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了酸性含磷萃淋树脂CL—P204、CL—P507、CL—P5709吸附MoO_2~(2+)过程的扩散动力学,确定了MoO_2~(2+)在三种树脂上的交换属粒内扩散速控,符合G.E.Boyd模型,测定了扩散速率常数和扩散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八种交联度相同而孔结构各异的大孔磺酸型树脂,研究了UO_2~(2+)—H~+互扩散及共存Mn(Ⅱ)时的UO_2~(2+)—H~+互扩散传质动力学与孔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孔径的功用在于变更或引导扩散机制;而比表面对起始阶段的扩散起重要作用;磺酸根-Mn(Ⅱ)圈结合水的减少强化了孔径的功能导致Mn(Ⅱ)的加速传质效应。最后,用表面吸附双电层结构理论作了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铀和铀同位素的离子交换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锁  邱陵  杨坤山 《化学学报》1987,45(8):794-797
在浓缩铀同位索的阳离子交换法中,UC_2~(2+)在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传质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迄今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文对阳离子交换树脂—HCl溶液体系中的UO_2~(2+)—H~+正、逆交换,特别对~(235)UO_2~(2+)—~(238)UO_2~(2+)交换动力学及机制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离子交换树脂传质特性之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评价离子交换树脂的传质动力学特性,提出了测量扩散常数、扩散活化能和滞留时间的必要性和方法,并通过三种大孔磺酸型树脂中UO_2~(2_(1/4))+的传质对比研究作了解说  相似文献   

5.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Y~(3+)-H~+交换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测定了反应的等温线,求得合理热力学平衡常数Ka=1.9×10~2。实验表明,正交换反应RH/Y~(3+)符合一般规律,即在低浓度时,系液膜扩散机理,高浓度时,系粒内扩散机理;而逆交换反应R_3Y/H~+在本实验的浓度和搅拌速度下,均为粒内扩散机理。正逆交换反应机理的差别是树脂对三价稀土元素Y~(3+)具有极高的亲和性所致。估算了液膜互扩散系数与液膜厚度的比值。用电子计算机求算了随交换剂组成变化的积分粒内互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6.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研究了Ca~(2+)-H~+阳离子交换反应的平衡及动力学,测得该反应的等温线及选择系数,求得修正选择系数、合理热力学平衡常数(K_α=18)以及交换剂相中各组分的合理活度系数。实验发现,该反应的正、逆交换的机理不同。结合以前研究过的Na~+-H~+、UO_2~(2+)-H~+及Y~(3+)-H~+反应的正、逆交换的机理,探讨了造成正、逆交换机理不同的原因。本文还估算了液膜互扩散系数与液膜厚度之比,求得了随交换剂相组成变化的积分粒内互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7.
作者曾报导了用偶氮氯膦I树脂分离富集微量UO_2~(2+)的研究。实验表明,含偶氮氯膦I基团的树脂对UO_2~(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从大体积溶液中定量富集微量UO_2~(2+)。为此我们研究了负载有偶氮氯膦I螯合剂的交换树脂的分析特性,并用于富集铀矿废水中微量UO_2~(2+)。实验部分 1.UO_2~(2+)标准溶液:称取一定量乙酸铀溶解于pH_4HAc-NaAc缓冲液中,制取10mg/ml铀标准溶液,临用时再以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2.负载偶氮氯膦I树脂制备:称取湿D-290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50g,加到含有一定量偶氮氯膦I的溶液中,搅拌,制得含有螯合剂量为75.1μM/g-干树脂的负载树脂(下称负载  相似文献   

8.
邱陵  贾东方  原纪炳  林雪  何炳林 《化学学报》1988,46(10):945-951
研究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相当于Amberlite-XAD-7)吸附和解吸AuCl4^-的动力学. 结果表明, 两种过程均由液膜扩散转向粒内扩散主控. HCl浓度对吸附AuCl4^-过程影响甚微, 研究了HCl-硫脲为解吸剂时的动力学, 表明液膜扩散常数R和粒内扩散常数B对树脂半径r0的关系服从Boyd方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相当于 Amberlite-XAD-7)吸附和解吸 AuCl_4~-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过程均由液膜扩散转向粒内扩散主控.HCl 浓度对吸附 AuCl_4~-过程影响甚微,25℃时的■_(AuCl_4~-)=4.4×10~(-8)cm~2·s~(-1),扩散活化能△E_a=-13.0kJ·mol~(-1);研究了 HCl-硫脲为解吸剂时的动力学,表明液膜扩散常数 R 和粒内扩散常数 B 对树脂半径γ_0的关系服从 Boyd 方程.  相似文献   

