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炼山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2.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不同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土壤母质、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和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各研究地点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根据不同研究区域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公路周边区域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保证公路沿线生态防护的持久性及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土壤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不同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土壤母质、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和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各研究地点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根据不同研究区域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公路周边区域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以保证公路沿线生态防护的持久性及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样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取的研究区域内,有机碳、全氮、C/N、全磷、容重对浅丘山地灌丛的土壤呼吸速率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5~0.8,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有机碳、全氮、C/N、全磷、容重、体积含水量及pH与浅丘山地草甸土壤呼吸速率间的相关系数非常小,均对浅丘山地草甸CO2的释放没有影响;有机碳、全氮、C/N、容重、体积含水量、pH对丘前阶地草甸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也为0.5~0.8,P<0.01.整体上,浅丘山地灌丛剖面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呈现出连续性和深层性;丘前阶地草甸则呈现出间断性和表层性;并且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是浅丘山地灌丛大于丘前阶地草甸.  相似文献   

5.
为抵御旱害,提高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新植幼苗幼树生长量,进一步提高对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性,创新了在造林栽植穴土壤中增添灌草隔离层来抵御旱害的造林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荒山植苗造林,在栽植穴土壤中增添野生灌草隔离层,对提高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全N、P2O5、K2O的含量及促进新植幼苗幼树生长量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实验材料,在种植前喷施百草枯,并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比较研究百草枯对油桐幼苗生长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的土壤pH值比对照高1.0%,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6.8%,6.3%和5.4%,差异均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5%,2.0%,0.39%和6.5%,差异也均不显著(p>0.05);处理组的油桐幼苗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1.8%和1.6%.可见,在正常使用剂量范围内,百草枯不仅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不大,还有助于油桐幼苗生长.因此,百草枯可用于消除油桐幼苗早期的杂草.  相似文献   

7.
秦淮河河岸带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南京秦淮河为例分析了河岸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河岸带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体积密度、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因取样地点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就秦淮河而言,上游土壤呈酸性,中游、下游土壤呈中性到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显著,主要积聚在地表,全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含磷量呈显著正相关;上游河岸土壤含磷量低于下游河岸全磷量,但土壤不同层次磷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核桃幼林林下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牧草生物产量的影响,在核桃幼林行间种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3种牧草,以清耕地块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对照与3种处理的土壤容重、水分含量及温度的差异,对不同处理核桃幼林成林前期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种毛苕子的地块土壤容重降低了0.102 g/cm~3,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306%、3.848%,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3.248%、3.849%、2.121%,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方面比间种串叶松香草和黑麦草效果好。林下间种牧草对缓和土壤温度变化效果明显,间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天的最高温时段分别能降低土壤温度10.8、10.3、10.8℃,间种毛苕子的地温变化幅度比间种另外两种更为平缓,效果最佳。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以串叶松香草最高,为52 300 kg/hm~2,其次是毛苕子,为38 166.67 kg/hm~2。因此,林下间种毛苕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间种串叶松香草的生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林农间作是杨树幼林地经营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实现林地综合利用,达到林业"以短养长"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下洼分场2005、2006年秋季营造的杨树幼林在不同的间种作物(玉米、大豆、西瓜)影响下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三种不同间种作物对杨树幼林生长量的影响情况结论,该结果对辽西地区如何开展林地综合利用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围栏封育是恢复退化草场的主要措施,但随着围栏年限增加,围栏产生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土壤微生物是评价草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参数,通过综述围栏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真菌和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影响,总结了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对围栏封育的响应,表明可以根据相关指标来综合评价退化草地土壤的恢复效果,提出合理的围栏时间,以进一步改...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油茶花苞生长以及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了解覆盖、松土对缓解油茶干旱的影响。【方法】以6年生‘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状况、干旱胁迫、干旱覆盖及干旱松土4个处理,对其花径生长量、花苞长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出油率进行研究。【结果】4种处理之间空气温湿度、光照以及土壤温度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就花苞生长而言,干旱胁迫状况下花径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1.01%,而覆盖、松土使花径生长量较干旱胁迫条件分别上升5.05%、9.81%,但两种措施缓解干旱效果不显著;在干旱胁迫状况下花苞长生长量相对于自然状况下降了23.70%,而覆盖、松土相对于干旱胁迫使花苞长生长量分别增加了13.65%、15.16%,2种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影响。就油茶籽产量而言,与自然状况相比,3种干旱处理单位面积油茶鲜籽产量明显下降,其中没有任何缓解措施的干旱胁迫产量最低,覆盖及松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鲜籽产量的影响。在油脂转化期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影响较大,干旱胁迫相对于自然状况使茶油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45.73%,覆盖及松土相对于自然状况分别下降了24.14%、27.40%,说明缓解干旱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对茶油产量带来的影响。【结论】干旱胁迫对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对花径、花苞长生长的影响相对不显著,覆盖和松土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油茶生长、油茶籽和茶油产量的影响,但对花径生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农杆菌介导的油茶遗传转化受体系统,选择普通油茶‘长林'4号、53号和166号的幼胚为外植体材料,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的pH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不显著,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受油茶品种影响极显著; ‘长林'53号的幼胚极易实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完整植株再生,MS培养基是最佳培养基,2,4-D和TDZ为幼胚较敏感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最大; 当MS+2 mg/L 2,4-D+0.5 mg/L TDZ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98%; MS+1 mg/L 2,4-D+2 mg/L KT+500 mg/L CH处理时,‘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为89.6%。在不同2,4-D、KT、TDZ和添加物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中,除3个处理外,其他处理组合的‘长林'53号体胚诱导率都达到100%。已分化的胚性愈伤组织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可以实现胚状体的萌发、生长及完整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4.
《武夷科学》2019,(2):86-90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浓度稀土微肥与N、P、K肥配合施用对油茶株高、冠幅、单株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肥用量较低、P肥与稀土微肥施用量均较高时,不利于油茶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处理4(N肥120 g·株~(-1)、P肥45 g·株~(-1)、K肥85 g·株~(-1)、稀土微肥300 mg·L~(-1))和处理7(N肥170 g·株~(-1)、P肥45 g·株~(-1)、K肥120 g·株~(-1)、稀土微肥200 mg·L~(-1))的油茶长势及产量均较高,且优于对照处理,反映了稀土微肥与适量的N、P、K肥配合施用对油茶生长和产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单独施用稀土微肥不能达到良好肥效。以此确定,以处理4和处理7为较佳的稀土微肥与N、P、K肥配合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油茶是我国特产的世界著名的食用与工业油料树种。油茶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有栽培分布,栽培分布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结实早,产量高。南方山区丘陵的农民都有油茶生产经营习惯,栽培技术规范齐全。将油茶作为生物质能源树种栽培利用,对于开发我国生物质能源,提高我国能源自给能力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油茶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止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油茶为试验材料,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褐化发生程度与培养温度、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无机盐含量等因素有关;较高的培养温度、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无机盐、较高浓度的激素及木质化程度高的外植体都会促进褐化的发生;培养基中加入吸附剂能有效地抑制褐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油茶和湖南油茶为试验材料,研究在温度梯度下,两种油茶幼苗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油茶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温度使两种油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有所下降,但影响不明显.(2)低温处理后,广西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0℃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5℃时最高;两种油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在20℃时最高;广西油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5℃时最高,湖南油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10℃时最高.  相似文献   

