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磷钼酸沉淀剂在BaCl_2存在下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配合物沉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杂质分离,然后进行红外光谱定性。本文还利用此法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活性剂的氧乙烯(EO)数测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适应石油化学工业的需要,聚氧乙烯(POE)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得以发展。桑村常彦等合成了一类均三嗪烷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浊点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等合成了均三嗪胺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3.
添加剂对非离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测定了无机盐、单元及多元醇、有机酸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C12H25(EO)m(PO)nH(LS36,m=3,n=6;LS45,m=4,n=5;LS54,m=5,n=4)浊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水溶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C1000、PEG2000、PEG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PVP-K90)对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C12H25O(EO)m(PO)nH(LS36,m=3,n=6;LS5,m=4,n=5;LS54,m=5,n=4)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可使三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浊点降低;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随其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浊点先升高然后又下降;浊点下降程度与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复配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关系(γ~lgc)曲线,并用二维晶格模型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结果表明,皂荚素主要呈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呈微弱的离子性.复配后分子交换能均小于零,复配增效.增效顺序为GS/阳离子>GS/非离子>G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相似文献   

6.
最近Jones等曾报导聚氧乙烯基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钡离子的络合剂所制备的选择性电极,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响应,并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洗涤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采用钡离子-聚氧乙烯壬基苯醚-四苯硼酸根生成的络合物为电极活性物,制备了PVC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择电极,研究了它对Ba~(2+)、四苯硼酸根(TPB~-)、聚氧乙烯  相似文献   

7.
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制备二氯卡宾时的相转移催化剂,其效能与分子中氧乙烯(EO)单位的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了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面上所成表面膜和在油水界面上所成吸附膜的行为的基础上,我们曾开展了混合表面膜的研究。本文进一步测定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与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加成物和聚丙二醇的等分子混合物在40%NaNO_3水溶液表面上所成膜的表面压(π)-分子面积(α)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混合膜的两种组分可能形成了完全混溶的二维溶液。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种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KI-I2分光光度法测定,讨论不同实验条件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碘-碘化钾溶液为显色剂的KI-I2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500nm,显色时间为120min,Brij35,Brij30,TritonX-100和Tween-80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在0.9971~0.9995之间;检测范围分别为0.2~25mol/L、0.4~25mol/L、1.5~50mol/L和0.5~50mg/L;操作简单,酸稳定性好,大部分盐类、非离子和阴阳表面活性剂、土壤腐植酸、土壤浸提液对测定的干扰小;易水解的Al3 和Fe3 对测定有较大的干扰,但加酸后即可消除。方法直接用于测定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聚氧烯醚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逊运  汪庆范  迟宗方  柳均 《色谱》1989,7(1):50-52
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醚(简称GPE)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抗菌素,酿造,纺织,制糖,造纸和汽轮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我国已大量生产和使用这类表面活性剂。在该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生产中,需要准确分析和严格控制聚氧乙烯链(亲水基)在聚合物中占的比例。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可靠的分析聚醚中氧乙烯(简称EO)和氧丙烯(简称PO)含量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1.
史景江  徐冲 《色谱》1985,2(4):222-225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环氧乙烷的加成数多少,直接决定或影响该活性剂的性能。它的测定是引人注目的分析工作。目前理想的分析方法报导较少。常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但该法误差大,操作条件难以控制,且需标准物;而RPLC法及MS法尚难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C12EO4)水溶液的相行为、溶液自聚集作用和流变性,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和氘谱核磁共振(2H NMR)测定确定了溶液中聚集体结构,测定了聚集体混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混合物组分的变化,溶液聚集体结构发生了改变,在Lα相区内,恒定C12EO4浓度,随着APTES浓度增加聚集体结构由高曲率聚集体转变为低曲率的层状结构;而在恒定APTES浓度时,随着C12EO4增加,Lα相由低粘弹性的囊泡溶液转变为粘弹性极高的密堆积囊泡和平面层状结构共存的类凝胶相,溶液聚集体结构和结构转变是由于APTES水解产物插入至C12EO4胶束引起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氨基硅烷混合物溶液相结构及结构转变的新结果对于完全理解该类混合物的实际应用,特别是作为模板合成硅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无盐时,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TX-100)的复配体系中只有混合胶束存在, 而盐的加入即可以引发体系中囊泡的自发形成, 这使得囊泡的形成变得更加简单. 引发机理可以归因于盐对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双电层的压缩作用, 减少了极性头的面积, 加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参与使得堆积参数P增加, 导致了半径更大的聚集体的形成. 制作了SDBS/TX-100/盐水拟三元相图, 通过目测和表面张力的变化确定了囊泡形成的带状区域, 并用负染色电镜(TEM)对囊泡进行了表征, 同时测定了盐度以及相同盐度下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囊泡粒径的影响, 发现囊泡的粒径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在同一盐度下, 囊泡的粒径基本不受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的质谱采集模式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适合正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其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适合负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其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氧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胺,适合负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M-H]^-;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12)醚,适合正离子采集模式,准分子离子为[M+Na]^-。  相似文献   