10.
W(Ⅵ),Mo(Ⅵ)在D290树脂相内的吸附动力学(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浅床法按Boyd方程,研究了H_2W_(12)O_(40)~(6-)和Mo_8O_(26)~(4-)离子在D290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相内的扩散动力学特性。分别测定了上述两种离子的半交换期t_(1/2)、扩散常数B、内扩散系数(?)、阻滞时间τ_d。同时将H_2W_(12)O_(40)~(6-)与WO_4~(2-),Mo_8O_(26)~(4-)与MoO_4~(2-)离子的诸动力学参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铀酰在叶腊石表面的吸附和扩散。在碳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探究了温度对铀酰吸附和扩散的影响。碳酸根离子与铀酰存在较强的作用力,不同数目的碳酸根离子与铀酰结合会形成多种铀酰种态。在不同温度的模拟中,得到了UO_2~(2+)、UO_2CO_3、UO_2(CO_3)_2~(2-)、UO_2(CO_3)_3~(4-)四种铀酰种态和铀酰聚合物。通过原子密度图,观察了粒子在溶液中的分布情况。发现UO_2~(2+)+和UO_2CO_3容易吸附在叶腊石上,而UO_2(CO_3)_2~(2-)和UO_2(CO_3)_3~(4-)主要存在于扩散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碳酸根离子与铀酰配位,使得铀酰在叶腊石上的吸附逐渐减少。本文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铀酰种态的扩散系数。在扩散层中,各种态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而在吸附层中,UO_2~(2+)和UO_2CO_3的扩散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较UO_2(CO_3)_2~(2-)和UO_2(CO_3)_3~(4-)慢。但是在同一温度下,同一个吸附层或扩散层中,铀酰种态的扩散系数大小顺序始终保持不变:UO_2~(2+)UO_2CO_3UO_2(CO_3)_2~(2-)UO_2(CO_3)_3~(4-)。说明在碳酸根存在的情况下,UO_2~(2+)可能是主要的扩散形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NP树脂在不同pH时对La~(3+)、Y~(3+)、UO_2~(2+)、Zr~(4+)和Fe~(3+)等离子的吸附试验,表明NP树脂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La~(3+)和Y~(3+)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如选择适当pH,可达到与其它伴生元素分离的目的。NP树脂在pH=4时,对La~(3+)的交换容量为1mmol La~(3+)/g干树脂。然而吸附速度较慢为该树脂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浅床法通过对WO_4~(2-)/Cl~-、MOO_4~(2-)/Cl~-在D290树脂相内的传质研究,发现(?)—Cl~-与(?)—Cl~-交换扩散常数B及内扩散系数(?)相差20倍左右;所产生的阻滞时间τ_d也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0倍;对D290树脂的亲合力WO_4~(2-)>Cl~->MoO_4~(2-)。同时发现对树脂的亲合力越强,τ_d值越大,反之越小。同条件下温度升高,τ_d值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Na型斜发沸石上Na+-Cu2+离子交换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态离子交换法研究了Na型斜发沸石上2Na=Cu^2+离子交换动力学,分别测定了液膜扩散常数R,粒内扩散系数D和滞留时间Td,实验发现,离子交换起始为液膜扩散控制,随后在交换的大部分时间内为粒内扩散控制,并就温度、浓度对离子交换过程速率,Cu^2+平衡交换数量以及滞留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强酸型大孔树脂为固定相,用浅床法系统研究了UO_2~(2+),U(IV)等高价金属离子在吸附和解吸过程中的扩散问题.确认了扩散滞留时间的存在;并提出相界面吸附双电层模型,解释了它的成因及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微量铀的新方法,它利用了协萃反应的放射性元素置换作用,其反应式如下:UO_2~(2+)+CeA_3B_(2(0))+H~+(?)UO_2A_2B_((O))+HA_((O))+B_((O))+Ce~(3+)此处HA为1-苯基-3-甲基-4-苯酰基-吡唑啉酮-5,B为磷酸三丁酯。由于UO_2A_2B的萃取常数大于CeA_3B_2的萃取常数,因此在CeA_3B_(2(O))中的Ce~(3+)离子能被UO_2~(2+)离子所置换,从~(144)Ce的计数率可以间接测定微量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证实了在高氯酸溶液中Rh(Ⅳ)主要以Rh(H_2O)_6~(4+)形式存在。研究了Rh(H_2O)_6~(4+)和Ir(H_2O)_6~(4+)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行为。测定了两者在聚苯乙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HCIO_4间的分配比。根据Rh(H_2O)_6~(4+)和Ir(H_2O)_6~(4+)在阳离子交换柱上的洗脱曲线和回收率,讨论了在高氯酸溶液中Rh和Ir分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部分亚氨二乙酸化的杨梅型聚丙烯基聚丙烯腈共苯乙烯树脂(PPAS—IDA)对四价钒氧离子(VO~(2+))的交换行为。实验证明,交换的支配因素是液膜扩散,但粒子扩散和化学反应处于竞争地位,它决定于树脂的基本结构和在反应介质中的运动形式。交联型聚苯乙烯基氨羧树脂在国内外均已有工业生产并获得广泛应用。它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螯合能力,但反应速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备了杨梅型聚丙烯基氨羧树脂,观察了它对VO~(2+)离子的交换过程,得到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考察了大孔聚苯乙烯型吸附树脂对不同大小吸附质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当吸附过程为粒扩散控制时,树脂孔径与分子尺寸的相对大小不仅决定了粒扩散速度的大小,也影响了粒扩散的控制机制.随着吸附质分子尺寸的增加,决定粒扩散速度的控速步骤也逐渐由表面扩散转向孔扩散。此外,还利用建立的扩散方程,测定了树脂吸附不间大小的吸附质时的粒扩散常数B和有效粒扩散系数De。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孔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合成了具缩硫醛大环的螯合树脂。它对Hg~(2+)的络合容量可达30—60mgHg~(2+)/g树脂,比对Ca~(2+)、Zn~(2+)、Cd~(2+)、Pb~(2+)等金属离子的络合容量高数百倍.它能够使因汞中毒而失活的脲酶恢复活力的能力优于巯基树脂及通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有可能作为口服的高分子解汞毒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