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Ni-Cr-Mo-Al-Ti-B-MoS2系宽温度范围自澜残杀则试了合金机械性能及其在室温600℃范围内的摩擦磨损性能,同时还了其耐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oS2质量分数为10%的合金具有较好的机械和摩擦磨损综合性能。该合金主要由Ni基固溶体、Ni3Al、Ni3(Al,Ti)、不定比化合物CrxSy、MoS2和Mo2S3等相组成,在室温至300℃范围内摩擦表面形成含硫化合物复合膜 相似文献
3.
SiC—Ni—Co—Mo—PbO系高温自润滑金属基陶瓷材料摩擦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中和中频励套感应力高温快速热压法制备了SiC-Ni-Co-Mo-PbO系高温自润滑金属基陶瓷材料,并且对这种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还就其高温自润滑机理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Fe—Mo-CaF2高温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中频感应热压工艺制备了具有良好高温摩擦学特性的Fe—Mo—CaF2高温自润滑材料,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Fe—Mo合金和Fe—Mo—CaF2高温自润滑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由于高温下的机械摩擦化学效应,Fe—Mo合金磨损表面形成了由MoO2及Fe2O3组成的黑色釉质膜,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在500℃以上时,Fe—Mo—CaF2合金磨损表面形成了由CaF2、MoO2、CaMoO4、Fe2O3及FeMo4F6等组成的复合润滑膜,从而表现出良好的高温自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NiAlCoCrFeTi (HESA-1)和NiAlCoCrFeTiTaMoW (HESA-2)这2种典型的高熵高温合金,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25~900℃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2种合金均由无序面心立方晶格(FCC)结构的γ相和有序FCC结构的γ’相组成;γ相使该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γ’相赋予其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25~900℃,2种合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 25℃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摩擦系数较大且磨损率较高. 400℃以上时,在摩擦氧化和热氧化的作用下,磨痕表面开始形成1层不连续的氧化物釉质层,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有所降低.当温度达到900℃时,磨痕表面上形成了1层光滑且致密的氧化物釉质层,该釉质层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使HESA-1和HESA-2这2种合金的摩擦系数分别降至0.26和0.25,磨损率分别降至13.3×10-6和8.0×10-6 mm3/(N·m).在高温摩擦过程中,合金表面的Al、Cr、Ni和Co等元素在摩擦热和环境热的共同作... 相似文献
6.
7.
含硫镍合金的研制及其高温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和中频励磁感应加热高温快速热压成型法,研制出几种含硫和不含硫的镍合金高温自润滑耐磨材料,进而从中筛选出一种在室温和300℃乃至600℃都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低摩擦、耐磨损的含活性元素S的多元镍合金.对这种合金在较高速度和较高负荷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利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等揭示了这种合金的自润滑机理.结果表明:这种含硫镍合金在室温和300℃下与WC-Ni-Co-Mo-PbO金属陶瓷对摩时,起润滑作用的主要是MoS2和元素Cr与S的不定比化合物所形成的复合膜;在500~600℃的高温摩擦过程中,起润滑作用的主要是由不定比化合物CrxSy与偶件转移物PbWO4及MoO3和NiO组成的复合膜 相似文献
8.
9.
10.
