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雷  梁益龙 《贵州科学》2000,18(3):166-169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多相复合钢、马氏体(M)+铁素体(F)双相钢及马氏体钢的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强度相当的条件下,经预淬火的复相钢较其它组织具有更高的冲击韧性,具有最佳的强韧性、强塑性配合。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复相钢的冲击韧性(AK)值在300℃达到峰值,400℃时为低谷,这与该组织的残余奥氏体(AR)的大量分解的温度被推向高温,以及复相钢断裂时的解理面的尺寸和应力集中程序均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2.
将30MnB5热成形钢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和拉伸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经200℃保温2 min回火后热成形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774 MPa,总伸长率为8%,强塑积达14 GPa·%以上,该性能满足热成形后作为汽车结构件的使用要求;并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力学性能呈非单调性变化.200℃低温回火后,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ε碳化物,位错密度略有降低,析出的ε碳化物粒子呈针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内,长度方向大小为100 nm左右,并与位错发生钉扎作用.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板条边界逐渐模糊,并向等轴状铁素体转变,位错密度显著降低,ε碳化物逐渐向低能态的近球形渗碳体转变并粗化至200 nm左右,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3.
4.
为提高采煤机用截齿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研究了钎焊后回火温度对钎缝显微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钎焊接头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剪切强度因回火温度不同而产生差别;回火温度在400℃左右时抗剪强度有低谷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镜、能谱仪(EDX)及多功能内耗仪系统地研究了在相同成分、轧制工艺、淬火工艺和不同回火温度条件下Q960钢组织中析出物的形态、分布和组成,给出了回火温度对析出物组织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回火温度低于400℃时,马氏体内固溶碳量下降趋势较剧烈;回火温度高于400℃时,马氏体内固溶碳量下降非常缓慢.此外,大量细小且平行析出的θ--碳化物溶解并最终被沿马氏体板条界析出的Cr的碳化物代替.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Nb、V和Ti的复合碳氮化物长大,形状也由方形向椭圆形演变.  相似文献   

6.
回火温度对6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屈服强度600MPa级Fe-Mn-Nb-B系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较大影响.各回火温度下的低碳贝氏体钢性能与回火前相比,屈服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抗拉强度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600℃回火时屈服强度比回火前高出105MPa.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先上升后又略有下降并在600℃时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下降明显,伸长率略有升高,屈强比升高.分析认为:回火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与回火后有更多弥散的尺寸在20nm以下的新的细小粒子析出以及马氏体占绝大多数的大块M/A岛的分解和发生位错多边形的回复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回火温度下在线淬火Q690q试验钢显微组织,并通过拉伸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线淬火试验钢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在540~650℃回火,试验钢为回火索氏体组织(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较多的碳化物颗粒).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尺寸变大,碳化物颗粒析出数量增多,平均尺寸变大,大角度晶界数量增多.同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强度呈下降趋势,塑韧性呈上升趋势.620℃下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878,992MPa,断后延伸率为20%,-40℃下冲击吸收功为143 J.  相似文献   

8.
回火工艺参数对DP600热轧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回火实验模拟热轧双相钢实际生产过程中卷取后的冷却过程, 分析回火温度与保温时间对 0.09C-0.1Si-1.3Mn-0.5Cr-0.05P热轧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过程中主要是碳原子通过扩散影响铁素体与马氏体中的微结构,从而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200 ℃回火后双相钢基本保持原有的组织与性能,230℃以上随回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分解逐渐明显,铁素体中碳原子钉扎可动位错造成屈服现象的发生;在230~250℃温度范围回火时,保温时间的延长较温升对回火程度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回火温度对Ni—Cr—Al硬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Ni-Cr-Al硬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回火温度析出γ、(Ni3Al)相和富Cr(α)相的颗粒大小与分布状态亦不同,在550℃,5h回火处理时,析出γ、(Ni3Al)相的周围产生大量的富Cr(α)相,颗粒细小,弥散分布,使合金的咸底和弯曲强度有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试验机等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回火后位错密度的变化、析出相的形态、板条贝氏体的合并粗化和M/A岛的分解是导致力学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600℃回火后屈服强度较热轧态强度提高了35MPa,-40℃冲击功提高了49J,此回火温度下实验钢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回火后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韧性改善主要是由于粗大M/A岛的分解,细小弥散分布的M/A岛可有效阻止裂纹扩展,改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M_s点上下保温不同时间等温淬火并低温回火后,显微组织参量和残留奥氏体量随贝氏体体积分数变化的规律,测定了不同贝氏体体积分数时复相轴承钢的屈服强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数据.