15.
杜娟  赵丹  陈彦国  何治柯 《化学学报》2006,64(10):963-967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水溶性阴离子共轭聚合物聚[5-甲氧基-2-(3-磺酰化丙氧基)-1,4-苯撑乙烯](简写为MPS-PPV)的微环境变化对荧光性质及电荷转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MPS-PPV荧光增强,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荧光先增强后减弱; 在MPS-PPV/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加入电子接受体Pd2+, 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提高, 阴离子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荧光猝灭效率下降. 此研究对研制基于阴离子共聚物的新型生物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山梨醇酐脂肪酯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的结构特征和它们的组成。  相似文献   

17.
对辛基苯酚惭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进行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SFC)分析条件的研究,用CSFC连接通用型FID检测器研究了二种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和分子量,实验结果表明,TritonX-100中含量最多的低聚物的EO数(聚合的环氧乙烷数目)为9-10,分子量约600,Tween-60的分子量约为1500,与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季铵盐(C16PC)、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C16(EO)3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PB)、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羟丙基羧酸甜菜碱(C16(EO)3PB)溶液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上的润湿性质,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 研究发现: 低浓度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可能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固体界面, 且亲水基团靠近固体界面, PMMA表面被轻微疏水化; 在高浓度时则通过Lifshitz-van der Waals 作用吸附, 亲水基团在外, PMMA表面被亲水改性. 聚氧乙烯基团(EO基团)的引入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接触角影响不大; 而含有聚氧乙烯基团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PMMA界面上以类似半胶束的聚集体吸附, 大幅度降低接触角.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 水溶性阴离子共轭聚合物聚[5-甲氧基-2-(3-磺酰化丙氧基)-1,4-苯撑乙烯](简写为MPS-PPV)的微环境变化对荧光性质及电荷转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MPS-PPV荧光增强,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荧光先增强后减弱; 在MPS-PPV/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加入电子接受体Pd2+, 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提高, 阴离子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荧光猝灭效率下降. 此研究对研制基于阴离子共聚物的新型生物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晨  陈新远  朱湛  肖进新 《化学学报》2009,67(13):1425-1429
研究了阳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烷基溴化铵[C12H25N(CnH2n+1)3Br, n=1, 2, 3, 4]和阳离子碳氟表面活性剂F[CF(CF3)CF2O]2CF(CF3)CONH(CH2)3N(C2H5)2CH3I (FCI-2)分别与中性高聚物聚氧乙烯(PEO, 分子量20000)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三嵌段共聚物[(EO)76(PO)29(EO)76, F68]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所用的碳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PEO和F68均无相互作用, 但碳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FCI-2与PEO和F68均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而且F68与FCI-2的相互作用强于PEO与FCI-2体系. 结果也初步表明碳氟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的相互作用强于碳氢表面活性剂-高聚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