18.
新型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新型改良剂——生物质炭的施加量对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质的影响,探讨改良剂对小白菜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改良剂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毛细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改善了供试土壤的p H值和渗透状况;施加改良剂能提高小白菜的根长、株高、鲜重、总生物量、氮、磷、钾的累积量,对作物的生长和养分积累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间种草本植物对油茶林地表径流以及随径流流失的溶解态氮磷的影响,以期降低油茶林面源污染风险并改善下游水体环境,为油茶高效生态经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林下植被覆盖度低的5年生油茶幼林,设计3个试验处理:无间种对照、间种百喜草和间种金鸡菊,每个试验处理面积600 m2,3次重复,同时,在每个试验样地建设水平投影为16 m×7 m的标准径流监测小区,共计9个径流监测区。经过2年的生草处理后,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的油茶林下植被覆盖度从对照的31.13%分别提高到90.47%和80.40%。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多场次的地表径流及其氮磷含量的监测,比较各处理样地的地表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径流溶解态氮(DN)和溶解态磷(DP)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分析南方油茶幼林生草栽培对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 油茶林下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2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含量均比对照有增加趋势。2020年6—7月,在试验区共观测到5场侵蚀性降雨事件。与对照处理相比,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的处理在5场侵蚀性降雨事件中均显著降低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P<0.05)。与对照相比,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处理的地表总径流量分别减少了35.04%和33.56%,土壤累积侵蚀量分别减少了83.89%和79.85%。不同场次径流中DN和DP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第1和第2场径流中DN浓度较低而DP浓度较高,第4和第5场径流中DN浓度较高而DP浓度较低。所有观测场次的径流DN和DP浓度均值超过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总氮、总磷Ⅴ类标准限值。与对照相比,间种百喜草能够显著降低径流中DN和DP浓度(P<0.05),减少量分别为4.67%和16.88%;而间种金鸡菊后径流DP浓度显著降低了16.88%(P<0.05),但DN浓度却增加了5.14%(P<0.05)。总体上,与对照处理相比,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分别降低了径流DN流失量26.66%和21.49%、径流DP流失量63.06%和50.57%。结论间种百喜草和金鸡菊的油茶林地显著降低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显著减少了径流溶解态氮磷流失量,相较而言,油茶幼林间种百喜草对林地地表径流及其可溶性氮磷流失的阻控效果比间种金鸡菊的好。  相似文献   

20.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品种大别山2号和赣兴46为试验材料,利用Me5Em8正反向引物组合进行了SRAP-PCR反应体系的L9(34)正交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影响SRAP反应的Taq聚合酶、Mg2+、dNTP和引物浓度进行分析,并对模板DNA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SRAP-PCR 20 μL反应体系的最佳组合为: Taq聚合酶1.20 μmol/min、Mg2+浓度125 mmol/L、dNTP浓度0.15 mmol/L、Primer浓度0.60 μmol/L、模板DNA含量60 ng,并含有2 μL 10×buffer(Mg2+ free)。各因素对油茶SRAP-PCR反应的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 Mg2+ 、Taq聚合酶、Pri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