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通报》2006,(5):M0003-M0003
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26年,李政道先生说:从一位教授(叶企孙)、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进入全国前列.在这10年左右时间培养出王淦昌、钱三强、何泽慧、施士元、彭桓武、王竹溪、胡宁、张宗燧、林家翘、钱伟长、王大珩、葛庭燧、赵九章、陆学善、陈芳允等一批大师级人物.其后又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在80年的历程中共有82位两院院士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2.
缅怀周培源老师彭桓武,何泽慧(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高能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王大珩(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100080)30年代上半期,我们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周先生是教我们力学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3.
<正>记:同样身为学者的您,怎么理解钱三强与何泽慧先生1948年从法国回到中国这一选择?李:彭桓武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的那句话:"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能帮助我们理解那一代人的选择。他们当年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到中国来,报效和建设自己的祖国。记:您对钱三强先生说过的那句话:"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  相似文献   

4.
<正>"各行各业的人,只要自己做出成绩,做出水平,都是国家需要的。以上心得九十有五书何泽慧"。每当驻足这幅用极平淡语言书写的书法作品前,就会勾起许多念想。从1976年做钱三强先生秘书起,我开始接触何泽慧先生,但早先并不清楚她的家世和她本人的更多经历,直到有一年陪同钱先生、何先生去了一趟他们的故乡湖州和苏州,后来又听彭桓武先生细谈他了解的钱与何,说了关于何先生"苏  相似文献   

5.
本刊编辑部收到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三、四次年会报告(附最近会务报告及会员录)四册和中国物理学会1944年度会务报告(附第十二届年会报告)一册的复印本.前四册年会报告原由王竹溪先生保存,解放后转由钱三强先生保存,最近钱三强先生转给中国物理学会.后一册1944年度会务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提供,其摘要已登载于本刊1983年第5期1).本篇是第二、三、四次年会报告的摘要2). 迄今为止,历届年会中,1936年年会,1938年至 1941年的第六至第九届年会(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召开年会),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的各届年会,资料尚未收集到,希望保留有关资料的读者向本刊编辑部提供.  相似文献   

6.
《物理通报》2005,(9):4-5
彭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一代宗师.解放后,核科学技术在开国初几乎一片空白,在钱三强先生、王淦昌先生、彭桓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下,我们白手起家,开辟了中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彭先生以他深刻的观察物理实质的本领、认真求实和科学联系实际的思想,不断地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物理》2016,(3)
正2015年11月22日的北京,大雪纷飞。纪念铀核"四分裂"发现69周年暨《何泽慧传》、《何泽慧文选与纪念文集》新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理科楼郑裕彤讲堂举行。150多位何泽慧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冒雪前来,深情缅怀这位著名的女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1956年秋,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有幸在钱三强、何泽慧先生领导的中子物理研究室工作,当时在戴传曾先生研究组里参加建立中子晶体谱仪的工作,并准备中子截面测量的知识。可一开始何先生就提醒我,除了准备中子截面测量外,还要及早学习中子衍射方面的知识,为中子晶体谱仪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使我在组里较早地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1958年9月何先生作为我们的室主任,通知我去苏联实习。我到了莫斯科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刘晓 《物理》2014,(12)
本文从几个不同方面回顾了何泽慧先生的学术成长经历。她继承了蔡元培等老一辈学者科学救国的理念,接受了前沿的科学教育和训练,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做出创新工作,并参与创建我国核科学事业,汇聚和培养了大批人才。科学的创新离不开优良的传统,我们纪念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既缅怀她的创新成就和对科学事业的贡献,也要发扬她的科学精神和传统。  相似文献   

10.
1989年金色的秋天,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成果报告会上,研究员李惕碚、副研究员吴枚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介绍了双星γ脉冲星的发现,受到与会科学家的关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朱洪元、郑林生到会并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我们特邀请他们为读者介绍这项为高能天体研究打开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1989年金色的秋天,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成果报告会上,研究员李惕碚、副研究员吴枚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介绍了双星γ脉冲星的发现,受到与会科学家的关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朱洪元、郑林生到会并给予热情鼓励与支持.我们特邀请他们为读者介绍这项为高能天体研究打开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核物理学中,三分裂变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也是一个颇引人注意的课题,因为它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核裂变的机理.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这项研究的进展.早年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钱三强与何泽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贺于敏70寿辰记学风典范笔会张宗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刘恭梁朱建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100088)1敏锐的洞察循循善诱1996年的8月16日是于敏先生的70寿辰.作为他的第一代学生,我(张宗烨)想借庆贺他的生日的机...  相似文献   

14.
吕敏 《物理》2006,35(9):758-759
1952年,我从浙江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许多核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来到研究所,听说有一位叫于敏的人,业务特别棒,认识于敏以后,发现他是很普通的一个人,除了头有些谢顶外,没有什么特别聪明的特征.钱三强、彭桓武、王淦昌、赵忠尧等知名学者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副所长,彭先生找我谈话,说从事核理论的人较多,从事实验核物理的人太少,让我跟随王淦昌、萧健参加宇宙线实验,因此我没有机会和于敏在一起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22日,是何泽慧先生发现铀核四分裂的日子,2015年11月22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举行了"纪念四分裂发现69周年暨《何泽慧传》《何泽慧文选和纪念文集》新书发布会",100多位何先生的学生和相关人士冒雪前来参加会议,共同纪念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纪念她的杰出发现.这两本书则是其学生们对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流逝,转眼何泽慧院士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了,至今她那和蔼、率真的面庞依然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今年是她老人家的百年华诞,让我们循着图片的轨迹,去回顾何泽慧先生成长的一生。领略她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研风采。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山西灵石。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她不为当时社会上对妇女的传统偏见所动摇,自强不息.以优异成绩完成毕业论文。1936年得到原籍山西省的咨助.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  相似文献   

17.
致读者     
带着您的殊爱,艰难地耕耘着春天;播下您的希望,走向成熟的秋天!这一年,我们的发行量首次突破万份;这一年,中科院出版委来函称赞本刊改革有成绩;这一年,我们获得1992—1993年科学出版基金(全额资助);这一年,我们获得包括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邓昌黎、王淦昌、周光召、钱三强、张文裕、赵忠尧、何泽慧、黄昆、林兰英、朱洪元、冯端、谷超豪、钱临照、葛庭燧、王承书、余瑞璜、何祚庥、章综、李林、吴式枢、戴元本、唐孝威教授在内的近百名学者的签字、题词或评语…….  相似文献   

18.
应崇福院士对我国声学事业的贡献———祝应崇福院士80华诞钱祖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应崇福先生,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918年6月15日.他幼年在武汉入私塾读《四书》,由父亲和义父分别教授英文和数学,由于无小学学历,难以报考中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大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彭先生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研制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推动我国物理学研究和物理学人才培养付出了终身心血.彭先生创建的伟业让我们永远敬仰,他对《物理》杂志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无限感动,他的爱国奉献的精神、科学求真的态度、淡泊名利的胸怀、乐观旷达的性格让我们永久怀念.下面特发表一篇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提供的介绍彭先生生平的文章(发表时本刊作了少量文字修改),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无尽哀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徐约黄 《物理》2007,36(3):249-252
周如松先生(1912年4月24日-2005年1月22日)离开我们两年了,她是我国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她一生致力于金属物理科学研究与教学,孜孜不倦探索科学真理,素以勤奋、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诲人不倦和淡泊名利而著称.她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影响了几代科学工作者.周如松先生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将永远鼓舞晚辈们为祖国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