pDD72低约10倍;5%NaCl完全抑制AD93/ptac67的生长,3%NaCl则几乎完全抑制AD93的牛长,而NaCl浓度为5%时,AD93/PDD72菌株仍能牛长;SDS-PAGE图谱显示3种菌株的周质蛋白差异显著,而外膜蛋白差异不明显.在活体细菌中,磷脂酰胆碱替代磷脂酰乙醇胺并不能使缺少磷脂酰乙醇胺的突变体恢复至野生型状态,显示磷脂酰胆碱不能完全替代磷脂酰乙醇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线虫捕捉性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种类包括壶菌、结合菌、不完全菌、子囊菌及担子菌等,其中不完全菌丝孢纲线虫捕捉菌依据分生孢子、捕捉构造型态可以分成粘着分枝(ad-hesive branch)、粘着网(adhesive net)、粘着球(adhesive knobs)、非收缩环(non-constricting ring)、收缩环(constricting ring)五类.本研究即至本省各地不同寄主及土壤质地作物区采集作物根圈土壤共58个样本,利用土壤洒布法分离不完全菌丝孢纲线虫捕捉菌,同时测定采集土的pH值、有机质、土壤质地.样本分离到线虫捕捉菌的比率为68.97%,且54.24%为网形成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4%较易分离到线虫捕捉菌,而土壤pH值与线虫捕捉菌的存在无明显相关性.Monacrosporium eudermata、Arthrobotrys musiformis、A.cladodes、M.ellipsosporum、Dacty-laria brochopaga为最常见的5种故针对它们进行最适生长温度、pH和不同碳、氮素源种类下对此5种线虫捕捉菌生长及捕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网形成菌生长速度最快,M.ellipsosporum、D.brochopaga在含有3%xylose的查派克-道克斯琼脂(Czapek-Dox medium)培养基中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此5种线虫捕捉菌以M.eudermata捕捉叶芽线虫效果最好,其次为D.brochopaga.M.eudermata培养在0.5%、1% sucrose、Glucose、Galactose、mannitol、maltose、Starch、Saccharose的查派克-道克斯琼脂中具有捕捉叶芽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能力.D.brochopaga在实验中对于南方根瘤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有最好的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