复相组织中马氏体相屈服强度与有效晶粒尺寸的关系符合Hall-Petch 晶粒细化强化模型,而下贝氏体相的铁素体条片宽度((?)_B)和碳化物粒子间距((?)_c)分别按Langford-cohen 亚结构强化关系和Orowan 弥散强化关系为屈服强度增值作出贡献,残留奥氏体量则将导致屈服强度下降.综合复相组织中各相的显微组织参量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数学处理,导出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轴承钢屈服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力学性能测试数据予以校核,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用SAP5P进行轮式装载机结构件强度分析与可靠性分析的条件,讨论了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计算模型的建立,各类部件单元的选取,计算结果的数据处理、应力分布和强度分布函数的确定和选择等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罩式退火过程,研究了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粒子在退火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利用透射电镜选区衍射并结合能谱分析,确定了FeTiP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650℃退火试样中只含有少量FeTiP,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TiP数量明显增加,其大量分布于晶内及晶界处,且晶界处析出物尺寸明显大于晶内析出物.当退火温度升高到800℃时,FeTiP完全溶解,因此在整个基体无法检测到FeTiP.FeTiP的溶解消除了其对再结晶的阻碍作用,最终获得高强度{111}取向再结晶组织,从而提高高强IF钢成形的性能.FeTiP具有斜方晶体结构,且析出物中Nb元素的存在(含Nb原子可表达为Fe(Ti,Nb)P)不会引起晶体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直接冷弯成形工艺制备的高强度钢方管出现弯角力学性能下降、冷作硬化效应明显和残余应力集中等问题,提出了在线局部感应回火工艺.该工艺有效解决了冷成形高强度钢方管角部缺陷问题,并发现不同感应回火温度对弯角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回火温度在650℃时,方管弯角处强度和延伸率与原材料性能接近,在酸洗压扁实验中的压下量超过方管对角线1/2仍没有裂纹出现,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当回火温度为700℃时,高强度钢方管弯角强度开始降低,热影响区变大,残余应力分布异常.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中温预变形对亚、过共析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亚共析钢,在中温区变形、保温后可使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大大细化,显著改善钢中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分布状况;对于( 过) 共析钢,中温区预变形则可大大缩短钢的球化时间,改善球化效果,细化组织,特别是对消除钢中的网状组织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某12层住宅建筑为例,介绍了该楼的建筑设计,详细分析了结构设计中钢结构框架体系在恒载、活载、风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并对构件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30CrMnSiA 钢经不同温度油淬,不同温度回火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经光镜,电镜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的组织,用 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测定了常规机械性能和断裂韧性。研究表明,经不断提高淬火温度发现断裂韧性韧值并非一直上升,而呈现“(?)”型变化。在300℃~400℃回火2小时出现回火脆性。经920℃淬火,250℃回火2小时具有最佳强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钢结构的高周疲劳试验研究采用低频、中频和高频加载,疲劳寿命是否会有差别或者有怎样的差别一直是试验者希望找到答案的问题。以结构钢及其焊接件为对象,对低频(30Hz以内)与中高频(100Hz左右)加载的疲劳试验数据(包括作者和其他学者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低频与中高频加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疲劳试验涉及高强钢Q460板材及其对焊节点、普钢Q345对焊节点。研究发现,低频与中高频加载的疲劳寿命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钢材还是对焊节点,低频加载比中高频加载的疲劳寿命长或疲劳强度高。对这种现象的机理进行解释。建议对承受低频疲劳荷载的工程钢结构,其疲劳试验应符合实际采用低频疲劳试验机加载。若采用高于低频的疲劳试验机加载,则会显著地低估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热轧工艺中加热温度对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Ti-Nb-IF钢热轧工艺中的加热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显微观察、TEM二相粒子分析、织构分析等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了1 140℃和1 214℃两种热轧加热温度制备的Ti-Nb-IF钢样品在随后的冷轧、退火和平整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和织构演变特征的影响及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温加热有利于IF钢屈强比的降低及深冲性能的提高,加热温度为1 140℃比1 214℃,其屈服强度可降低30 MPa,塑性应变比可提高0.16.其主要原因为低温加热工艺保障IF钢热轧后产生粗大的二相粒子和细小铁素体晶粒,在随后的冷轧和退火处理过程中产生分布均匀和强的γ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