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苹果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萃取及用气相色谱检测的方法。实验以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加入3%的甲醇作为改性剂,对3种惰性载体和加入硅藻土的苹果基体的超临界萃取条件进行了选择,以气相色谱配以氮磷检测器检测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回收率为88%~98%。  相似文献   

2.
刘瑜  庄无忌  邱月明 《色谱》1996,14(6):457-459
 提出了一种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苹果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萃取及用气相色谱检测的方法。实验以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加入3%的甲醇作为改性剂,对3种惰性载体和加入硅藻土的苹果基体的超临界萃取条件进行了选择,以气相色谱配以氮磷检测器检测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回收率为88%~98%。  相似文献   

3.
固体溶质在超临界三元系统中的溶解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灿  李淑芬 《化学进展》2004,16(6):858-862
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数据是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基础.本文对纯组分固体溶质有夹带剂存在的超临界流体三元系统中,夹带剂增大溶质溶解度的作用进行了总结,述评了夹带剂增大溶质溶解度的机理和常用的计算模型.此外,针对两种固体混合溶质共存于超临界流体中的三元系统,讨论了混合溶质共存对彼此溶解度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理论假说和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王少芬  魏建谟 《分析化学》2004,32(8):1110-1115
固体和液体中的金属离子能在含有有机螯合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流体中被有效地萃取出来。超临界流体萃取(SFE)金属离子的效率取决于下列因素:螯合剂在SC-CO2中的稳定性和溶解性、金属络合物在SC-CO2中的溶解度、水、pH值、压力、温度及金属离子的化学形式和基质的性质等。  相似文献   

5.
衍生-超临界流体萃取金属离子的技术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衍生-超临界流体萃取环境样品和环境模拟样品中金属离子的研究报道,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着重评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不同环境样品、环境模拟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原理、萃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衍生剂的选择原则、金属螫合物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理论、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金属离子超临界流体萃取应用研究现状与进展等。利用流体与基体改性技术实现了金属离子和金属螯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且在萃取体系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提高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在二氧化碳-正丁醇混合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柯杰,韩布兴,闫海科,赵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超临界流体(SCF)是对比温度和对比压力同时大于1的流体。这种流体具有许多特性,如各种性质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十分敏感(特别在临界点附近...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核废料处理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核废料处理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单阀外循环接口,采用静态溶解度测定方法,联用在线超临界流体色谱,准确测定了芘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通过釜内磁力搅拌和接口外循环的双重作用,促进芘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平衡过程,确保在测定芘溶解度时体系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确定了溶解平衡时间,消除了联用体系中因芘的溶解度过高而产生的体系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子烙印聚合物作超临界流体萃取后处理用固体吸附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离线超临界流体萃取与高效毛细管电泳相结合,分析了标准添加样品中的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探讨了温度、压力和改性剂对萃取的影响,考察了在不同条件下合成的2,4-D为烙印分子的子烙印聚合物对2,4-D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吸附能力,并将分子烙印聚合物作为超临界流流体萃取后处理用固体吸附剂,结果表明,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极性溶剂中制备的分子烙印聚合物对提高分析选择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萃取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富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游静  陈云霞  王国俊 《分析化学》1999,27(3):337-341
研究了用固相吸附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结合富集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改性剂种类及其浓度,收集溶剂种类,流体流速,平衡时间,流体用量8种因素对样品萃取脱附效果的影响及吸附剂的吸附线性范围,并对标准水样的富集回收率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萃取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的上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报道了将超临界萃取原理与回流技术相结合研制的二氧化碳回流中低压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解决了关键实验手段,通过应用证明设备可靠,费用低廉,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化学热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涛  韩布兴 《化学进展》2006,18(5):657-669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评述了化学热力学在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态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制备材料等方面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讨论了二氧化碳-离子液体两相体系的热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二氧化碳单一作流动相,ODS柱为固定相,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考察了操作温度和压力对容量因子(k′)和分离度(R)的影响,并根据EPA和DHA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对实验结果做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它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称该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一般气体和液体的特性,如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可较同温常压下溶质在同种气体中的溶解度大很多,超临界流体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近,其粘度却比液体小近百倍,导热系数比常压气体大得多等.由于超临界流体具有这些不同寻常的特性,因而以超临界萃取为代表的超临界流体已有广泛的工业应用.近年来超临界流体在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如超临界分级、造粒、气体辅助注塑成型、发泡成型等[1~3].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流体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刚  姚渭溪 《分析化学》2000,28(8):985-988
介绍了一种用改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离线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含量的方法。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硅胶为载体,在30MPa、55℃条件下,8%甲醇作改性剂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银杏酸有最理想的回收率和选择性。最小检测限为0.42mg/L。  相似文献   

16.
分析型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清海  陈儒  朱道乾  周良模 《色谱》1998,16(4):344-346
设计安装了一台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装置。以二氧化碳为萃取剂,采用带泵头冷冻的往复泵能满足10μL/min~5mL/min流速和25MPa工作压力的要求,最高工作压力可达35MPa。不锈钢萃取池体积为0.5mL和1.0mL两种规格,萃取样品的收集是用溶剂(己烷)吸收的。实验中主要进行了中药蛇床子中有效成分欧前胡素的萃取研究,对影响欧前胡素回收率的重要因素如温度、压力、密度、萃取时间及萃取改性剂等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分析型超临界萃取中改性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分析基体中痕量目的组分时,常需加入适宜的改性剂以提高萃取效率。本文综述了改性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即改性剂增大溶质溶解度、覆盖基体活性位防止已脱附的溶质重吸附、基体溶胀以及化学衍生作用等。总结了在使用改性剂过程中诸如改性剂的选择、加入方法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相关问题。最后讨论了目前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动态和静态接口装置,使其能在线联用超临界色谱确定蒽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平衡过程。静态接口由2个高压阀组成,动态接口由1个高压阀和1个齿轮泵组成。采用静态法测定蒽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以考察温度和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0~60℃和10~27.5MPa条件下,自行研制的在线超临界色谱联用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重现性,溶解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2.4%,准确性为95.0%~97.7%。采用Méndez-Santiago Teja(MST)模型公式对实验数值关联计算,确定了蒽的溶解度与二氧化碳密度的准线性函数变化关系,计算数值与实验结果之间的相对平均绝对值偏差(AARD)为3.23和14.68。搭建的接口装置亦能够完成超临界流体技术与常规光谱、质谱分析仪器的在线联用分析,在药物合成与分析、过程分析技术(PAT)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超临界CO2络合萃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并分析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金属离子的原理、方法,动力学机理,络合剂和改性剂的选择,络合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并着重介绍了其在环境保护、核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分析、中药产业、保健品工业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从环境模拟样品中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多环芳烃(PAH)的最佳萃取条件。着重考察了超临界流体的压力、温度和用量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的影响居第一位,温度影响次之,超临界CO2的用量的影响居第三位。建立了选择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