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郑汴一体化中开封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开封旅游产业增速缓慢,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称。郑汴一体化为开封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封应加强郑汴旅游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消费市场,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论郑汴洛都市圈旅游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对郑汴洛都市圈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三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及其间存在的问题.在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旅游线路、旅游管理层面、市场营销层面、旅游商品层面四个方面的整合.最终通过该区域旅游资源结构优化和整合,到2010年,使该区域成为河南旅游的黄金区域,旅游总收入700亿元,相当于河南旅游总收入的47%.  相似文献   

3.
基于反映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百度检索量、携程旅行点评量、新浪微博粉丝量和抖音粉丝量的指标,运用自然断裂分级法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中原核心地区郑汴洛黄金旅游带的133个A级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空间分布格局方面,从总体网络关注度水平视角看,高关注度区和较高关注...  相似文献   

4.
郑汴一体化下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展 《科技信息》2008,(30):198-199
随着2005年郑州至开封城际快速通道工程开工,郑汴一体化的构想由概念走向了现实。在郑汴一体化下如何大力发展开封旅游业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一体化下开封城市的新定位,开封旅游形象的传播以及开封旅游产品的开发这三个方面对郑汴一体化下开封旅游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从而实现郑汴旅游资源互补,以旅游带动开封经济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两市资源要素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封与具有浓厚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郑州的文化融合将成为新时期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两座各具特色的城市之间的文化融合能够提高城市软实力,推进郑汴一体化的发展,也可为中原城市群快速崛起增添力量.开封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汴地区既是郑汴一体化的空间承载区,也是中原经济区中最具活力的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在郑汴地区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郑汴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平衡,行政分割,要素市场不健全,严重阻碍了产业整合。为此,应遵循比较优势原理,依托大企业实现产业的重组与改造;同时充分利用产业关联带动效应,进行区域间的产业链互补、配套和整合;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空间转移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从而实现郑汴地区产业的合理分工和融合,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是旅游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测算α指数、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最邻近指数以及基尼系数分别对焦作A级旅游景区连接性,通达度以及景区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焦作A级旅游景区间连接性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4个景区通达度相对较高,3个景区可进入性较差;最邻近距离指数R为1.93,说明焦作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表现为均匀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文山州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入手,运用聚集分形和关联分形的方法研究不同区域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空间分形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文山州景区(点)系统的分形结构特征和分维数,判断旅游景区之间的关联度,从而确定文山州旅游开发的空间构成情况和旅游开发的中心集散地,以此来分析文山旅游开发空间的发展轴线和节点,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业祺  刘涛  段文军 《河南科学》2020,38(12):2058-2064
以广西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洛伦兹曲线、地理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广西社会和环境因素,分析影响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A级旅游景区整体均匀度较低,空间分布趋于集中状态,空间凝聚状态属于聚集型;(2)A级旅游景区以南宁、柳州、桂林3个高核密度区域形成东北-西南的轴线;(3)A级旅游景区热点区分布与高核密度区较为重合;(4)社会经济、政策、地形和资源因素,是影响广西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老城区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统计分析,得出北京老城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为均衡分布.通过计算最邻近点指数得出东城区和西城区其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型,但是东、西两城区有差别,东城区景区间分布较为紧密,延续性好.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区的资源禀赋和政府行为.最后,为老城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为研究区域,对福建省沿海旅游地入境客源市场进行了竞争态分析和地理集中度分析,对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地理集中度分析、市场等级划分、市场份额随空间距离变化的分析.结论表明:福建省沿海旅游地境内外客源市场分布较广,市场较为稳定;入境客源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市场、香港市场、台湾市场“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国内客源接待...  相似文献   

12.
旅游市场结构历来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区域内部的客流分布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旅游客流的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并对主城区和三峡两个重点区域的市场地位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分析发现:(1)重庆市客源集中度偏高;(2)主城区接待游客的比重大,其波动对重庆市旅游整体发展的影响显著;(3)三峡旅游对重庆旅游发展的贡献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周成  李悦铮  江海旭 《河南科学》2012,30(11):1676-1679
运用最近邻点指数、基尼系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为例,分析得出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特征;利用区域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论证了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形态及与省内道路交通的联系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旅游资源在省内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主要集中于晋北、中部、临运(临汾、运城)和晋东南四大区域,在11个地级市中呈集中分布;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省内道路交通布局联系密切.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完善旅游网络体系将是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旅游吸引物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给旅游者以积极效益的旅游地所有因素的总和,旅游吸引物空间组织及结构优化是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正面效益最大化和负面效益最小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山西省假日旅游统计的24处重点旅游区(点)为分析样本,用邻近地理指数理论得出山西旅游吸引物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大分散、小聚集的总体特征,进而用旅游地紧密度指数理论对山西旅游吸引物空间扩散予以设想,同时用引力模型理论对旅游吸引物空间竞争给以分析,为山西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做一定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ArcGIS和地理集中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数理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将2004、2007、2010和2012年4个时间段A级景区的数量进行对比,并将新增景区与交通干线、重要水系进行叠置,动态分析 A 级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A 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分布,空间结构上呈多核-边缘结构,等级规模上为纺锤型结构,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的分布态势,时间上呈现沿交通干线和主要水系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福临  汤澍  吴小根 《河南科学》2010,28(1):121-126
系统分析了2001年以来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的发展态势和等级结构演变特征,并对2007年全省旅游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江苏全省旅游等级景区总量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达37%;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发展历程各有差异,4A级景区发展最为平稳,3A级景区增长最快,2A级景区持续快速发展,1A级景区发展明显滞缓;2006年以来全省旅游景区等级结构趋于相对稳定;2007年全省旅游等级景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南地区,而在苏中、苏北地区的空间集中度较低,其中,2A至4A景区在全省的空间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程度随景区等级提高而上升,等级越低的景区空间分布越均匀的特点,4A级以上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州、无锡、南京等苏南城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全国20个黄金周旅游信息及2006年安徽省“五一”假期旅游信息的分析,总结出了旅游景区“五一”黄金周的年接待量与日接待量的变化规律,并预测了2007—2008年全国“五一”黄金周游客接待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