锡青铜基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采用粉末冶金自由烧结工艺制备出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该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固体润滑剂角度就其室温与450℃自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材料在室温至450℃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磨擦磨损特性。XRD分析结果显示:在室温下磨损表面形成的含石墨、Pb和SnO2的复合膜是其具有润滑性能的主要原因;在高温下则由石墨、Pb2O3和CuO组成的复合膜起主要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基础油,考察了不同形态二硫化钼(Mo S2)微粒的摩擦学性能.低载低速下,空心球形Mo S2(空心球)与片状纳米Mo S2(纳米片)均能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片状微米Mo S2(微米片)不仅不具备减摩性能,还会增加磨损;高载高速下,空心球仍保持着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微米片也表现出一定的减摩抗磨能力,而纳米片易导致润滑失效.纯离子液体润滑时钢球表面出现了一定的疲劳磨损,添加空心球与纳米片后,疲劳磨损消失,磨损量下降.空心球与纳米片润滑时,Mo S2能转移到摩擦表面,少部分仍以Mo S2形式存在,其余Mo S2与基础油及摩擦副材料等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由Mo O3、Mo S2、Fe PO4、Fe SO4、Fe F2及含N与S的有机物组成的复合润滑膜;微米片润滑时,很少Mo S2参与了转移膜的形成,因而对基础油改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AlCoCrFeNi高熵合金因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而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但对其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还较为少见.本文中应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系统地考察了其在室温至800℃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应用SPS技术制备的AlCoCrFeNi高熵合金主要由FCC相、无序BCC相和少量有序BCC相组成;呈网格状分布的FCC相使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呈等轴状分布的BCC相赋予了高熵合金优异的强度;高熵合金室温至800℃时的摩擦系数在0.43~0.51之间,磨损率低于10–5mm3/(N·m).室温至中温阶段主要为磨粒磨损,中温至高温阶段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塑性变形综合作用.高温下高熵合金表面形成了一层主要由为Al2O3和Cr2O3组成的氧化物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插层法制备了单层MoS2在水中的悬浊液,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单层MoS2的结构,用四球长时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单层MoS2在水中的悬浊液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MoS2经剥层一重堆过程处理后形成单层MoS2,单层MoS2在水中以单片或者多片重叠形式存在,其间距由0.615nm增大为0.622nm;所合成的单层MoS2悬浊液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减摩能力.这是因为其在钢球磨损表面生成含FeS的保护膜,而保护膜的剪切强度较低,因而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但活性元素S易导致钢的过度腐蚀而使抗磨性能反而变差. 相似文献
14.
铜和石墨对铁基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机械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铁基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考察了Cu与石墨的含量对铁基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机模样性能、摩擦学性能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等对材料的组分、显微组织形态和结构以及磨损表面形貌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适量Cu的Fe-Cu二元系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明显优于Fe系材料,这主要是因为Cu的加入改变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添加适量石墨的Fe-Cu-石墨三元系材料比Fe-Cu二元系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但机械性能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石墨与油的协同润滑效应和石墨的加入改变了材料的微观结构所致。 相似文献
15.
四种陶瓷材料与SUS304不锈钢的高温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陶瓷与金属组合作为高温润滑材料的可能性,利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4种陶瓷SiC、Si3N4、Al2O3和ZrO2与SUS304不锈钢在室温至500℃下的摩擦学性能.摩擦试验结果表明,SiC、Si3N4和Al2O3在低于200℃时的摩擦系数稳定且都低于0.2,但在200℃以上时的摩擦性能却都不稳定,摩擦系数在0.2-0.4之间;ZrO2在200℃以下时的摩擦性能不稳定,而在200℃以上时的摩擦系数低于6.2且较稳定。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陶瓷中ZrO2的磨损率最低[-2.60×10-9mm3/(N·m)],SiC和Si3N4的磨损率居中[分别为1.80×10-6mm3/(N·m)和4.40×10-6mm3/(N·m)],Al2O3的磨损率最高[3.64×10-5mm3/(N·m)];分别与这4种陶瓷对磨的不锈钢的磨损率都高[1.40×10-5-4.52×10-5mm3/(N·m)]. 相似文献
16.
WC-Ni-Mo-PbO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综合性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某热动力机械之动密封摩擦偶件用材的需要,以WC-Ni-PbO材料为基料,通过陶瓷相WC的微细化和金属Mo的加入,利用中频感应加热的热压法研制出一种在高温下具有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低和耐磨性能好等优点的WC-Ni-Mo-PbO高温自润滑金属陶瓷材料,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和多功能电子能谱仪等近代分析手段揭示了这种材料的高温自润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表面PbWO_4润滑膜的形成是WC-Ni-Mo-PbO金属陶瓷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良好自润滑性能的主要原因。利用这种材料制作成某热动力机械的动密封摩擦偶件已在压力11.3MPa、速度3.5m/s、温度1000-1100℃的实际工况下成功地运行了450秒,并且顺利地连续使用了3次,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能很好地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